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 | hè | ①粗布或粗布衣服:参见“短褐穿结”。《孟子·滕文公上》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庄子·让王》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西汉·贾谊《过秦论》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汉 扬雄《逐贫赋》人皆文绣,余褐不完。《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闻桓温入关,(王猛)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②黑黄色:褐煤(煤的一种,多为褐色,除可作燃料外,还可以提炼汽油、煤油、焦油等。亦称“褐炭”)。褐藻(藻类植物的一大类,褐色,是海底最主要的藻类,富含碘质和胶质,海带就是供食用的褐藻)。 |
褐夫 | hèfū | 穿粗布衣服的人,古代用以指贫贱者。《孟子·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芻蕘,犹不可弃也。”金 杨云翼《应制白兔诗》:“圣德如天物効祥,褐夫新赐雪衣裳。” |
褐宽博 | hèkuānbó | 古代贫贱者所穿的宽大粗布衣服。亦借指贫贱者。《孟子·公孙丑上》:“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朱熹集注:“褐,毛布。宽博,宽大之衣,贱者之服也。” 焦循正义:“上言褐宽博,下言褐夫,则褐宽博即是衣褐之匹夫。故云独夫被褐者。褐宽博,盖当时有此称也。”明 徐渭《景贤祠上梁文》:“若其宦辙所临,以及乡閭之处,乃有举天下非之而在所不顾,一惟独认其真,至於褐宽博惴之而决所不为,期於自反而缩。”亦省称“褐博”。 扬雄《法言·渊骞》:“(或问)‘货殖。’曰:‘蚊。’曰:‘血国三千,使捋踈,饮水,褐博,没齿无愁也。’” |
褐衣 | hèyī | ①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穅不厌。”《史记·游侠列传序》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稟)粮,为作褐衣。”李贤注:“许慎注淮南子曰:‘楚人谓袍为短褐。’”唐 白居易《东墟晚歇诗》:“褐衣半故白髮新,人逢知我是何人?” ②借指贫贱者。孔融《荐祢衡表》:“乞令衡以褐衣召见,必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 |
褐衣不完 | hèyībùwán | 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
褐衣蔬食 | hèyīshūshí |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猲 | hè I. | 古通“嚇”,恐吓,吓唬。《汉书 王莽传中》今则不然,各为权势,恐猲良民,妄封人颈,得钱者去。II.xiē猲獢(xiāo)一种短嘴的猎狗。III.gé猲狚:巨大的狼。IV.hài狗的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