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 I.

①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②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手。还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东汉 诫兄子严敦书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 ③偿付:归还。偿还。还本。原物奉还。④古同“”,环绕。⑤姓。II.参见xuán。III.参见hái

还淳反古

          

huánchúnfǎngǔ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宋书·孔琳之传论》:“先宜削华止伪,还淳反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还淳返朴

还淳反朴

huánchúnfǎnpǔ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唐·崔容《唐高宗则天皇后哀册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作礼乐,还淳返朴。”

还淳反素

huánchúnfǎnsù

解释同“还淳反朴”。《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还丹

huándān

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唐 李白《庐山谣》:“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明 许潮《同甲会》:“韶光谁可留,还丹自可修。”②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如:九还丹;小还丹;大还丹。③指炼就这种仙丹,得道成仙。唐 陈子昂《题李三书斋诗》:“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道家有换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与之互易。” 章炳麟《五无论》:“若夫断便利,絶交会,则与辟穀还丹相似。”

还顾

huán’gù

①回视;回头看。《史记·滑稽列传》:“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刘向《九叹·思古》:“还顾高丘,泣如洒兮。”南朝宋 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总驾越钟陵,还顾望京畿。”清 顾炎武《王家营诗》:“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②后顾;顾及。《三国志·魏志·徐奕传》:“今使君统留事,孤无復还顾之忧也。”唐 元稹《捉捕歌》:“尽力穷窟穴,无心自还顾。”

还家

huánjiā

①回家。唐 王维《桃源行》:“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俗客:指误闯桃花源的渔人)前蜀 韦庄《菩萨蛮词》:“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②归还农家。③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还年却老

huánniánquèlǎo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炼形之家,必就深旷,反飞灵,糇丹石,粒芝精,所以还年却老,延年驻彩。”

还年驻色

huánniánzhùsè

恢复年轻,永葆青春。南朝梁·刘孝标《山栖志》:“金盐重于素壁,玉豉贵于明珠,可以养性销痾,还年驻色。”

还朴反古

huánpǔfǎngǔ

解释见“还淳反古”。《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古,今也其时。”

还我河山

huánwǒhéshān

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总而言之我给我们的部队取称号为白袍军,就是希望你们能像白袍军一样骁勇善战,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驱逐日寇,还我河山,白袍军就是精锐的意思。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还乡

huánxiāng

①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前蜀 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②反转方向。乡,通“向”、“嚮”。《庄子·渔父》:“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还乡昼锦

huánxiāngzhòujǐn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清·汪绎《项羽》诗:英雄岂学生算,也作还乡昼锦看。

还元返本

还原反本

huányuánfǎnběn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还愿huányuàn

实践诺言。偿还对神许下的诺言。《花月痕第十回》姑娘还愿去了,欧老爷同这位老爷进去吃一钟茶,歇歇吧。

还珠返璧

还珠合浦

huánzhūfǎnbì

huánzhūhépǔ

宝物失而复得。亦“珠还合浦”。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唐 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璧之期。”

还珠买椟

huánzhūmǎidú

解释同“买椟还珠”。清·蒋士铨《临川梦·送尉》:“篇成各自观,笑还珠买椟、胠箧探丸,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

huán

①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环佩。②圈形的东西:环形。连环。铁环。花环。耳环。参见“镮”。③围绕:环视。环顾。环拜。环海。环球。环行(xíng)。日环食。④相互联系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重要的一环。险象环生。⑤量词,用于记录射击环靶的成绩:今天打了十环。⑥姓。

环绖

huándié

古丧服名。用麻绕成环状,戴在头上。《汉书 王莽传》《周礼》曰‘王为诸侯緦縗’,‘弁而加环绖’,同姓则麻,异姓则葛。

环堵

huándǔ

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庄子集释 卷九下》〈杂篇·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唐·成玄英疏:“原宪,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宪也。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庄子·庚桑楚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 《陶渊明集卷六五柳先生传》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文天祥乃变姓名为清江刘洙,东入海道,遇北兵,伏环堵中得免,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馀糁羹。

环堵之室

huándǔzhīshì

形容居室狭小简陋。《庄子集释 卷九下》〈杂篇·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古代是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故墙的高度和每面墙的宽度都决定于“筑墙板”的长度。因此,对这里说的“环堵之室”,能确定的只是:此居室是正方形,每一面都只有一堵。

环堵萧然

huándǔxiāorán

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家徒四壁。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也。”宋 苏轼《方山子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清史稿·刘典传》杨昌濬尝诣典,环堵萧然,一如寒素,寓书宗棠共称之。

环肥燕瘦

huánféiyànshòu

环指杨玉环,燕是赵飞燕。环肥说的是杨玉环丰满美,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后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 卷三》评量粉黛,环肥燕瘦之间;品藻冠裳,贾佞江忠之列。清·李宝嘉《文明小史 第40回》:“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环肥燕瘦。”

环合

huánhé

①围绕。②包围。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③如环之相联。形容机件组合精密契合。

环玦

huánjué

①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颜师古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宋 苏轼《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清 唐孙华《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②《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 唐 刘禹锡《望赋》:“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③有缺口的玉环。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

环纽

huánniǔ

①连环扣结。《汉书·王莽传下》:“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 莽輒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②门窗或箱柜等物上的搭扣,可以锁合。明 陶宗仪《辍耕录·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

环佩

huánpèi

环形玉佩;妇女的饰物。小姐气得把环佩都摔了。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②官人的饰物。《西游记第十二回》千官环佩分前后,五卫旌旗列两旁。

环瑱

huántiàn

①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瑱,冠冕上的塞耳之玉。《国语·吴语》:“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韦昭注:“环,金玉之环。瑱,塞耳也。” ②泛指首饰。《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一·宫老婢》:“后自守寡以来,撤环瑱,去簪珥,屏脂粉。”

环镇

huánzhèn

周围的大山。镇,一方的主山。指东、西、南、北四岳。唐 韩愈《谒衡岳庙诗》:“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环中

huánzhōng

①圆环的中心。庄子用以比喻无是非之境地。《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郭象注:“夫是非反覆,相寻无穷,故谓之环。环中,空矣;今以是非为环而得其中者,无是无非也。无是无非,故能应夫是非。是非无穷,故应亦无穷。”《旧唐书·李德裕传论》:“泯是非於度外,齐彼我於环中。” 续范亭《自慰诗》:“未竭长弘血,且住比干心。忘年并忘义,逍遥任环中。”参见“圆机”。②借喻灵空超脱的境界。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③犹言范围之内,掌握之中。《战国策·赵策一》:“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环中赵矣。”鲍彪注:“此言秦视赵在其度内,如物在环中。”“环中”,一本作“攘於”。《梁书·武帝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縻以长算,制之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