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 | jī | ①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畿辇。京畿。《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石闵言于(石)虎曰:“蒲洪雄俊,得将士死力,诸子皆有非常之才,且握强兵五万,屯据近畿,宜密除之,以安社稷。”《资治通鉴 唐纪十七》渭南尉刘延,弱冠登进士第,政事为畿县最。②门限,门槛。 |
畿甸 | jīdiàn | ①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九》 (郭)子仪因说之(药葛罗)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不顾舅甥之亲,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漫在野,此天以赐汝也。”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邇,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韦澳对曰:“陛下(宣宗李忱)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明 何景明《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闕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②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周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锋鏑流乎絳闕,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刘良注:“畿甸,近国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马璘牒,贼拟涉渭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清史稿·圣祖纪二》:“(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丁亥,上巡幸畿甸。” |
畿服 | jīfú | ①指天下。《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注:“畿,谓王畿也。服,九服也。”②指京师附近地区。《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翫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畿服,谓邦畿千里之内。”《宋书·索虏传》:“顷诛讨蛮髦,事止畿服。”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邕州蔡大夫京)后以进士举上第,寻又学究登科,而作尉畿服。” |
畿辅 | jīfǔ | 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正统元年春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夜谭随录》崔秀才:靳世胄阀阅,田园遍畿辅。《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畿辅天下根本,部臣以运河决口,议徵逋赋。《清史稿卷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谕严缉畿辅盗贼。 |
畿疆 | jījiāng | ①指王畿和九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郑玄注:“千里曰畿。疆犹界也。” 贾公彦疏:“王畿内千里,中置王城,面有五百里。其邦国都鄙亦皆有畿界也。”《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建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郑玄注:“畿,九畿。” 贾公彦疏:“谓九畿畿上皆有疆界,封树以为阻固也。” 宋 周邦彦《汴都赋》司徒制其畿疆,职方辨其土地,前千官而会朝,后百族而为市。②指国都附近的疆土。 清 陶澄《当新安吏 诗》蛾贼关西来,纵横入畿疆。《花月痕 第四回》山右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清史稿卷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近者情事益迫,北可逼辽、渖,南可犯畿疆。 |
畿内 | jī’nèi | ①日本“五畿”指京畿区域内的五国,又称“畿内”。②指京城管辖的地区。《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下》其制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其令畿内严加课督,惰业者申以楚挞,力田者具以名闻。《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数州,实惟邦本。”《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马璘牒,贼拟涉渭而南……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宋 叶适《黄子耕墓志铭》:“庙学隘,首增修……然后畿内之公侯,秦汉之郡国,称其制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丙子,诏决畿内系囚。 |
畿尉 | jīwèi | 指畿县的县尉。《新唐书·李峤传》:“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嶠最少,与等夷。”《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三》德宗深嘉之(穆质),自畿尉擢为左补阙。 |
畿邑 | jīyì | 畿邑京城管辖的县。《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四》初,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馀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
禨 | jī I. | 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楚人鬼而越人禨。”II.jì①洗头后饮酒:“饮酒者,禨者。”②洗头后所饮的酒:“进禨进羞。” |
禨祥 | jīxiáng | 吉凶的先兆。《史记 太史公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宋王安石《给事中孔公墓志铭》:公廉於财,乐振施,遇故人子恩厚尤笃,而尤不好鬼神禨祥事。 |
㚻 | jī | 男色、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行为。㚻色(jīsè):男男色情。㚻片(jīpiān):指内容以男男性行为为主的色情影片。㚻星(jīxīng):因出演㚻片而出名的男明星。 |
亼 | jí | ①古同“口”。古通“集”。《说文解字》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凡亼之属皆从亼,读若集,秦入切。臣铉等曰:此疑只象形,非从人一也。②根据字形,亼开始被用做孤独一个的意思。 |
乩 | jī | 占卜问疑。通过占卜问吉凶。如扶乩,又叫“扶鸾”,“扶箕”。二人扶丁字形木架在沙盘上划字,说是为人决疑治病,预示吉凶。《红楼梦》堂上设了乩坛。《聊斋志异 何仙》长山王公子瑞亭,能以乩卜。参见“降乩”。 |
乩坛 | jītán | 扶乩所设的神坛。《红楼梦 第四回》:“老爷只説善能扶鸞请仙,堂上设了乩坛。”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我们的盛德乩坛天天请仙,兄弟也常常去唱和。” |
乩仙 | jīxiān | 扶乩时请托的神灵。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
乩语 | jīyǔ | 扶乩(占卜)所得的批语。亦称“乩文”、“乩训”、“坛示”、“乩谕”、“坛谕”等。民间信仰活动中设坛扶乩、“求神降示”后得出的谶语。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