jī I.

停留:留。滞。稽迟。稽时。《庄子·外物》谋稽乎誸,知出乎争。(参见誸xián)《资治通鉴 周纪四》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七》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三》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②考核;核查;计算:核。查。考。稽照。之谈。仰稽天象。计数。《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汉书·武帝纪》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其中“稽诸”有误吗?什么意思?③计较:反唇相《晋书 文帝纪》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今皆微文细故,财利是稽。至。《花月痕第四六回》东南军务,稽今二十有余年矣。⑤姓。II.qǐ稽首:古时叩头的敬礼,同稽颡。

稽拜

jībài

叩拜。《聊斋志异 续黄粱》命三品以下,听其黜陟。赐蟒玉名马。曾(孝廉)被服稽拜以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王赐宴坐,便请作剧……遂探袖中出美人,置地上,向王稽拜已。”

稽参jīcān

稽”取“查考”义项,“参”表“参酌”含义,二者组合形成“考察;参考”。《汉书·武帝纪》载“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此处“稽参”特指对治国方略的考察与采纳。

稽察

jīchá

检查。《三侠五义 第五回》包公便将秋审册籍细细稽察,见其中有个沈清伽蓝殿杀死僧人一案,情节支离。便即传出谕去,立刻升堂审问沈清一案。《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顺治元年)九月甲午,车驾入山海关。丁酉,次永平。始严稽察逃人之令。

稽迟

jīchí

迟延;滞留。《资治通鉴 齐纪一》若有稽迟,自依纠坐之科。《南史·张融传》:“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元章 台纲二 照刷》:“刷住稽迟文卷,於刷尾上标写稽迟或违错二字。” 明 唐顺之《行总督军门胡手本》:“此係紧急军情,且本部復命在邇,毋得稽迟误事。”《三国演义 第四八回》:“目下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稽迟。”

稽服

jīfú

拜服;敬服。《后汉书·袁绍传》:“济河而北,勃海稽服。”《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晋书·文帝纪》:“奇兵震击,而朱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稜威直指,势踰风电,旌斾小临,全州稽服。”

稽固

jīgù

亦作“稽故”。阻碍,留阻。《后汉书·段熲jiǒng传》:“凉州刺史郭閎贪共其功,稽固熲军,使不得进。”李贤注:“稽固,犹停留也。”《后汉书·邓训传》:“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宋 苏辙《历代论一·知罃赵武》:“三与楚遇,皆迁延稽故,不与之战。”

稽古

jīgǔ

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尚书·尧》:“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若,顺;稽,考也。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汉书·武帝纪赞》:“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闕焉。”《汉书 王莽传上》发得周礼,以明因监,则天稽古,而损益焉。《汉书 王莽传中》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专念稽古之事。《晋书·裴頠传》:“博学稽古,自少知名。”

稽核

稽覈

jīhé

①查对核算。如:稽核账簿,清算无误。《清史稿卷十五 高宗本纪六》乾隆五十八年—)秋七月癸巳,命和琳稽覈藏商出入。机关内负责考查核算的人员,位阶比稽查高。

稽缓

jīhuǎn

迟延。《宋书·王僧绰传》:“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资治通鉴 唐纪一》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二人后至,(突厥)默啜怒其稽缓,将杀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

稽考

jīkǎo

考核,观察核查。稽考章奏。宋 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虽有官司,无由稽考。《元典章·刑部一·系狱》其有庸医用药差误,无从稽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然人之才术,各有分量,吏之治迹,未易稽考。明 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比时礼官,亦自以稽考累朝典制,博采诸宗建白,斟酌损益,既殚厥心矣。

稽留

jīliú

延迟;停留。《墨子·号令》:“传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传者断。”孙诒让间诂引苏时学曰:“稽留谓不以时上闻。”《史记·龟策列传》:“还徧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

稽盘

jīpán

稽查盘算。检查盘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夫人》:“次日,又求稽盘。” 清 李渔《意中缘·卷帘》:“我明日就纳一个前程与你,就是回去的时节,也省得被人稽盘。”

稽若

jīruò

考察而遵从。宋 沈括《奉敕撰奉元历序进表》:"将百世有所稽若,岂片言可以形容。"《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稽若前宪,非朕(宋高宗)敢私,其以为皇子,仍改赐名玮。

稽失

jīshī

延误;贻误。《北史·循吏传·苏琼》:“至於调役,事必先办,郡县吏长,恒无十杖稽失。” 《资治通鉴 唐纪八》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脱有稽失,众共讁之。”

稽式

jīshì

①准则;法式。《老子·第六十五章》子:“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一本作“楷式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上》:“夫人而能之则工巧废矣。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而与物反。”②引申为取法。《后汉书·儒林传序》:“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籩豆干戚之容备之於列。”

稽天

jītiān

至于天际。形容势大。《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成玄英疏:“稽,至也。”《晋书·后妃传论》:“南风肆狡,扇祸稽天。”宋 秦观《黄楼赋》:“繄大河之初决兮,狂流漫而稽天。”《明史·熊明遇传》:“且山东大祲,人相食,黄河水稽天。”郭沫若《和朱德 之三》:“稽天大浸人犹醉,有客高歌戴手仇。”

稽违

jīwéi

指耽误或延误。《北史·高道悦传》:“道悦以使者书侍御史薛聪、侍御史主文中散元志等稽违期会,奏举其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六》时判部青州燕肃,言旧制,集书吏分录,字多舛误,四方覆奏,或致稽违,因请镂版宣布。《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二》诸房人吏稽违案牒者,自来量行罚典,终未革心。

稽限

jīxiàn

延迟原定的期限,逾期。《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三年》:“帝性严急,其督脩宫室有稽限者,帝亲召问,言犹在口,身首已分。”

稽延

jīyán

迟延,拖延。稽延岁月。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沁水》:“愿陛下特出臣表,勅大司农府给人工,勿使稽延,以赞时要。”《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比之旧日中书,稽延数倍。” 明 李东阳《应诏陈言奏》:“岁岁稽延,愈久愈困。” 

稽疑送难

jīyísòngnán

考察疑端,排除难点。清 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听断之暇,进其子弟之秀美者,稽疑送难。”

稽诛

jīzhū

稽延讨伐。稽延被讨伐、被诛戮的期限。语出《韩非子·难四》:“稽罪而不诛,使渠弥含憎惧死以徼幸。”《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四》(陆)贽退,上疏,以为:“陛下(德宗李适)志壹区宇,四征不庭,凶渠稽诛,逆将继乱,兵连祸结,行及三年。” 

①登,上升:于世界先进之列。身。攀。寿跻期颐。《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弟子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②(意图)胜过,高过,超过。《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伊阙人孙平子上言:“《春秋》讥鲁跻僖公;今迁中宗于别庙而祀睿宗,正与鲁同。兄臣于弟,犹不可跻,况弟臣于兄,可跻之于兄上乎!…”

跻峰造极

jīfēngzàojí

指登上山峰绝顶。明 胡应麟《诗薮外编 六朝》:“登龟、蒙、凫、绎峰者,即跻峰造极,龟、蒙、凫、绎已耳。”

跻跻jījī

人物众多貌。《封神演义 第九十八回》话说众诸侯俱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跻跻跄跄,簇拥两傍。明 王錂《春芜记·庆寿》:“喜孜孜补袞,躋躋臣邻。”清 紫珍道人《奈何天总评》:“子见奈何天上,英雄躋躋,才子蹌蹌。”

跻跻跄跄jījīqiàngqiàng

①人物众多貌。《孽海花第二十五回》连着画家廉菉夫、骨董搧客余汉青,都追随而来,跻跻跄跄,极一时之盛。②进退有节,恭敬有礼。③跌跌撞撞。

跻身

jīshēn

置身(某种行列、境域等);踏进。跻身文坛。

喷射(液体):他一身水。筒(抽水用的器具。亦称“”、“抽水机”)。唧唧:形容虫叫声、叹息声等。虫声唧唧。宋 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唧唧

jījī

①形容虫叫声、叹息声等。虫声唧唧。唐 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纺织机的声音。南北朝《乐府诗集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唧哝jīnóng

小声说话。 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菶如一人唧哝着,不想被尚秋听见了,便立起伸过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