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ǒ

①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可作动词,表示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天之所以火宗庙、火都城者殆以此。《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云南俗无礼义,男女往往自相配偶,亲死则火之,不为丧祭,无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读书。②紧急:火速。十万火急。③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④发怒,怒气:火暴。火性。⑤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⑥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⑦同“伙”,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⑧姓。

火伴

huǒbàn

同伙伴,等于说“战友”。古代兵制以十人为火,共灶起火,故称同火者为火伴。《乐府诗集·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水浒传第七回》那张三、李四并众火伴一齐跪下

火驰

huǒchí

①形容急速地奔驰;火急。《庄子·天地》:“啮缺之为人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郭象注:“机谋急速也。”成玄英疏:“捨己効人,驰骤奔逐,其速如火矣。”《庄子·外物》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宋 范成大《元日诗》:“老来百味絮霑泥,期会关身尚火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促舆行,火驰不顾。”②谓很快地消逝。章炳麟《訄书·颜学》:“此其业不火驰乎?其学术不已憔顇乎?”

火厝

huǒcuò

火葬。《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但遗言火厝,心中不忍。” ②火种。西汉·贾谊《治安策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火德

huǒdé

①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汉书 王莽传中》武功丹石出于汉氏平帝末年,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皇天眷然,去汉与新,以丹石始命于皇帝。(王莽认为汉是火德,他建立的新朝是土德,参见“赤德”。②火的功能。③指热力。④称南岳之神。

火耕流种

huǒgēngliúzhòng

古代原始的耕种方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杜笃》:“水耕流种,功浅得深。”李贤注:“以火烧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种也。”

火耕水耨

huǒgēngshuǐnòu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晋书 食货志》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火攻huǒgōng

用火烧法攻击敌军。《孙子兵法 火攻》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火光烛天

huǒguāngzhútiān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大举烽火,复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光烛天。”老舍《吐了一口气》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贫苦的人民水断粮绝。

火海刀山

huǒhǎidāoshān

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参见“刀山火海”。

火耗

huǒhào

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火耗只可议减,岂可加增?

火急火燎

huǒjíhuǒliáo

犹火烧火燎。《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我心里火急火燎的,早点没吃,就牵着她去厂桥门诊部。”

火家huǒjiā伙计。以处理尸体为职业的人。《水浒传第二十六回》话说当时何九叔跌倒在地下,众火家扶住。
火镜huǒjìng

凸透镜,可聚日光取火。《南齐书·天文志赞》:“阳精火镜,阴灵永存。”《西游记》第二十回:“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

火轮船huǒlúnchuán

汽船的旧称。《花月痕第五一回》:“由长江登火轮船,湾入粤东香山岛。”清 郭嵩焘《伦敦致李伯相书》:“火轮船创始乾隆,初未甚以为利也。至嘉庆六年,始用以行海内。”《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兄弟苟其贪图走的快,早由天津坐了火轮船到上海。”《孽海花第二回》此刻雯青从京里下来,走的旱道呢,还是坐火轮船呢?

火冒三丈

huǒmàosānzhàng

形容愤怒到极点。形容十分生气。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刊,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火旻

huǒmín

秋日的天空。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

火牌huǒpái

古代军中符信之一。凡兵丁至各地传达命令,皆给火牌一面。沿途凭牌向各驿站支领口粮。《封神演义 第三十六回》前有火牌令箭,韩荣为何不发粮草应付?《说岳全传 第四八回》:“高宗传諭,命兵部速发兵符火牌,调各路人马,拨在岳飞营中听用。”太平天囯 李秀成《致护王陈坤书书》:“缘愚於本月十六日二十日有文二件,俱是加火牌限刻飞递。”

火然泉达

huǒránquándá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梁启超《立宪纪闻》:“立宪之议,遍于全国。盖至是而中国立宪之机,直如火然泉达,有不能自已之势焉。”

火伞高张

huǒsǎngāozhāng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火上加油

火上浇油

huǒshàngjiāyóu

huǒshàngjiāoyóu

比喻有意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亦形容性格暴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这是一个重要的西洋古典,主上不懂得运用,而公开的说出‘自由民治’的真面目,那就一定要火上加油的更激起匪徒的暴乱的。

火上弄冰

huǒshàngnòngbīng

在火上拨弄冰块,冰立即融化。比喻非常容易成功或败亡。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火烧火燎

huǒshāohuǒliǎo

比喻身上热得难受或心中十分焦急。也比喻紧急的事情繁多,正急于应对。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她遭到了不幸,比个寡妇还不 如。往后怎么办?想到这里,她心里火烧火燎,呆呆坐着,急得一身汗。”

火烧眉毛

huǒshāoméimao

比喻情势非常急迫。近义词: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燃眉之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火烧眉毛

且顾眼前

huǒshāoméimao

qiěgùyǎnqián

谚语,比喻事情急迫,先行救急。清·李渔《奈何天》一六:“俗语讲得好:‘火烧眉毛。且顾眼前。”’《缀白裘-孽海花·思凡》:“冤家,怎能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罗殿前,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火师

huǒshī

①古官名。掌管火事。《国语·周语中》:“火师监燎,水师监濯。”韦昭注:“火师,司火。” ②以火为名号的百官。《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

火树琪花

huǒshùqíhuā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火树星桥

huǒshùxīngqiáo

节日的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色。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清史稿·乐志五》:“火树星桥,烂煌煌,镫月连宵夜如昼。”

火树银花

huǒshùyínhuā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燃放烟火, 火树银花,绚丽灿烂。《南齐书·礼志上·晋傅玄朝会赋》: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柳亚子《浣溪沙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火维

huǒwéi

南方属火,因以“火维”指南方。亦特指五岳中的南岳衡山。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方世举注引徐灵期《南岳记》:“赤帝馆其巔,祝融宅其阳。”元 欧阳玄《辟雍赋》:“东逾若木之日津,西探崦嵫之月竁,南穷火维之陬,北际冰天之澨。”郭沫若《下龙湾诗》:“忘却南邦是火维,午凉长睡不知时。”

火炎焱燚

huǒyányànyì

火:燃烧;炎:热;焱:火焰;燚:火貌。形容火势越来越猛。烈日酷暑,高温不下,北小河的水都要火炎焱燚地被烧开了。

火眼金睛

huǒyǎnjīnjīng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十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火中取栗

huǒzhōngqǔlì

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火烛小心

huǒzhúxiǎoxīn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高阳《清官册 科场大狱》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

夥計,團伙,伙食

huǒ

①同伴,一同做事的人:同伙儿。伙伴(亦作“火伴”)。②集体所办的饭食:伙食。包伙。③旧指店员:店伙。伙计。④结伴,联合起来:合伙。散(sàn)伙。伙同。入伙。⑤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一群人(如一父九子组成一个“伙”)。辨析:伙与伙。前者指一个父亲和他亲生的一群孩子组成的一个团伙。后者指非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团伙,例如一群同吃一灶的建筑工人,或一群夜间围着同一堆篝火取暖的人。“伙”字从人从火,“火”指灶火或篝火。《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方今幅员数万里,生齿至伙,治乱安危之要,系执政数人而已。

huǒ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

huǒ

多:颐(多,“”是助词)。获益甚。清 蒲松龄《聊斋自志》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聊斋志异耿十八》又移时,见有台,高可数仞,游人甚夥。见“”。

夥颐

huǒyí

①叹词。表示惊羡。②谓盛多。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huǒ I.

县:村镇名,在中国北京市通县。II. huò水势相激貌。III. kuò水:今中国山东省南沙河的古称,源出滕州市,入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