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 | huán | ①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桓表。②大:桓治(大治)。③桓桓:威武的样子,如“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四》(吕)纂见(吕)超,责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④姓。东晋桓大司马桓温。 |
桓楚 | huánchǔ | ①楚国(403年—405年)是东晋时期桓玄建立的政权,史界称之为桓楚。②桓楚,秦末、楚汉相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部下将领。随西楚霸王项羽征战一生。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项)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项)籍知之耳。” |
桓圭 | huán’guī | 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郑玄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在扬州汪鲁佩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繰,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参见“六瑞”。 |
桓灵 | huánlíng | 东汉末世汉桓帝与汉灵帝的并称。《桓灵时童谣》的作者是佚名。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嘆息痛恨於桓灵也。”南朝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 邺中集 诗·王粲》:“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 |
桓温 | huánwēn |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长子。桓温北伐,是东晋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对北方十六国发动的北伐战役。《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太和四年,晋大司马桓温伐慕容暐,次于枋头。 |
桓文 | huánwén |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晋书 文帝纪》:“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司马昭)盛勋,超于桓文。” |
絙 | huán I. | ①缓。②绶带。II.gēng①古同"緪",大绳索。②急、紧。《淮南子·缪称》:"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絙则小弦绝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九》贝州民有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者,自城上系书射镐帐,约为内应,夜,缒絙以引官军,既纳数百人,焚楼橹,贼觉,率众拒战。III.gèn接连;贯通。宋玉《招魂》:"姱(kuā)容俢态,絙洞房些(suò)。" |
洹 | huán | 洹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亦称“安阳河”。汉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蒙古以彰德、洛磁路引漳、滏、洹水灌田,致御河浅涩,盐运不通,乃塞分渠以复水势。 |
洹洹 | huánhuán | ①水盛貌。《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马瑞辰通释:“《释文》:‘涣’,《韩诗》作‘洹’……《太平御览》引《韩诗传》曰:洹洹,盛貌。”②泛指盛貌。明 夏完淳《长歌》:“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忧天寒。”林纾《诰授资政大夫盐运使高公墓志铭》:“苍梧洹洹,民罢而惄。” |
荁 | huán | 堇菜一类的植物,古时用来调味。 |
狟 | huán/huān | 形声字,犭为形,亘(xuān)为声,意为一种哺乳动物,即獾。参见“悬狟素飡xuánhuánsùcān”。 |
貆 | huán I. | ①幼小的貉。《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②豪猪。《山海经》谯明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郭璞注:“貆,豪猪也。”II.huān古同“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