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 | jī | ①事物发生的枢纽:生机。危机。转(zhuǎn)机。契机。②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有保密性质的事件:军机。机密。③合宜的时候:机会。机遇。时机。④由许多零作组成可以做功或有特殊作用的装置和设备:机器。机动。机关。⑤有生命的生物体器官的作用:机能。有机体。⑥灵活,能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的:机智。机敏。机巧。机变。⑦指“飞机”:客机。机场。机组。⑧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唐 王勃《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
机变 | jībiàn | 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善于机变。《墨子 公输》攻城之机变。《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庄子·胠箧》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
机变如神 | jībiànrúshén | 机变:机智、权变。机智权变,神奇莫测。诸葛亮用兵机变如神。宋 陆游《南唐书 宋齐丘传论》:“世言江南精兵十万,而长江天堑,可当十万;国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 |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 jībùkěshī shíbùzàilái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杨宗镜《话剧演员的怀念》你们应该去,应该马上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
机不容发 | jībùróngfā | 比喻时机紧迫。清·魏源《默觚·治篇》:“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 |
机柄 | jībǐng | ①权柄。《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奚必使中正干銓衡之机於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於上,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德宗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失君人大体。”②重任。《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王君廓反覆,不可委以机柄,宜早除去。”宋 王巩《王氏谈录·性贵平淡》:“盖宰制方物等之公平,甄别不差,足任机柄耳。”③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唐 白居易《论孙璹张奉国状·张奉国》:“一则明劝忠贞,二则闇销祸乱。圣人机柄,正在於斯。”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以天道为愚民的政策,以德政为操持这个政策的机柄,这的确是周人提出来的新的思想。”④指枪栓。《革命民歌集·到处红旗风飘飘》:“赤卫队吹冲锋号,靖卫狗子没处逃,丢下枪枝和子弹,拿着机柄来求饶。” |
机彀 | jīgòu | ①机关,圈套。《二刻拍案惊奇 卷六》只为欢喜这珠子,又凑不出钱,便落在别人机彀中,把一个冰清玉洁的弄得没出豁起来。②奥妙;道理。 |
机关用尽 机关算尽 | jīguānyòngjìn jīguānsuànjìn | 犹言费尽心机。宋 黄庭坚《牧童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三》:“得失枯荣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亦作“机关算尽”。《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任凭他机关算尽遍布下云山雾障,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我永不迷航。” |
机衡 | jīhéng | ①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王符《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民无姦匿,机衡不倾,德气流布而颂声作也。”《后汉书·郅恽传》:“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李贤注:“机衡,北斗也。”《宋书·天文志一》:“夫琁玉,贵美之名,机衡,详细之目,所以先儒以为北斗七星。”②机要的官署或职位。古文苑·刘歆《遂初赋》:“惟太阶之侈阔兮,机衡为之难运。”章樵注:“侈阔谓登进之涂,杂贤佞不分,故秉机衡为之难运。机、衡,皆北斗星,比喻政之几要。”《资治通鉴 齐纪五》(北魏孝文帝)又谓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曰:“汝为朕弟,居机衡之右,无勤恪之声,有阿党之迹,今黜汝录尚书、廷尉,但为特进、太子太保。” ③泛指事物的重要部分。前蜀 杜光庭《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三关腠理,无壅閼之虞,六腑机衡,有均调之望。” |
机候 | jīhòu | 适宜的时机。《晋书·苻坚载记上》:“(坚)每侍(苻)洪侧,輒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 |
机慧 | jīhuì | 亦作“机惠”。机智聪明。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六十年前,王号尸罗阿迭多,机慧高明,才学赡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是夕,皇后及贵妃庞氏问安寝閤,庞氏阴狡机慧,常以其子英王守纯年长不得立怀怨 |
机会主义 | jīhuìzhǔyì | 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双水村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终于采取了机会主义态度,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机缄 | jījiān | ①机关开闭。谓推动事物发生变化的力量。亦指气数,气运。《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成玄英疏:“机,关也;缄,闭也……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览明达之抚运,乘机缄而理默。”②犹隐藏,静止。 明 吕坤《答康庄衢礼部》:“遇事要活泼,如走盘之珠;机缄要深沉,如在璞之玉。”③犹关键。指事物变化的要紧之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四》:“这些虽是很简短的文字,实际却道破了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机缄。”④犹机械。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若夫兴起之由,则原于外者,为大势所嚮,胥在平庸之客观习惯,动不由己,发如机缄,识者不能堪,斯生反动。” |
机鉴 | jījiàn | 明察;鉴识。《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论》:“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晋书·吕光载记》:“梁熙文雅有餘,机鉴不足,终不能纳善从説也,愿不足尤之。”《隋书·杨素传》:“越国公素,志度恢弘,机鉴明远,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宋 秦观《漫郎 诗》:“元公机鉴天所高,中兴诸彦非其曹。” |
机近 | jījìn | 机密近要的地位。《后汉书·何敞传》:“臣伏惟累祖蒙恩,至臣八世,復以愚陋,旬年之间,歷显位,备机近,每念厚德,忽然忘生。”三国魏 曹操《请爵荀彧表一》:“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魏书·崔光传》:“(光)虽处机近,曾不留心文案,唯从容论议,参赞大政而已。”《资治通鉴 唐纪三》弟(李)仁为(李)轨所信任,子弟在机近者以十数。 |
机阱 | jījǐng | 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杨家将 第二回》才脱虎坑逃得去,又遭机阱捉将来。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近若曾祖暨先人三世,非其道不妄言,以视平地如履机阱,审而后发,安而后为。” |
机警 | jījǐng | 机智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
机埳 | jīkǎn | 陷阱。《后汉书 袁绍传》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埳。见“机陷”。 |
机括 机栝 | jīkuò | ①弩上发矢的机件。《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成玄英疏:“机,弩牙也。栝,箭栝也。” 明 何景明《赠胡君宗器序》:“来之沓沓,畏之惴惴……若矛戟之冲也,机栝之发也。”②喻治事的权柄或事物的关键。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稜 统机括,知其虚实。”明 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今岁似有机括,愿兄努力好为之也。”③犹机关。机械发动的部分。《红楼梦》第四一回:“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 清 王韬《前序》:“军营杀贼所需,称之为利器者,半购之外国,机括偶坏,修葺无人。”④计谋;心思。明 宋濂 《凝道记·终胥符》:“龙门子生龙门大山长谷间,质素浑朴,若蚩人然。机括智谲之事皆不能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秀童要取壶酒与阿爹散闷,是一团孝顺之心。谁知人心不同,到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 |
机利 | jīlì | 以机巧牟利。《史记·货殖列传》:“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紂淫地餘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史记·太史公自序》:“维币之行,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於机利,去本趋末。”明 唐顺之《赠宜兴尹林君序》:“其后敦龎之风渐泯,而机利之习稍兴。”清 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至於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跡其平生所为,求之縉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
机虑 | jilǚ | 犹思虑。唐 温亭筠《早秋山居》诗:“素琴机虑尽,空伴夜泉清“。白居易《不与老为期》“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
机辟 | jīpì | 亦作“机臂”。 捕捉鸟兽的工具。一说为弩身。《墨子·非儒下》:“盗贼将作,若机辟将发也。” 孙诒让《间诂》:“机辟盖掩取鸟兽之物。”《庄子·逍遥游》:“东西跳梁,不辟/避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罔罟。”成玄英疏:“辟,法也,谓机关之类也。”《庄子·山木》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楚辞·严忌《哀时命》:“外迫胁於机臂兮,上牵联於矰隿。” 王逸注:“机臂,弩身也……臂,一作辟。”明 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机辟盈野,凤翔九霄。” |
机巧 | jīqiǎo | ①机智巧妙。《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②诡诈。③灵巧的机械装置。《后汉书 张衡传》衡善机巧。 |
机权 | jīquán | ①枢机大权。三国魏 夏侯玄《时事议》:“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益手握机权,势同舜禹。”《明史·吴甘来传》:“赏罚者,将将大机权也。”②机智权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论》:“先主弘毅宽厚……机权干略,不逮魏武。”唐 韩愈《送灵师诗》:“围棋鬭白黑,生死随机权。”元 无名氏《度柳翠楔子》:“处世有机权,脱身改模样。”章炳麟《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纵令机权方略弗能远及,此心固不可以已。” |
机事 | jīshì | ①机巧之事。《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实无机心,翻成机事, 阴丈人闻之,岂不大笑。”清 金农《送宣城沉隐君游楚中诗》:“君访阴 好,机心机事无。”参见“机心”。 ②指国家枢机大事。《汉书·王莽传上》:“於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 平晏领机事。” 晋 陆机《辩亡论上》:“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邵之属掌机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隗虽在外,而朝廷机事,进退士大夫,帝皆与之密谋。”③泛指机密之事。晋 葛洪《抱朴子·仁明》:“夫料盛衰於未兆,探机事於无形……明之功也。”《宣和遗事 后集》:“平仲请出死力,夜劫虏营……及出,连破两寨,奈机事已泄,虏已夜徙去。”参见“机事不密”。 |
机事不密 | jīshìbùmì | 指泄漏机密。《汉书·王莽传中》:“泄露省中及尚书事者,‘机事不密则害成’也。”《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 |
机速房 | jīsùfáng | 宋官署名。建炎四年(1130),以宰相兼知枢密院事,罢御营使及官属,以其事归枢密院机速房,绍兴二十九年(1159)废。开禧元年(1205),韩侂胄死后复旧。咸淳九年(1273),元兵围攻襄樊,权相贾似道又置机速房于中书,专理紧急军事事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韩)侂胄(开禧元年1205年7月)自置机速房,甚者假作御笔,升黜将帅,人莫敢言。 |
机榻 | jītà | 几案与床榻。机,通“几”。 三国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於闺闼,红尘蔽於机榻。” |
机悟 机晤 | jīwù | ①机敏颖悟。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嶠不容得谢。’嶠於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聪睿机悟,幼而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隋书·牛弘传》:“吏部侍郎高孝基,鉴赏机晤,清慎絶伦。”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宣宗尝亲试神童李瑴於便殿,瑴年数岁,聪慧详敏,对问机悟,上甚悦之。”②指机智。清 昭槤《啸亭杂录·戴学士》:“(戴梓)少有机悟,自製火器,能击百步外。” |
机务 | jīwù | ①指机器的操纵、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事务。②机要事务,多指机密的军国大事。预机务。宋苏轼《圜丘合祭六议札子》:"至於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於上,机务之繁,亿万倍於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蔡)确浸不自安,遂连表乞解机务。 |
机陷 | jīxiàn | ①设有机关的陷阱。②比喻陷害人的圈套。参见“机埳” |
机心 | jīxīn | 机巧的心思。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宋 张镃《满庭芳·促织儿词》:“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说蟋蟀为“劝织”而煞费苦心。) |
机心械肠 | jīxīnxiècháng | 机巧诈变的心计。清·李渔《意中缘·错怪》:“非吾辈,真鄙儒,机心械肠全未除。” |
机牙 | jīyá | ①弓弩上钩弦和发矢处的机件。汉 李尤《弩铭》前圣制弓,后世建弩,机牙发矢,执破丑虏。②比喻事情的关键或要害。唐 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先事候情,坏其机牙,奸不得发。《明史 卷二十一 神宗二》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③比喻相互调配,如机括弩牙一般。《三国志 卷六十 吴书 周鲂传》然要恃外援,表里机牙,不尔以往,无所成也。宋.苏轼《东新桥 诗》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
机要 | jīyào | 重要而机密的。机要秘书。精要。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
机宜 | jīyí | 依据当时情况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面授机宜。《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帝(赵光义)谓左右曰:“(辛)仲甫远使绝域,练达机宜,可谓不辱君命矣。” |
机缘 | jīyuán | 机会和缘分;时机;机遇。失去机缘。一种试验、冒险或掌握的时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也是机缘凑泊,适才闻人生庵前闲看时,恰好静观偶然出来闲步,在门缝里窥看。 |
机缘巧合 机缘凑巧 | jīyuánqiǎohé jīyuáncòuqiǎo | 意外获得机会、因缘。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机缘巧合,竟被他说中了。人世间的机缘巧合皆是注定,相遇别离似乎早已安排好,我们有机会选择出生和上船的时间,却没有机会选择死亡的时间。 |
机兆 | jīzhào | 先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清 昭槤《啸亭杂录·诗谶》:“可见落笔之时,机兆已现,不必待蓍龟始先知也。”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此中却还包孕着勃然兴起,炎然奋焰,生动的机兆。” |
机政 | jīzhèng | 指国家枢机政务。《后汉书·卢植传》时皇后父大将军窦武援立灵帝,初秉机政,朝议欲加封爵。宋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倏然朝廷走一封之传,升执事於严近,与诸公对掌机政,召和气於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佑十二年》谢方叔、吴潜乞解机政,疏四上,不许。 |
机中锦字 | jīzhōngjǐnzì | 指晋窦滔妻苏蕙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滔仕苻坚为秦州刺史,获罪远徙流沙,蕙作回文七言诗织于锦上以寄滔,辞甚凄楚。唐 皇甫冉《春思诗》:“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宋 周邦彦《氐州第一词》:“坐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縈怀抱。” |
机杼 | jīzhù | ①指织布机。《后汉书·列女传》杼,织布梭子;成于机杼。《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宋 姜夔《齐天乐词》:“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参见“独出机杼”。②机关。《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於内转之。"③关键。《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帝(赵光义)笑谓曰:“朕未尝御新衣,盖念机杼之劳苦,欲示敦朴,为天下先也。”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④构思布局: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⑤胸臆。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核。机杼既薄,无以测量。" 卢文弨 补注:"机杼,言其胸中之经纬也。" |
机杼一家 | jīzhùyījiā |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北齐 魏收《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出自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也。”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文章全美,谓之文不加点;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