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òu

①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厚度。厚薄(厚度)。②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相对:厚纸。厚重(zhòng)(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③深,重(zhòng),浓,多。表示程度,可表示严厉:厚望。厚诬(大加毁谤);厚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④不刻薄,待人好:厚道(诚恳,宽容,“”读轻声)。宽厚。《陈书·后主纪》:“高宗(陈顼)爰自在田,雅量宏廓,登庸御极,民归其厚。惠以使下,宽以容众。”⑤重视,推崇:厚此薄彼。厚待。《孟子·尽心上》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喜欢)⑥可表示水的深度,风的强度。《庄子·内篇 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内篇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⑦姓。

厚币

hòubì

丰厚的礼物。《史记 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厚此薄彼

hòucǐbóbǐ

比喻对人、对事不同看待。《梁书·贺琛传》:“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至于各地方抗日力量,则宜一体爱护,不宜厚此薄彼。

厚德

hòudé

①犹大德。《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絶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②深厚的恩德。《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后汉书 袁绍传》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窥觊重礼,以希彤弓矢之命哉?三国魏 曹植《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宋 苏轼《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③谓施以厚泽。《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④谓深深地感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瓚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厚德载福

hòudézǎifú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厚德载物

hòudézàiwù

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礼记·中庸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厚非

hòufēi

过于责备。无可厚非。《汉书 王莽传中》后颇觉寤,曰:“(冯)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厚福

hòufú

多福,大福。 司马相如《封禅文》:“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元。”欧阳山《三家巷 一》:“我姓何的比那糊涂人周铁,虽然还比不上,那不过应了一句古话,叫做庸人多厚福

厚古薄今


hòugǔbójīn

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谢觉哉《小谈今古》厚古薄今,是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许人民进步的手法。

厚积薄发

hòujībófā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厚结

hòujié

深相结交。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朱鮪等以为不可,而左丞相曹竞父子用事,冯异劝世祖厚结焉。”《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太清三年)十一月,高祖遣杜僧明、胡颖将二千人顿于岭上,并厚结始兴豪杰同谋义举。唐 韩愈《顺宗实录卷二》:“判度支,则国赋在手,可以厚结诸用事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适门外一后生,宜厚结之,即犯死罪,彼亦能活之也。”

厚今薄古

hòujīnbógǔ

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迈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厚今薄古是中国史学的传统。

厚贶hòukuàng

丰厚的赠礼。明 朱鼎《玉镜台·得书》:“只因你忘了遗羹,承亲母推食的厚贶。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谭九》:“谭曰:‘假一席地,得一夕安,己承厚贶,敢过望耶?’”

厚奁hòulián

丰厚的嫁妆。 朱柏庐《朱子家训》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厚禄高官

hòulùgāoguān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荀子 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鲁迅《集外集 选本》有些清朝人却较为聪明,虽然辫发胡服,厚禄高官,他也一声不响。

厚貌深辞

厚貌深情

厚貌深文

hòumàoshēncí

hòumàoshēnqíng

hòumàoshēnwén

外貌忠厚而内情深藏难测。形容外貌与内心不一致。《庄子 列御寇》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厚貌深辞,聪明端特,煤炼指跛足,誓求真如。”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厚扰hòurǎo犹言多多打扰。用于表谢意的场合。《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道:“萍水相逢,何当厚扰?”《镜花缘 第六十回》:“大家笑着,一齐起身,来到 叶氏 夫人跟前,道了厚扰,各自安歇。”

厚善

hòushàn

交情深厚。《汉书·韦玄成传》:“(玄成)坐与故平通侯杨恽厚善,恽诛,党友皆免官。”《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宣和遗事后集》:“惟范宗尹、李回与桧厚善,力荐其忠。”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任子为郎署》:“瞿与先人厚善,予亦识仪貌。”《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方进起视事,复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

厚生利用

hòushēnglìyòng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陈独秀《敬告青年》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

厚施

hòushī

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於民……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史记·游侠列传》:“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东周列国志 第六八回》:“陈氏厚施於民,乃异日移国之渐。”宋 苏轼《三槐堂铭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厚施薄望

hòushībówàng

施舍接济别人的很多,但并不希求人家知恩报答。《史记·游侠列传》:“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厚亡

hòuwáng

亡失很多。老子 第九章》:“知盈而持,知鋭而揣,已为不善,况盈不持而金玉满堂者乎?将多藏厚亡,莫之能守矣!”《老子·第四十四章》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唐 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诗》:“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

厚往薄来

hòuwǎngbáolái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厚味

hòuwèi

很浓的味道。《庄子·至乐》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厚味腊毒

hòuwèixīdú

谓味美者毒烈。《国语·周语下》:“高位寔疾颠,厚味寔腊毒。”韦昭注:“厚味,喻重禄也。腊,亟也,读若‘广’。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章炳麟《检论·订文》附录《正名杂义》厚味腊毒,物极必反。

厚下

hòuxià

使下面丰厚强大。《易·剥》:“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孔颖达疏:“故在上之人当须丰厚於下。”后多指分封过广,诸侯强盛,过于王室。《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李贤注:“疎禁谓防制太宽,厚下谓封建太广。言周室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驰,宽而能断,故民咏维新,四海悦劝矣。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故世及之制,弊於彊御,厚下之,漏於末折。”李善注:“言封建踰礼而为害,其漏在於末大而本折也。”

厚言

hòuyán

忠厚之言。《庄子·人间世》: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厚颜

hòuyán

①厚脸皮,不知羞耻。《荀子·解蔽》:“厚颜而忍诟。”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遂采唐王之妄言,违孝标之正说,以此书事,奚其厚颜!”宋 郭彖《暌车志卷一》:“僭居此位,殊厚颜也。”②惭愧,难为情。《周书·文帝纪上》:“朕以不德,负乘致寇。今日相见,深用厚颜。” 

厚颜无耻

hòuyánwúchǐ

人脸皮厚,不知羞耻。《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鲁迅《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引周敬侪《奇文共赏》此种自私自利完全蔑视国家利益之理由,北平各团体竟敢说出,吾人殊服其厚颜无耻。

厚养

hòuyǎng

①以优厚的待遇供养。《战国策·秦策一》:“废文任武,厚养死士。”《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长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詔,乃阴聚徒党乃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 清 昭槤《啸亭续录·张夫子》:“先烈王諫曰:‘此人既不惧死,奈何杀之以成其名!’上从之,命达文成厚养之。” ②优厚的待遇。明 何景明《何子·功实》:“夫好功之臣,人主所不易使者,非有厚养则不获其死力。” ③善于养生。 清 唐甄《潜书·两权》:“今有厚养之士,节食,远色,导气,服药,身无疾病,可以长年。” 

厚遇

hòuyù

给以优厚的待遇。《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遂赦而厚遇焉。(沮)授寻谋归袁氏,乃诛之。

厚葬

hòuzàng

谓不惜财力地经营丧葬。《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王充《论衡·薄葬》:“如明死人无知,厚葬无益,论定议立,较著可闻,则璵璠之礼不行,径庭之諫不发矣。”《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令民不得复私雠,禁厚葬,皆一之于法。《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且厚葬伤生,圣人所诫。新唐书·李夷简传》:“病不迎医,将终,戒毋厚葬。”清 昭槤《啸亭杂录·张夫子》:“居数年卒,上厚葬之。”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二》:“为了使百姓能够有工作做,他甚至主张厚葬。”

hòu同“厚”。

hòu

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