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積 | jī | ①聚集:积少成多。处心积虑。积储。积愤。积郁。积怨。积愿。积累(lěi)。积攒。②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积数。乘积。体积。容积。③停滞:积食。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这孩子有积。捏积。《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
积案盈箱 | jīànyíngxiāng | 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隋史·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 |
积卑 | jībēi | 犹积小。《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郭庆藩集释引俞樾曰:“卑高、小大相对为文。” |
积弊 积敝 | jībì | 累积弊病。积久相沿的弊病。积弊难除。《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清史稿·食货志三》:“虽经督抚大吏悉心调剂,无如积弊已深,迄未能收实效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河督一时不及细察,统通保了进去。这是河工上的积弊如此,也无从整顿的。 |
积逋 | jībū | 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萧燧传》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先是岑水铜冶大发,官市诸民,止给空文,积逋巨万。明 归有光《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 |
积不相能 |
jībùxiāngnéng | 积:积久,长期;能:亲善,表示双方长期以来互不亲善,不和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与欒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吴传》:“(谢躬)南阳人,初,其妻知光武不平之,常戒躬 曰:‘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义王》:“孙可望与李定国,皆张献忠义子,冒张姓……二人以争权,积不相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邻院屠氏,与生家积不相能,因其土木大兴,隐怀疑忌。”《庚子事变文学集·庚子事变演义》:“荣禄此时已与端王积不相能,势不两立。” |
积财千万 不如薄伎/技在身 | jīcáiqiānwàn bùrúbójìzàishēn | 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
积仓 | jīcāng | 贮存谷物的粮仓。《诗·大雅·公刘》“迺积迺仓” 毛传:“言民事时和,国有积仓也。”《孟子·梁惠王下》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增石为防,膏我稻粱;岁无凶灾,家有积仓。” |
积草屯粮 | jīcǎotúnliáng | 指储存粮食和草料。指聚积战备物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五回:“立竖招军旗号,买马招军,积草屯粮。”元·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练士,积草屯粮,整溯人马,慢慢的再与孙坚交战。” |
积谗磨骨 | jīchánmógǔ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文选·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梁书·江淹传》引作“积谗糜骨”。 |
积德 | jīdé | 为求福而做好事(迷信)。积德行善。《老子·第五十九章》蚤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
积德累功 | jīdélěigōng | 指积聚仁德,多创功业。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三国志 魏书 董二袁刘传》: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唐·白居易《八骏图》:周从后稷到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
积德累仁 | jīdélěirén | 积累功德与仁义。《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唐·梁肃《西伯受命称王议》:“盖取夫积德累仁,为海内所归往,武王因之,遂成大业。” |
积伐 | jīfá | ①谓蕴蓄才能并自我夸耀。《庄子·人间世》:“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成玄英疏:“积,藴蓄也……今乃藴蓄才能,自矜汝美,犯触威势,必致危亡。”②积功。宋 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论》:“其歷官既久,积伐已多,则中外知名,华夷信服。” |
积非成是 | jīfēichéngshì | 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胡明扬《词典学概论第七章第二节》对于一些早已积非成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误读音,就不能太拘泥于语音本身的发展规律。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答郑丈用牧书》:“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
积非习贯 | jīfēixíguàn | 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汉·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
积愤 | jīfèn | 郁积已久的悲愤或愤恨;指心中蕴积的思虑。明 沈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闽浙遭倭祸,皆起於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宝货,靳不与直,以故积愤称兵。”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八回》:“知孔子素为鲁人所敬重,亦思借助,乃厚致礼币,遗以书曰:鲁自三桓擅政,君弱臣强,人心积愤。” |
积谷 | jīgǔ | ①储存谷物。《汉书·郑吉传》:“宣帝时,吉以侍郎田渠黎,积穀,因发诸国兵攻破车师。”《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夫农广则穀积,用俭则财畜,畜财积穀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晋书 宣帝纪》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积穀》:“积穀所以备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②指储存着的谷物。《旧唐书·刘晏传》:“潭、衡、桂阳必多积穀,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自去岁冬月以来,频发帑金,蠲免正赋,輓运积穀,转运漕粮。” |
积谷防饥 | jīgǔfángjī |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元·高则诚《琵琶记·谏父》:“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积贯 | jīguàn | 犹积惯;惯习。《淮南子·修务训》:“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尝鼓瑟者,虽有离朱之明,攫掇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何则?服习积贯之所致。”贾谊《新书·保傅》:“夫开於道术知义之指,则教之功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矣。” |
积厚流光 | jīhòuliúguāng |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荀况《荀子 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箕裘之美,侔于带砺,积厚流光,斯已信矣。” |
积毁销骨 | jīhuǐxiāogǔ | 谓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宋 杨万里《答陈国材书》:“一事未作,羣咻至积毁销骨,其何可当!”鲁迅 集外集拾遗·题《呐喊》:“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亦作“积毁消骨”。 刘向《新序·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説逐孔子,宋信子冉 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鑠金,积毁消骨。” 应劭《风俗通·正失序》:“孟軻云:‘尧舜不胜其美,桀紂不胜其恶。’传言失指,图景失形。众口鑠金,积毁消骨,久矣其患之也。”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积毁消骨,巧言鑠金,市虎成於三人,投杼起於屡至。”参见“积谗磨骨” |
积毁销金 | jīhuǐxiāojīn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文选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人生实难,逢此织罗。积毁销金,沉忧作歌。 |
积货 | jīhuò | 聚敛货财。《史记·平準书》:“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旧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然权位既重,而四方赂遗,咸凑其门,故仍岁之间,积货鉅万,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
积基树本 | jījīshùběn | 缔造基础,树立根本。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李周翰注:“言文王结基本根之远。” |
积甲如山 积甲山齐 | jījiǎrúshān jījiǎshānqí | 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唐·张说《赠凉州都督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君碑》:“积甲山齐而有余,收马谷量而未尽。”清 张惠言《馆试灵台偃伯赋》:“受降则积甲如山,振旅则执同听凯。” |
积渐 | jījiàn | 逐渐累积而成。积渐养成的习惯。西汉·贾谊《治安策》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
积困 | jīkùn | 长年的危难。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快船》百年之积困,一朝顿苏。清王士禛《居易录谈 卷中》但民间匱乏已极,倘非格外加恩,无以使积困尽甦,转徙尽復。《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秦省比岁凶荒,加以疾疫,多方赈济,未甦积困。 |
积劳成疾 | jīláochéngjí | 指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荀子·王制》成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昨在剑南剿灭倭冠,颇为出力,现在积劳成疾。” |
积潦 积涝 | jīlǎo | 成灾的积水;洪涝。《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六》即诏(赵)贺与两浙转运使徐奭领其事,伐石增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宋史·五行志一上》:"京师大雨,漂坏庐舍,民有压死者;积潦浸道路,自朱雀门东抵宣化门尤甚。"清 唐孙华《大雨行海淀道中》诗:"我行与雨期,险苦真自蹈,燕地少沟塍,一雨成积涝。" |
积寇 | jīkòu | 犹惯匪。《聊斋志异 义犬》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 |
积块 | jīkuài | ①聚积的土块。《列子·天瑞 杞人忧天》:“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为积块。”宋 陆游《洞霄宫碑》:“造化之物,昆仑旁薄,一气既分,天积气於上,地积块於下。”②犹积郁。明 袁宏道《阅曹以新王百谷除夕诗》:“余既抱病乞归,衙斋荒寂,赖二君时时过谭,积块颇消。” |
积敛 | jīliǎn | 亦积歛。累积聚敛。《庄子·天道》:“生熟不尽於前,而积歛无崖。”歛,一本作“敛”。王先谦 集解:“聚歛无限止。”三国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耕而为食,蚕而为衣,衣食周身,则餘天下之财。犹渴者饮河,快然以足,不羡洪流,岂待积歛,然后乃富哉!” |
积懑 | jīmèn | 犹积愤。积懑怫郁。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妾非人,狐耳,母贪淫,日遭虐遇,心所积懑,今幸脱苦海。”参见“积愤”。 |
积粘 | jī’nián | 与“响快”相反。《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邢夫人又道:“你这么个响快人,怎么又这样积粘起来。 |
积年 | jīnián | ①多年;累年。《晋书 葛洪传》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②指有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或阅历很深、懂得人情世故的人。《西游记第六十二回》不用刀斧,教我那一位毛脸老爷,他是开锁的积年。 |
积年累月 | jīniánlěiyuè | 指经过的时间长。同义词:长年累月、积岁累月、年深月久。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盖有所待,积年累月,得遭其时,不忍自弃。 |
积弩 | jīnǔ | 连射之弩。《淮南子·兵略训》:“脩鎩短鏦,齐为前行;积弩陪后,错车卫旁。”高诱注:“积弩,连弩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或为地道,衝輣橦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於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晋书 武帝纪》罢振威、扬威护军官,置左右积弩将军。 |
积痞 | jīpǐ | ①中医指腹中痞积成块之症。《镜花缘 第九十九回》只见有个晋代衣冠之人,生得面黄肌瘦,肚腹鼓胀,倒象患了积痞一般…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②比喻积久的弊端。清 朱琦《感事诗》:“哀哀老尚书,遗奏何嘘唏。上言海氛恶,下言抱积痞。” |
积气 | jīqì | ①聚积之气;聚积阴阳之气。《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为积块。”宋 陆游《洞霄宫碑》:“造化之初, 昆仑旁薄,一气既分,天积气於上,地积块於下。”②指云雾之气相积。唐 元结《说楚何荒王赋上》:“众声相喧,积气相昏,鼘闻深沉,出入千里,常如凝阴。” |
积欠 | jīqiàn | 累次欠下,积欠了还不完的债。指积累下来的债款,欠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朕晓夜思之,如积欠一事,为民之害甚大,比因移跸,所过州郡,下蠲除之令,民间极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九》帝(宋高宗)曰:“州县多催理积欠,民间重困,朕顷在京东亲睹其害,可令户部照年分蠲放。”清 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有一件心事,烦你打个卦,如准了,就把三年积欠规礼折算,免了你四十分之一。"徐铸成《报海旧闻二五》我偿清了公寓的积欠,做了一套新衣服。 |
积仁 | jīrén | 聚积仁义。《史记·伯夷列传》:“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刘向《说苑·修文》:“积仁为灵。灵臺之所以为灵者,积仁也。”南朝宋 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楚元王积仁基德,啟蕃斯境,素风道业,作范后昆。” |
积日累久 | jīrìlěijiǔ | 指经过的时间长。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 |
积弱 | jīruò | ①极其示弱。《文子·道原》:“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强。”②长期衰弱。宋 魏了翁《被召除礼部尚书内引奏事第五札》:“国势积弱,人情久玩,而欲一旦以法绳之,急则生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二》左副元帅宗翰曰:宋人积弱,河北不虞,宜先事陕西,略定五路,既戡西夏,然后取宋。《清史稿·兵志二》:“(雍正)五年,以浙江緑营积弱,选山、陕、甘兵壮健者移驻之。” |
积散 | jīsàn | 谓生死。《庄子·知北游》:“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成玄英疏:“终始为本末;生来为积,死去为散。” |
积沙成塔 | jīshāchéngtǎ | 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积沙成滩 | jīshāchéngtān | 比喻积少成多。《人民日报》1970.12.30:“虽然鱼群分散,但捕一网得一网,积沙成滩,化小胜为大胜,使淡季也取得较好的收获。” |
积善 | jīshàn | 累积善行。《晋书 宣帝纪》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
积善累德 积善成德 | jīshànlèidé jīshànchéngdé | 积累善事和德行。汉 司马迁: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积善余庆 | jīshànyúqìng |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后汉书·杨彪传》:“《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余庆’,徒欺人耳。”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南朝梁 刘孝标《辩命论》:“‘积善余庆’,立教也;‘凤鸟不至’,言命也。” |
积少成多 | jīshǎochéngduō |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回: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 |
积尸 | jīshī | ①尸体堆积。《汉书·梅福传》:“於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后汉书·董卓传》:“於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於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飢饿寇掠,积尸盈路。”②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荧惑入舆鬼,犯积尸。”《周书·武帝纪上》:“太白入舆鬼,犯积尸。”《隋书·炀帝纪下》:“秋七月壬子,荧惑守积尸。” |
积水 | jīshuǐ | ①聚水。指积聚的水。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晋纪总论》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
积水成渊 积水成海 | Jīshuǐchéngyuān jīshuǐchénghǎi | 渊:深水潭。指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
积土成山 | jītǔchéngshān | 堆积的土多了可以成为山,比喻事业成功由点滴积累而来,积少成多,聚小成大。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积威 | jīwēi | 谓强大的威势。宋 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积微成著 | jīwēichéngzhù |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
积蚊成雷 | jùwénchéngléi |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厄于陈、蔡。此乃烝庶之风成,增积之生害也。众人吹气能将山移动,聚集而飞的蚊子声音犹如雷鸣,结成朋党可以抓住老虎。十个男子可以弄弯铁椎。所以文王被拘于牖里,孔子被围在陈、蔡。造就是众人成风,累积生害。 |
积习 | jīxí | 长久以来而形成的习惯。积习难改。《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往以吴越之野,群黎涂炭,干戈方用,积习未宁。 |
积习难改 | jīxínángǎi | 指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巴金《论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象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
积习生常 | jīxíshēngcháng | 积弊已久,习以为常。晋·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
积小 | jīxiǎo | ①谓从细微处累积。《周易·象传》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汉 徐干《中论·谴交》:“故其民莫不反本而自求,慎德而积小,知福祚之来不由於人也。”《晋书 王羲之传》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②从小。《旧唐书·孙伏伽传》:“在东都城内及建德部下,乃有与陛下积小故旧,编发友朋,犹尚有人败后始至者。” |
积薪 | jīxīn | ①积聚木柴或柴草。《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元 袁桷《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清 蒲松龄《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②《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白马令李云,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③《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唐 刘知几《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严君平,清廉如段干木,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宋 苏轼《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黄人《清文汇 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不免积薪之愧,姬孔之际,於斯为盛。”《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叹,捷径多窘步之优。 |
积薪厝火 | jīxīncuòhuǒ |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清·张岱《越绝诗小序》:“积薪厝火,其焰立见。”可指苟安。参见“积薪”。黄远庸 《北京之新年》:“盖禁卫军之愤愤由来已久,冯国璋虚与委蛇屡加劝解,幸能积薪厝火,得获暂时之安逸。” |
积行 | jīxíng | 累积善行。《孔子家语·好生》周自后稷积行累功,以有爵土。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三》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闔郡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拥於上闻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其或持禄养交,崇饰虚誉,应诏不以实,使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时汝之辜,必罚无贷!明 唐顺之《工部侍郎顾璘诰辞 之六》昔在周时,诸侯累功积行以致爵位。 |
积忧成疾 | jīyōuchéngjí |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发烧到摄氏38度。” |
积雨 | jīyǔ | 长久下雨。积雨成灾。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宋 苏轼《新城道中 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积羽沉舟 | jīyǔchénzhōu | 指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同义词:蚁穴溃堤。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
积玉堆金 | jīyùduījīn | 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阳世间是一条好善的穷汉,那世里却是个积玉堆金的长者。 |
积怨 | jīyuàn | 宿怨,积久的怨恨。积怨甚多。《后汉书 刘表传》何意奄然迷沈,堕贤哲之操,积怨肆忿,取破家之祸! |
积贼 | jīzéi | 犯案多次的贼。清·方苞《狱中杂记》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
积志 | jīzhì | 犹蓄志;夙愿。《汉书 苏武传》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
积重难返 | jīzhòngnánfǎn |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第四十回》无如积重难返,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清.赵翼《二十二史劄记.卷二○.唐代宦官之祸》:实由于假之以权,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
积铢累寸 | jīzhūlěicùn | 谓积聚不遗细小。何刚德《客座偶谈》第四卷:“如有盈余,积铢累寸,今年买半亩,明年买半亩。” |
积祖 | jīzǔ | 许多代的祖先,即累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家资巨万,积祖扬州种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