锾 | huán | ①古代重量单位,亦是货币单位,标准不一。参见“赎锾”。《聊斋志异 马介甫》村人执以告郡,罚锾烦苛。②古同“环”,圈形的东西。 |
垸 | huán I. | ①用漆和灰涂抹器物。②古同“锾”,古代重量和货币单位。II. yuàn中国湖南、湖北两省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围住的地区:垸子。堤垸。垸田。 |
綄 | huán I. | 古代一种测风仪,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故亦称“五两”。《文选·江赋》李善注引许慎语说:“綄,侯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参见“五两”。II.huàn缠绕。III.wàn古同“绾”,系。 |
郇 | huán I. | 姓。郇,姓。《广韵》出绛州。II.xún周朝国名,姬姓,周文王子封于此,春秋时为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南(按:应在临猗县东北)。 |
瓛 | huán I. | 古代的一种玉,长九寸。II.yè马嚼子。III.yà器物名。亦称“玉甑”。 |
萑 | huán | ①萑苻:中国春秋时郑国沼泽名,据记载,那里密生芦苇,盗贼出没。后因以代指贼之巢穴或盗贼本身。《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於萑苻之泽。”杜预注:“萑苻,泽名。於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②古代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
萑苇 | huánwěi | ①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朱熹集传:“萑苇,即蒹葭也。”《庄子·则阳》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汉 应劭《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论语》:“谁能出不由户。”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续资治通鉴 唐纪十九》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壤。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城西录》柳荷千顷,萑苇生之。②竹的一种。《易·说卦》为苍筤竹,为萑苇。孔颖达疏:“萑苇,竹之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