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 | huò | ①商品:货物。货主。货位。货栈。② 钱币,财富:货币。通货。《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③卖:货殖(经商)。货卖。《聊斋志异 王六郎》明日,许货鱼,益沽酒。《聊斋志异 封三娘》因货殉葬之饰,用为资度,亦称小有。《聊斋志异 葛巾》而囊橐既空,欲货马。《聊斋志异 毛大福》会毛货金饰,为宁氏所认,执赴公庭。④贿赂。奖励。《庄子·让王》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下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孙子兵法 作战篇》取敌之利者,货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妻妾遂共货刺客,伺醉而杀之。⑤骂人或开玩笑的话:蠢货。宝货。 |
货财 货材 | huòcái | ①货物,财物。《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孟子·离娄下》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庄子·秋水》货财弗争,不多辞让。《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可(何)如为大误?人户、马牛及者(诸)货材直(值)过六百六十钱为大误,其它为小。"《史记·平准书》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唐 韩愈《原道》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至于臣下,则有官居保傅,手握兵符,而广殖货财,专事交结,夺民利,坏军政,朝廷不言,道途侧目,养之不已,其患将有不可胜言者。②特指钱币。宋 钱易《南部新书》丙:卢怀慎暴卒而苏,曰:“冥司三十炉,日夕为张说鼓铸货财,我无一焉。” |
货产 | huòchǎn | ①货物,物产。《魏书·恩幸传·茹皓》:“皓颇敏慧,折节下人,而潜自经营,阴有纳受,货产盈积。”《辽史·食货志下》:“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馀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 ②典卖财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朱质於官,官以其姓名来历不明,置不理。朱货产行赇,乃准拘质。” 《聊斋志异 邢子仪》夫固无赖,晨夕登门诟辱之。邢因货产,僦居别村。 |
货而不售 | huòérbùshòu | 想卖却卖不出去。唐·柳宗元《永州八记·钴姆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 |
货贿 | huòhuì | ①财货,财物。《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唐 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亟役万人,暴其威行,竭其货贿。” 黄侃《哀平民》:“侵人之家,取其货贿。”②贿赂。《资治通鉴 宋纪十》而(戴)法兴、(戴)明宝大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幅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虞庆则等奉使关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词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于民。’上令废之。” 明 归有光《上方参政书》:“天下无道,乱狱滋丰,货贿多有。”参见“货贿公行”。 |
货贿公行 | huòhuìgōngxíng | 同“贿赂公行”。《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陈书·傅縡传》:“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 |
货利 | huòlì | 货物财利,钱币财利。《尚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孔传:殖,生也。不生资货财利,言不贪也。唐 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或亏废名节,或贪冒货利,陷于法网。唐 柳宗元《梓人传》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金主(完颜雍)谓台臣曰:此闻朝官内有揽中宫物以规货利者,汝何不言?清 戴名世《穷鬼传》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 |
货赂 | huòlù | ①财物。《史记·项羽本纪》:“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②犹贿赂。《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而民无奸。”《汉书·杨恽传》:“货赂流行,传相放效。”《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省庭天下仪表,如用胥吏,定行货赂混淆,用进士,清源也。”《资治通鉴 汉纪八》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货赂为市:行贿受贿如做买卖一般。《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皆以珍宝货赂左右。 |
货赂公行 贿赂公行 | huòlùgōngxíng huìlùgōngxíng | 同“贿赂公行”。《晋书 惠帝纪》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晋书·齐王冏传》:“操弄王爵,货赂公行,羣奸聚党,擅断杀生。”《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二》重以元(载)、王(缙)秉政,货赂公行,天下不按赃吏者殆二十年。《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九》卢携既病,精神不完,事之可否决于亲吏杨温、李修,货赂公行。 |
货卖 | huòmài | ①出售。《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乃步从地道往钱唐货卖。”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承平时,假手者用薄纸书所为文,揉成团,名曰‘纸毬’,公然货卖。”《水浒传第十二回》削去本身职役,无不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清 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五》:“任其流通货卖,不復拘禁。”②指卖货的人。元 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且喜兵火已平,民安盗息,不免叫货卖出来,分付他仍旧开张舖面。” |
货钱 | huòqián | 王莽时所铸钱币名。亦泛指货币。《汉书·王莽传下》:“是岁,罢大小钱,更行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直货钱二十五。货钱径一寸,重五銖,枚直一。两品并行。”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乃张敏 之断轻侮,郭躬之议擅诛,程晓之驳校事,司马芝之议货钱……事实允当,可谓达议体矣。” |
货赇 | huòqiú | ①用财物买通他人。《魏书·显祖拓跋弘纪》:“其有祖、父假爵号货賕以正名者,不听继袭。”宋 孔平仲《续世说·自新》:“齐王洪轨,为晋寿太守,多賕赃贿,为州所按……后为青冀二州刺史,悔为晋寿时货賕所败,更厉清节。”②用以买通他人的财物。宋 胡宿《禁内降诏》:“交通请託,巧诈营为,阴致货賕,密输珍玩。” |
货取 | huòqǔ | ①谓以财货收买。语出《孟子·公孙丑下》:“若於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②买进。元 姚燧《太平宫新庄记》:“为目其诸庄与地在所,及其施入之主之名,自多裒之,以及其寡,今最货取三千六百五十。” |
货泉 | huòquán | 最常见的一种汉代钱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货泉从天凤元年起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薛向小人,假以货泉,任其变易,纵有所入,不免夺商贾之利。 |
货欲 | huòyù | 贪求财货的欲念。晋 干宝《晋纪 总论》:“由是毁誉乱於善恶之实,情慝奔於货慾之涂。” |
货真价实 | huòzhēnjiàshí |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这件大衣货真价实,不买可惜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货殖 | huòzhí | ①谓经商营利。《论语·先进》:“赐(端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汉书 司马迁传》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燕主惧,遣侍中兰伊让(慕容)评曰:“王,高祖之子也,当以宗庙社稷为忧,柰何不抚战士而榷卖樵水,专以货殖为心乎!…”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扬州有王生者,人呼为王四舅,匿迹货殖,厚自奉养。”《花月痕 第四七回》:“以贸迁为絶伎,以货殖为资生。”②经商的人。司马迁的《史记》有“货殖列传”。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丙申,赐京师大酺三日。集开封府及诸军乐人,迁四市货殖,五方士女大会。”《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货殖者为穷冤之魂,贫馁者作饥寒之鬼。③财物;商品。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观道义而如醉,闻货殖而波扰者,秽人也。”宋 王禹偁《送李巽序》:“古者,设关所以禁末游,为市所以通货殖,后世因而有税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