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閤 | hé I. | ①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②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③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符合:合格。合法。情投意合。《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④应该:合该。合当。合灭。“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时而作”。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宋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元 关汉卿《窦娥冤》: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⑤总共,全:合家欢乐。⑥计,折算:合多少钱。⑦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⑧围绕。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II.参见gě。 |
合抱 | hébào | ①合起来抱;指两臂环抱。多形容树身之粗大。也指环绕。《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许杰《放田水》那边是一株蓬头蓬脑,大可合抱的老樟树。瞿秋白《饿乡纪程 十》四围山色如屏幕,拥着全赤塔都城,居高临下,合抱而来,直到车站。②总共。《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转运司每岁合抱发钞盐钱二十二万贯并蠲免。 |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 hébàozhīmù shēngyúháomò | 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合璧 | hébì | 古称日月同升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征兆。后世称会合双方的长处,吸取两者的精华。中西合璧。宋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合璧骈珠 | hébìpiánzhū | 形容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汉书·律历志上》提到“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用来比喻日月和五星的美好排列,后来被引申为杰出人才或美好事物的聚集。具体来说,“合璧”指的是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完整的璧,象征团结或完美结合;“骈珠”则是指珍珠并列,象征美好事物的聚集。因此,“合璧骈珠”整体上表达了优秀人才或美好事物集中在一起的美丽景象。《镜花缘 第四十八回》所列百人,莫非琼林琪树,合璧骈珠,故以全贞毕焉。 |
合厝 | hécuò | 犹合葬。《聊斋志异 乔女》乃复停数日,修治穆墓已,始合厝之。 |
合胆同心 | hédǎntóngxīn | 犹言同心同德。兄弟们合胆同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
合德 | hédé | ①犹同德。②代美女。赵飞燕之妹。相传其肤滑体香,性醇粹,善音辞。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后为成帝所幸,谓为温柔乡。③德行合于…《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遐观列辟,纂武嗣兴,其始也皆欲齐明日月,合德天地。 |
合度 | hédù | 指合于尺度、法度;适宜。汉 陆贾《新语·思务》:"进退循法,动作合度。"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襛纤得衷,修短合度。"《旧唐书·辛替否传》:"故天地怜之,神明佑之,使阴阳不愆,风雨合度。" |
合二为一 合两为一 | héèrwéiyī héliǎngwéiyī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我们要把这两个车间合二为一。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
合符 | héfú | 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汉书王莽传》所谓异时而兴,如合符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宋高宗)诏:“郡守在任改移,并俟新官合符,方得离任。” |
合该 | hégāi | 理应;应当。《封神演义 第十四回》想我李靖前生不知作甚孽障,致使仙道未成,又生出这等冤愆。也是合该如此,不若自己将刀戟刺死,免受此子之辱。 |
合后 | héhòu | ①后援或断后掩护。《前汉书平话》卷上:“灌婴为合后……樊哙为前步先锋。”②军职名,与"先锋"相对。 |
合乎情理 | héhūqínglǐ | 符合人情事理。符合实情,符合事情的正常发展规律或原理,情形令人信服的。 |
合欢 | héhuān | 亦作“合懽”。亦作“合驩”。①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焦赣《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燕齐以安。”明 梁辰鱼《浣纱记·采莲》:“自从西施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清 方文《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兰陵趣驾者,判醉合欢时。”②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沉洪平日原与小叚名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③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三国魏 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嵇康种之舍前。” 晋 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南朝梁 简文帝《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④宫殿名。参见“合欢殿”。⑤扇名。唐 张祜《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合欢扇”。⑥“合驩”的“驩”通“观”(“观”字的繁体是“觀”),故“合驩”是指谓“视域之内的人” 《庄子·天下》以聏合欢,以调海内。⑦合欢莲,即双头莲,又名同心莲,指并蒂而开的莲花。宋 欧阳修《渔家傲 近日门前溪水涨》:“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
合欢被 合懽被 | héhuānbèi | 织有对称图案花纹的联幅被。象征男女欢爱。《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懽被。”唐 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唐 温庭筠《织锦词》:“为君裁破合欢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
合欢床 | héhuānchuáng | 双人床;新婚之床。唐 关盼盼《燕子楼诗》:“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牀。”清 黄遵宪《番客篇》:“深深竹丝帘,内藏合欢牀。”《笑林广记 不怕死的》愿从此不睡合欢床,若再怀胎生产,我必不能活,君如念夫妇情,请异室独居以救余生。 |
合欢殿 | héhuāndiàn | 汉未央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合欢、增城,安处常宁” 李善(唐) 注:“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鸳鸾殿、飞翔殿。” |
合欢扇 | héhuānshàn | 中国古代的一种扇子,是一种团扇,上有对称图案花纹,象征男女欢会之意。西汉时期,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汉 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梁 刘孝威 《七夕穿针》诗:“故穿双眼针,时缝合欢扇。”元 张可久《寨儿令·春愁》曲:“想合欢绣扇亲描,记同心罗帕轻揪。” |
合昏 | héhūn | ①植物名。即合欢树。南朝梁 陆倕《新刻漏铭》:“合昏暮卷,蓂荚晨生。”唐 杜甫《佳人 诗》:“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参见“合欢”。②犹黄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卷三》:“侵晨等到合昏箇,不曾汤箇水米。”③犹合婚。结婚。宋 洪迈《夷坚甲志·张夫人》:“张为大司成,邓洵仁右丞欲嫁以女,张力辞。邓公方有宠,取中旨令合昏。” |
合交 | héjiāo | 犹结交。《孙子·九地》:“交地则无絶,衢地则合交。”曹操注:“结诸侯也。” |
合卺 | héjǐn | 传统婚礼仪式之一。即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后世改用杯盏,乃称“交杯酒”。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楼结彩烛光辉,和卺花筵齐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郎》孙公拘妇父谕之,送女于归,始合卺焉。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母笑慰之,因谋涓吉合卺。”《聊斋志异 冥宁》母择吉将为合卺,而终恐为鬼物,窃于日中窥之,形影殊无少异。 |
合卺之欢 合卺之幻 | héjǐnzhīhuān héjǐnzhīhuàn | 卺:古代举行婚礼时用作酒器的瓢。喝交杯酒的喜悦。合卺即交杯酒,汉族婚俗之一,源于周代。在古代,结婚时人们用它作盛酒器合卺,成婚。 |
合口 | hékǒu | ①适口;可口。②交会处。③口角,吵嘴。《水浒传第七回》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④异口同声;齐声。⑤疮口或伤口愈合。⑥即合口呼。 |
合礼 | hélǐ | 合乎礼仪。《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孔颖达疏:“‘嘉会足以合礼’者,言君子能使万物嘉美集会,足以配合於礼。”《后汉书·张霸传》:“(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南朝齐 王俭《褚渊碑文》:“颜丁之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踰。”李善注:“礼记:‘颜丁善居丧……’郑玄曰:颜丁,鲁人也,居丧合礼。”《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后父母百年后,容毁骨立,丧葬合礼,其名愈著。” |
合门 | hémén I. | 全家;全家族。《后汉书·陈蕃传》:“(朱震)收葬蕃尸,匿其子逸於甘陵界中。事觉系狱,合门桎梏。”晋干宝《搜神记 卷九》:“后人白喜谋叛,合门被诛。”II.见gémén古代宫殿的侧门。 |
合瞑 | hémíng | 闭目;闭目入睡。北齐 萧放《冬夜咏妓诗》:“佳丽尽时年,合瞑不成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张)金树遣其党数人入合内,与假子游戏,向夕,潜断其弓弦,藏刀槊于床下。合瞑,抱之趋出。”胡三省注:“人睡则目合而瞑。” |
合浦珠还 合浦还珠 | hépǔzhūhuán hépǔhuánzhū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聊斋志异 霍女》错囊充牣,而合浦珠还,君幸足矣,穷问何为? |
合气 | héqì | ①阴阳之气相交合。《庄子·应帝王》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史记·龟策列传》:“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天地合气,以生百财。”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②怄气;赌气。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怎么我这眼连跳又跳的,想是夫人又来合气了。”《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或与婆婆合气,或与丈夫反目。”《水浒后传 第二回》:“撞着张干办,合气杀了他,同母亲逃难。”③犹投合。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高参领》:“高访之,相与较谈,言多不合气,復不相下。” |
合契 | héqì | ①相符合;相一致。融洽;意气相投。②符契。核验符契。对合符契。古代兵符、债券、契约,以竹木或金石制成,刻字后中剖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两半对合则生效。引申为符合。晋 王羲之《兰亭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合契若神 | héqìruòshén | 事情符合预测,如同鬼神般灵验。《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
合情合理 | héqínghélǐ | 符合情理。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一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柯岩《特邀代表》学校认为这个方案合情合理,就定为制度。 |
合散 | hésàn | ①聚合消散;聚集分离。文选·贾谊《鵩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李善注引鹖冠子:“同合消散,孰识其时。”汉 焦赣《易林·解之咸》:“登几上车,驾驷南游。合散从横,燕秦以强。”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二》:“故因其合散分为数段,每段以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伏念高祖之起,始自布衣,合散扶伤,克成帝业,勤亦至矣。②统一与分裂。宋 叶适《龙川集 序》:“同甫既修皇帝王霸之学,上下二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配制药散。《南史·宋纪上·武帝》:“(帝)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 |
合时 | héshí | ①合乎时尚;合于时宜。这话说得不合时。穿戴合时。②迎合时势,苟合一时。《庄子·外物》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
合沓 | hétà | ①重叠,攒聚。宋 司马光《海仙歌》:“东方曈曨景气清,庆云合沓吐赤精。”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约三十馀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②纷至沓来。清 顾炎武《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
合堂 | hétáng | ①同处一堂。《庄子·德充符》:“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②全堂,指全堂之人。《再生缘 第十五回》:“言讫合堂俱拜别,纷纷相送出厅堂。” |
合体 | hétǐ | ①合为一体,谓关系密切。《晋书 谢安传》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怨。②犹合身。 |
合下 | héxià | ①即时;当下。②当初;原先。③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④谓在屋门之下。《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贼秘之,太子问起居不得见,恸于合下。 |
合行 | héxíng | 应当;应该施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帝(宋孝宗)谕叶衡等曰:“贾和仲合行军法,然其罪在轻率进兵。”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凡各衙门章奏奉旨,有某部看了来说者,必是紧关事情,重大机务,有某部知道者,虽若稍缓,亦必合行事务。 |
合休 | héxiū | 该死。《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笑曰:“此人(刘备)命合休矣!”乃命刀斧手先埋伏定,然后出寨迎接。 |
合眼摸象 | héyǎnmōxiàng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
合阳 | héyáng | 合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九》合阳道士刘志先以妖术谋乱,命枢密院判官章台捕之。 |
合异 | héyì | 聚合不同者。《庄子·则阳》:“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晋·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 序》:“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胡越,合异则万殊而一和。” |
合与 | héyǔ | 结为同党。《管子·山至数》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与。 |
合战 | hézhàn | 交战。《后汉书 袁绍传》绍不从,连营稍前,渐逼官度,遂合战。 |
合指 | hézhǐ | 合乎意向;合乎意旨。指,通‘恉'。《汉书 王莽传》于是莽人人延问,致密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
合从 合纵 | hézòng | ①谓连接直行。《荀子·赋》: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②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西汉 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南北朝时,北周和南陈亦欲合从图北齐,见《资治通鉴 陈纪四》上(陈宣帝)谓之(北周使者杜杲)曰:“若欲合从图齐,宜以樊、邓见与。”对曰:“合从图齐,岂弊邑之利!必须城镇,宜待得之于齐,先索汉南,使臣不敢闻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遇矫情沽誉之士,则合纵缔交以附之。③互相联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
合从连衡 | hézòngliánhéng |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
合尊 | hézūn | 亦作“合樽”。尊,酒器。共同饮酒。《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文选·左思<蜀都赋>》:“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李善注:“东方朔六言诗曰:‘合樽促席相娱。’”宋 辛弃疾《水龙吟》词:“合尊促坐,罗襦襟解,微闻芗泽。”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合尊促坐,宴笑甚懽。” |
盒 | hé | 底盖相合的盛东西的器物:盒子。果盒儿。铅笔盒儿。盒带(盒式磁带的简称)。盒饭。 |
詥 | hé | 谐。 |
郃 | hé | ①郃阳,旧县名。在陕西省中部。也作“合阳” ,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称合阳县。郃,左冯翊郃阳县。《诗》曰:“在郃之阳。”段玉裁注:“二《志》同。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②水名。《水经注》去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③姓。北魏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
颌 | hé | 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与肌肉等组织:上颌。下颌。 |
饸 | hé | ①饸饹:一种煮着吃的条状食品,多用荞麦面轧成。②(饸) |
饸饹 | héle | 北方的一种用饸饹床子(制作饸饹的专用工具,底部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等轧成的长条,煮着吃。早饭通常喝玉米糁儿,再搭配些玉米面饸饹。饸饹是压得很瓷实的食物 |
貉 | hé I. |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II. mò古同“貊”。参见“狐貉”“貊/貉道”。III. háo用于“貉子”、“貉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