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後 後面,皇后 | hòu | ①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孟子·梁惠王下》书曰: “徯予后,后来其苏。”《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雪三后之勍仇,夷三灵之巨慝。唐 韩愈《争臣论》《尚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②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时神武家徒壁立,后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③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④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⑤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⑥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⑦作及物动词表示将其置于后,轻视;把别人看作落后于自己;。《孟子·滕文公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欢迎汤早一点来征)《庄子·德充符》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西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⑧宫廷。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⑨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可指卿大夫。《论语·宪问篇》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汉·李翕《西狭颂》赫赫明后,柔嘉维则。前蜀·贯休《上孙使君 诗》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⑩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11.姓。 |
后槽 | hòucáo | ①指马房。②指马夫。《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松道:“这话是实么?”后槽道:“小人说谎,就害疔疮。”《三国演义 第五十三回》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与张辽手下养马后槽是弟兄… |
后车 | hòuchē |
①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郑玄笺:“后车,倅车也。”陆德明释文:“倅,七对反,副车。”《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谐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清 顾炎武《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参见“倅车cuìchē”。②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宋 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 |
后车之戒 | hòuchēzhījiè |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复辙在前,永作后车之戒。”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五十二回:秦王道:“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重。”参见“前车覆,后车诫”。 |
后党 | hòudǎng | 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晋书 武帝纪》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晋 庾亮《让中书令表》:“是以前后二,咸以抑后党安,进婚族危。”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达磨赞普无子,王后綝氏立内侄乞离胡为赞普。大相结都那反对立异姓子,被后党杀死。” |
后发制人 | hòufāzhìrén | 意为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
后房 | hòufáng | ①后面的房屋。旧多指姬妾住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前堂罗鐘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梁书·夏侯夔传》:“性奢豪,后房伎妾曳罗縠饰金翠者亦有百数。” ②姬妾的代称。《晋书·石崇传》:“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紈绣,珥金翠。”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宋 郭彖《睽车志卷五》:“有鬻冠珥者,过其后门,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鬻者意李之后房,待其取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妇惮死失身,已充盗后房。” |
后福无量 | hòufúwúliàng | 量:限度,限量。将来的幸福无穷。《后汉书·左雄传》:“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
后宫 | hòugōng | ①君主时代嫔妃住的宫室。借指嫔妃。《汉书 霍光金日磾dī传》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东汉 班固《汉书 高后纪》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汉书 王莽传下》(王)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晋书 符坚载纪上》“课后宫,置典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庭。”《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唐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②放荡享乐的地方。 |
后顾之忧 | hòugùzhīyōu | 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常用于形容来自后方的忧患。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后顾之忧”。元·脱脱《宋史·柳开传》:“使其掩袭,令彼有后顾之忧,乃可制其轻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灵公曰:‘将军为殿,寡人无后顾之忧矣。’” |
后海先河 | hòuhǎixiānhé |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清·顾炎武《与陆桴亭札》及乎年齿渐大,闻见益增,始知后海先河,为山覆篑,而炳烛之光,桑榆之效,亦已晚矣。 |
后患 | hòuhuàn | 以后的祸患。后患无穷。《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 |
后患无穷 | hòuhuànwúqióng |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后患无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然事事养痈不治,亦贻患无穷。” |
后悔 | hòuhuǐ | 事后懊悔。《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 |
后悔不及 后悔莫及 后悔无及 | hòuhuǐbùjí hòuhuǐmòjí hòuhuǐwújí | 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做事要小心,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就后悔莫及了。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挨了半日,只听他说了一句“后悔无及”,早已气断身亡。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及至说出口来,一觉着自己这句不好意思,一时后悔不及。 |
后会 | hòuhuì | ①日后相会。后会有期。《孔丛子·儒服》:“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唐 朱放《江上送别诗》:“惆悵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宋 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宋 韩疁《浪淘沙》:“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后会良可希,尺书到犹未。”②会合时迟到。《汉书·彭越》:“与期旦日日出时,后会者斩,旦日日出,十餘人后,后者至日中。” |
后会有期 | hòuhuìyǒuqī | 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元·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也有期。”明·屠隆《彩毫记·颁诏云梦》:“奴家归才三日,到得庐山,幸遇腾空尊师,他许我道骨可成,人缘未断,且暂回家,潜修密谛,后会有期。”明 沈浮中《绾春园·失诗》:“我与你纵是后会有期,将甚么做个把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女菩萨千万保重,我们后会有期,暂且失陪。 |
后稷 | hòujì | ①周之先祖。相传姜嫄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虞舜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后稷”。《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周语 祭公谏征犬戎》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后稷也,决江疏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汉书 王莽传》周公居摄,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晋纪总论》昔周之兴也,后稷生于姜嫄,而天命昭显,文武之功起于后稷。唐 韩愈《原性》:“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②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 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
后继无人 | hòujìwúrén |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现在狠抓青年教师的培训恰是最好时机;不然再过三年;骨干教师将后继无人。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后继无人。 |
后继有人 | hòujìyǒurén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看到第四代的“小天鹅”在芭蕾舞台上翩翩起舞,这位从事几十年芭蕾教学的老专家无比欣慰,“天鹅”后继有人了。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
后进 | hòujìn | ①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见后进就帮。②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后汉书 孔融传》喜诱益后进。③后辈。新旧一体,侨学兼顾,尊重前辈,培养后进。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
后进领袖 | hòujìnlǐngxiù | 晚辈中最杰出的人。《晋书·裴秀传》:“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裴秀。’”《南齐书·刘绘传》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 |
后进之秀 | hòujìnzhīxiù | 犹言后起之秀。《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三章:遵义曹兴蕲,宪政会后进之秀也。 |
后昆 | hòukūn | 后嗣;子孙。《晋书 宣帝纪》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
后来居上 | hòuláijūshàng | 原指资历浅的反而位在资历长的之上;现在多用来比喻后来的人和事,进步很快,赶上或超过了先前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后来居上”。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今老矣,久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其为谁?”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夫人类之进化,当然踵事增华,变本加厉而后来居上也。” |
后来之秀 | hòuláizhīxiù |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
后浪推前浪 | hòulàngtuīqiánlàng | 后面的浪头推动前面的浪头。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像后浪推动前浪一样,不断前进。宋·文珦《过苕溪》诗:“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我关某疋马单刀镇荆襄,长江,今经几战场,却正是后浪推前浪。 |
后命 | hòumìng | 指续发的命令。《左传·僖公九年》:“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晋书 文帝纪》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始闻后命,方在浙东,即欲便道省覲。” 茅盾《子夜十四》:“管车们和李麻子都出去了,只留下阿祥,不定心地等待后命。” |
后期 | hòuqī | ①迟误期限。《史记·大宛列传》:“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资治通鉴 宋纪六》二月,辛未,魏中山王辰、内都坐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斩于都南。宋 沉作喆《寓简卷一》:“﹝科场﹞十五日引试,后期者勿问。”《东周列国志 第七一回》:“穰苴端然危坐,并不起身,但问:‘监军何故后期?’”《资治通鉴 梁纪十七》(羊)鸦仁惧,启申后期,顿军淮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金河南路统军使赫舍哩萨哈,以发兵后期坐诛。②指后会之期。宋 张先《天仙子词》:“送青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清 周友良《珠江梅柳记 卷二》予重订后期,牵衣惜别。③指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五十年代后期,我意外地翻看了一本当时身受其害的医院院长的日记,有几天睡不好觉。 |
后起之秀 | hòuqǐzhīxiù | 比喻后辈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后起之秀”。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及浪游南北,与乡里阔疏,后起之秀,不乏其人。”清·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或仅虚列一名,而不肯以身当实行之冲,徒以大任责诸后起之秀,致其事不见重于世。” |
后人 | hòurén |
①后代的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唐 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复哀后人。又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后人以贯休诗名之。②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③子孙。④后来的人,指新妇。《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足迎后人。⑤皇后。《杨家将 第五回》时漏下四更,宋后人(赵匡胤夫人)见晋王,愕然亟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悬于陛下矣。”⑥动宾结构,视人落后于自己,参见“后⑦”。
|
后身 | hòushēn | ①佛教有“三世”的说法。谓转世之身为“后身”。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②身体后面的部分。③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④房屋等的后边。⑤事物由早先的一个转变而成的另一个(有的只是改变名称)。 |
后生可畏 | hòushēngkěwèi | 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宋·朱熹《寄陈同甫书·十二》 后生可畏,非虚言也。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后生可畏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
后生小子 | hòushēngxiǎozǐ | 指年轻晚辈。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凋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变而复还。”洪深《少奶奶的扇子》这位老先生,吃饱了晚饭,喜欢说几句仁义道德的话,劝劝我们后生小子。 |
后时 | hòushí | ①失时;不及时。楚辞·贾谊《惜誓》:“黄鵠后时而寄处兮,鴟梟群而制之。”王逸注:“言贤者失时,后辈亦为谗佞所排逐。”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争献谋计,惟恐后时。”唐·韩愈《论佛骨表》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金史·胡沙补传》:“今举大事不可后时,若俟河冻,则辽兵盛集来攻矣。”②后来;以后。《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师子,截道杀人,断絶王路。”宋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 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
后世 | hòushì | 所有相继的世代。后代。后世子孙。旷后世而不闻。为了后世的利益。《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晋 陶渊明《咏荆轲》:“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明 宋濂《阅江楼记》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明 方孝孺《深虑论》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清 黄宗羲《原君》后世之君。 |
后事 | hòushì | ①后来的事。②身后之事。③礼记·丧服小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孔颖达疏:“后事,谓葬父也。”后泛指丧葬事宜。④后方事宜。《晋书 宣帝纪》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 |
后手 | hòushǒu | ①下棋时被动的形势。这一着一走错,就变成后手了。②后路。留后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钱财入手甚难,君家虽然富厚,不宜如此枉费。日复一日,须有尽时,日后后手不上了,悔之无及矣。 |
后手不接 | hòushǒubùjiē |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
后嗣 | hòusì | 后代;子孙。《尚书·伊训》:“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唐 元稹《告赠皇祖祖妣文》:“公实能德,延于后嗣。”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 |
后台老板 | hòutáilǎobǎn | 戏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有党的领导,和供销社拉上关系,又有国家银行做后台老板,咱怕什么?” |
后庭 | hòutíng | ①犹后宫。《资治通鉴 唐纪十九》《为徐/李敬业讨武曌檄》“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良媛董氏,备位后庭,素称淑慎,进升号位,礼亦宜之。”②借指宫女。《隋书·炀帝纪下》:“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③参见“后庭花③”南朝陈后主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后庭花 | hòutínghuā | ①花名。鸡冠花的一种。宋 王灼《碧鸡漫志 卷五》:“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②花名。雁来红的异名。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九》引明朱橚《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③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唐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唐 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李商隐《隋宫诗》:“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清 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容,后庭花又添几种。”④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⑤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 |
后土 | hòutǔ | ①对大地的尊称。《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②泛指土地,泥土。宋 司马光《送邵兴宗之丹阳诗》:“赤日裂后土,万家如烘炉。”宋 沉作喆《寓简卷四》:“若蚯蚓者……食后土而饮黄泉。”③指土神或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坛。《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郑玄注:“后土,土神也。”《礼记·檀弓上》:“君举而哭于后土。”郑玄注:“后土,社也。”《史记 孝武本纪》今陛下亲祀后土,后土宜於泽中圜丘为五坛。《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东汉 班固《苏武传》孺卿(苏武弟)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唐 张说《大唐祀封禅颂》:“(陛下)前年祈后土,人获大穰。”郭沫若《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参见“皇天后土”。④田正。上古掌管有关土地事务的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杜预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东汉 蔡邕《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昔在圣帝,有五行之官,而共工子勾龙 为后土。” |
后学 | hòuxué |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常用做谦辞)。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二》此出于庄周之徒而吾党引以为美谈,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宋 叶适《序》余后学也,不足以识子寿之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六》朱熹、张栻、吕祖谦,志同道合,切偲讲磨,择精语详,开牖后学,圣道大明。 |
后叶 | hòuyè | 犹后世。司马相如《上林赋》:“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遂建伽蓝,式旌美跡,传芳后叶。”明 朱鼎《玉镜台记·探姑》:“禄位崇高,庶不负於先人,可传芳於后叶。” |
后羿 | hòuyì | 又称“羿”、“夷羿”。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首领。原为穷氏(今山东德州北)部落首领。善于射箭,神话中传说尧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河水干涸,猛兽长蛇为害,他射去九日,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
后拥前呼 | hòuyōngqiánhū | 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怎如你喜都都,后拥前呼。”《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只见后拥前呼,众官员下马,在前厅换衣服良久。 |
后者 | hòuzhě | ①所述两种情况的后一种。当“生”与“义”二者不可兼得时,孟子认为应当选择后者。②后嗣。《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在位文武及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 |
后主 | hòuzhǔ | ①后代的君主;嗣君。《史记·酷吏列传·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后汉书·邓骘传论》:“自取灾故,必於貽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李贤注:“后主谓嗣君也。”南朝陈 徐陵《为梁贞阳侯答王太尉书》:“烝尝不絶於私庙,子弟得嗣南蕃者,后主之惠也。”②后主一词始出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为官,因此在编写《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就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来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如北齐的高纬、南朝陈的陈叔宝、南唐的李煜等,均称后主。唐 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指刘禅) |
郈 | hòu | ①古地名,在今山东东平县。春秋鲁叔孙氏邑。故地在今山东东平东南。《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曷为帅师堕郈 。” 何休注:“郈,叔孙氏所食邑。”②姓。春秋时,鲁有郈成子、郈昭伯。 |
逅 | hòu | “邂逅”xièhòu:不期而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