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说到李隆基当上皇帝以后励精图治,颇有作为,如此持续了20多年,事业有成,但年事渐高,加之武惠妃早死,情绪低落,后经过李林甫、高力士、杨贵妃、杨国忠和安禄山等一群奸人的不断运作,李隆基开始奢华沉迷起来。此时的李隆基开始懒于政事,厌倦批评,热衷女色,喜听谗言,大唐帝国开始走向低谷。
李林甫
正直的张九龄离职以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林甫拜相,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李林甫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刑部、吏部侍郎,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他与宦官、妃嫔交情深厚,故而对皇帝一举一动最先知道,每次都能顺皇帝心态奏旨,获得唐玄宗赏识。李林甫杜绝堵塞向玄宗进谏的门路,蒙蔽玄宗,以施展自己的奸滑的权术;嫉妒贤能之士,排斥压抑才能胜过自己的人,以保持自己的地位
当时武惠妃最得宠,其子寿王李瑁也最受玄宗宠爱。李林甫粘附武惠妃,惠妃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一身系国家之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李林甫为相19年,玄宗对他始终深信不疑。他喜欢玩弄权术,表面上甜言蜜语,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举一例,看看李林甫是怎么玩弄李适之的。
口蜜腹剑的大唐宰相李林甫
左相李适之,唐太宗的曾孙。李林甫曾经对他说:“华山有金矿,如果加以开采,可以富国,皇上还不知道这件事。”过后有一天,李适之借奏事之机向玄宗说了这件事。玄宗又问李林甫,李林甫回答说:“这事我早已知道,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所在之地,不应该开凿,所以我不敢说。”这样玄宗就以为李林甫对自己尽心,李适之从此就失去了恩宠。一句话,玄宗晚年政治腐败,李林甫负有重大责任。
李林甫断气以后,杨国忠设谋让安禄山告发李林甫和胡人勾结谋反,并安排李林甫的女婿为证人。玄宗下制书削去李林甫的官爵,李林甫的亲戚和党羽因这一案件被贬官的达五十余人。又剖开李林甫的棺材,取出了口中所含的珍珠,换上了一个小棺材,按照一般平民的礼仪埋葬了他。
高力士
高力士早在武则天圣历(689年-700年)初的时候,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唐太宗李世民曾孙)阉割进贡入宫,成为唐代著名宦官。李隆基为藩王时,力士倾心附结。他又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玄宗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千古第一贤宦"高力士
高力士平素谨慎,善于观察时势,而他言事有个特点,叫“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所以久受宠任,于朝廷内外亦无大恶名,故成为玄宗身边的不倒翁。
杨贵妃
杨贵妃(719-756),小名玉环,官宦世家之女,父亲杨玄琰开元初年曾任蜀州司户。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二月二十四日,玄宗册立杨玉环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当时杨玉环刚刚十六岁,有绝世之姿容,成为洛阳第一美女。
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子,武惠妃所生,深得父亲宠爱。杨玉环在京城度过四年余的王妃生活。武惠妃过世后,唐玄宗常郁郁寡欢。一方面,他毕竟宠爱武惠妃长达二十多年,自然是对她难以忘怀;另一方面,尽管后宫美女三千,却苦于找不到中意的新人而懊恼不已。太监高力士摸准主子心态,四处选美,杨玉环最后成了合适的人选。杨玉环与寿王成亲以来,始终没有生育,无子女牵累。寿王李瑁自母亲武惠妃死后已渐渐失宠,眼看着自己的妃子被老爹夺走,岂敢怨怒。
唐玄宗迷恋上了儿媳杨玉环
杨玉环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白居易的诗中称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入宫以后,唐玄宗就把后宫的三千佳丽抛到九霄云外,“专宠”她一人。他们天天厮守在一起,形影不离。杨玉环每次乘马,皆由高力士亲自为她牵马执鞭。唐玄宗每年十月幸临骊山,一定要杨玉环与他同乘辇车,以显示她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听说杨玉环爱吃新鲜荔枝,为讨她欢心,唐玄宗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从四川涪州将荔枝用快马运往长安。后来,因迷恋于杨玉环,李隆基连早朝都不上了。天宝四载(745年)八月,二十七岁的杨玉环被正式册立为贵妃。玄宗同时封杨贵妃嫁给崔氏的姐姐为韩国夫人,嫁给裴氏的姐姐为虢国夫人,嫁给柳氏的姐姐为秦国夫人。三夫人都生得貌美色绝,唐玄宗称她们为姨,能够随便出入宫禁,受到玄宗的恩宠,权势无比。贵妃及其三夫人的下场下篇交待。
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杨钊,杨贵妃同曾祖兄,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外甥。《资治通鉴》记载说杨钊不学无术,品行不正,被宗族人瞧不起,曾经从军于蜀中。四川的大富翁鲜于仲通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他,并把他推荐给了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因为章仇兼琼与李林甫不和,所以欲使杨钊进入朝廷,作一内援。此时杨玉环已封为贵妃,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宠。章仇兼琼便利用这一裙带关系,派杨钊到京城向朝廷贡俸蜀锦。当杨钊路过郫县时,章仇兼琼的亲信奉命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十月,因为符谶有“金刀”二字,“金刀”即“钊”,杨钊上言请求更名,玄宗遂赐名“国忠”,并任命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即吏部)尚书,仍兼任以前的使职。
杨国忠靠堂妹杨贵妃当上了宰相
杨国忠为人争强好胜,性情浮躁,没有威严的仪表。既为宰相,自认为大权在握,处理国家军政大事,刚愎自用,草率从事。在朝廷上常常捋起袖子,对王公大臣颐指气使,以至人人惊恐。有才能和有名声的人,如果不听他的话,就都被贬为地方官。杨国忠的下场在下篇“安史之乱”中将要叙述。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杂种胡人,母亲突厥族。父亲死后,母亲带着安禄山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于是冒姓安氏,名叫禄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讨人喜欢。他经常用厚礼贿赂往来大小官员,要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安禄山入朝,玄宗宠待甚厚,谒见无时。安禄山每年都向朝廷奉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和珍宝玩物,一路不绝。在玄宗面前他应对敏捷,常常还夹杂着一些诙谐幽默的言语,玄宗曾经开玩笑指着安禄山的肚子说:“你这个胡人肚子中有什么东西,竟然这么大!”安禄山回答说:“没有什么东西,只有对陛下的一片赤心!”
安禄山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便乘机奏请做杨贵妃的儿子,最后发展到和这个贵妃干娘玩狎至深夜的地步,宫内舆论一片哗然,玄宗却浑然不知。
李林甫想要杜绝边将入朝为宰相的路,建议玄宗启用胡人,玄宗就重用了安禄山。是时杨国忠与李林甫作对,言禄山必反,太子也如此认为,言于上,上不听。
唐玄宗重用安禄山
安禄山一身兼任三道节度使,阴谋作乱将近十年,只是因为玄宗待他很好,所以想等到玄宗死后再反叛。杨国忠因为与安禄山不和,多次上言说他要谋反,玄宗不信。杨国忠又以事激怒安禄山,想让他立刻反叛以取信于玄宗。安禄山才决意与史思明一起立即举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延续了七年带三个月,使大唐帝国大伤元气,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张正立评议:
第86篇令人唏嘘。李隆基早年意气风发,广招天下贤良,形成栋才精英治理班子,开创了初唐开元盛世。李隆基到了晚年,昏庸碌碌用人无道,祸起萧墙,终酿成安史之乱。真是成也用人,祸也用人啊!
宋:评论恰到好处,一针见血,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