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 hè I. | ①担子。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责任。如:肩负重荷。《左传·昭公七年》:“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②承载,背着。如“负荷”“荷枪实弹”。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五十一回》:“一日,荷锄而出,见田中有蛇两头,骇曰:‘吾闻两头蛇不祥之物,见者必死,吾其殆矣!’”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③电荷的简称。如:荷质比。II. 参见hé。 |
喝 | hè I. | 大声喊叫:喝彩。喝问。参见II. hē 。III.yè。 |
贺 | hè | ①庆祝,祝颂:祝贺。贺喜。贺词。贺电。贺礼。②姓。 |
贺分 | hèfēn | 贺礼、礼金。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乡下眼界浅,见匡超人取了案首,县里老爷又传进去见过,也就在庄上,大家约著送过贺分到他家来。《笑林广记 醵金》已而此友亦有贺分。其人仍以一星之数答之,乃以空封往,内书云:“退五分,赊五分。” |
贺客 | hèkè | 祝贺的宾客。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门首喧哗,想是贺客来也。”石三友《金陵野史·岁头年尾杂忆》:“贺客至,先以芹菜、松子、核桃仁等泡茶献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第十卷》这年恰好八十岁了,贺客盈门。 |
贺兰山 | hèlánshān |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山,南北长220千米,东西宽20—40千米,海拔2000—3000米,主峰3556米,是中国内外流域分界山脉之一。宋 岳飞《满江红 写怀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贺正 | hèzhèng | 也称"拜正"、"走春"、"贺岁"。汉族祝贺新年的风俗。汉代已有。农历正月初一,祭神祀祖后,外出拜访亲友师长。唐 黄滔有《贺正启》。宋 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贺正》《通典》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七年,长乐宫成,制羣臣朝贺仪。武帝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则元日庆贺,始于汉高祖也。宋 王禹偁《除夜寄罗评事同年》诗之三:郡僚方贺正,独宿太湖棱。《东周列国志 第六回》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贺正之期,周公黑肩劝王加礼于郑,以劝列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莫蒙充金国贺正使。 |
吓 | hè I. | ①用于复合词:恐吓。恫吓。②叹词,表示不满:吓,太欺负人了!II.参见“吓xià”。 |
和 | hè I. | ①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汉书 王莽传》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 岑参《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诗》:“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②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参见II.hé。III.huó。IV.h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