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 hé I. | ①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南朝梁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三国魏 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②副词,多么:何其壮哉!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魏晋 徐干《室思》:“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③姓。II.hē古同“呵”,谴责。III.hè古同“荷”,担。 |
何必当初 | hébìdāngchū |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常与“早知如此”连用。他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断送美好前程,如今后悔莫及,人皆谓其既知今日,何必当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八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何啻 何翅 | héchì | 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犹何止,岂只。唐 李山甫《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宋 叶适《序》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俊汉、蜀、山东之兵数道聚集,见可而进,迟以岁月,必有机会可乘,恢复故地,何翅破竹!清 魏源《圣武记 卷七》其氛焰所及,视乾隆时,何啻十倍。 |
何啻惶遽 | héchìhuángjù | 亦作“何翅”。犹何止,岂只。唐 李山甫《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宋 叶适《黄子耕文集 序》:“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清 魏源《圣武记 卷七》:“其氛焰所及,视乾隆时,何啻十倍!” |
何处 | héchǔ | 哪里,什么地方。宋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词》: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元 虞集《院中独坐》:“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
何当 | hédāng | ①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唐 温庭筠《送人东游 诗》:“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郁达夫《奉怀诗》:“何当剪烛江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②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唐生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③犹安得,怎能。唐 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瀘口南连蛮。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宋 王安石《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清 钱谦益《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④犹何况。唐 王昌龄《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宋 苏轼《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明 陈所闻《金落索·闺怨套曲》:“姮娥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⑤犹合当,应当。唐 杜甫《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宋 王安石《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 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黄巢今日何当败。”⑥犹何尝。晋 傅玄《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
何独 | hédú | 犹何谁,谁人。独,犹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明 李东阳《题徐都宪椒园 诗》:“人家何独无此堂,岂有乔木参天长?”明 李东阳《和王直古》:“俯仰天地间,何独无父子?” |
何妨 | héfáng | 无碍;不妨。宋 苏轼《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鬢微霜,又何妨!”宋 张孝祥《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
何辜 | hégū | 何罪,有什么罪。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嗣主(萧方智)高祖之孙,元皇之子,海内属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废黜。明 王守仁《瘗旅文》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清 方授《夜悲歌之一》:“天乎我何辜?双亲离别久。”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青年何辜,遭此荼毒?” |
何患无辞 | héhuànwúcí |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资治通鉴 唐纪七》(李)元吉曰:“秦王(李世民)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高祖李渊)不应。 |
何居 | héjū | ①何故,表示疑问。居,助词。《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郑玄注:“居读为姬姓之姬,齐鲁之间语助也。”《庄子·齐物论》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隋 王通《中说·事君》:“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明 王守仁《象祠记》新之也,何居乎?清 龚自珍《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若徽州,若吾浙西三府,若扬州,若常州,爱其乡先辈,而乐以其言餉天下者,岂乏其人,何居乎不效子显之所为?”②犹何在,在哪儿。王充《论衡·自然》:“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争相夸尚,以艳丽为美。然於忌辰之义何居?於臣子之心何安乎?”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施耐菴之水滸,王实甫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説看,金圣嘆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 |
何况 | hékuàng | ①不消说。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②更加。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③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宋 曹组《蓦山溪 梅》:“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清·洪亮吉《治平篇》何况供百人。 |
何乐不为 | hélèbùwéi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可以做或很愿意做。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不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
何满子 | hémǎnzǐ | ①唐玄宗时著名歌者。又名何满。唐 白居易《何满子诗 序》:“开元中, 沧州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唐 元稹何满子歌所叙与白说稍有不同。②唐教坊曲名。唐 张祜hù《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③舞曲名。何,也写作“河”。以歌者何满子而得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时)宫人沉阿翘为上舞何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畅。”④词牌名。单调六言六句,共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双调七十四字。均平韵。 |
何乃 | hénǎi | ①怎能,何能。汉《古诗 孔雀东南飞》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②何况。③何故,为何。 |
何期 | héqī | 犹言岂料。表示没有想到。《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 |
何其 | héqí I. | 多么(多带有不以为然的口气)。何其糊涂。《论语·子罕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何其壮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 伶官传》何其衰也。II. héjì“其”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尚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朱熹集传:“央,中也。”宋 李清照《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
何其毒也 | héqídúyě |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这个妇人是何其毒也,我已领教过了。 |
何其相似乃尔 | héqíxiāngsìnǎiěr | 二者多么相像,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像。 |
何去何从 | héqùhécóng | 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现在是关键时刻了,是冲上去战胜敌人,还是退下来保存自己,何去何从,你要早作决定。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唐·李峤《上雍州高长史书》何去何从,罢龟策之臧否;自开自落,任天地之荣枯。 |
何如 | hérú | ①如何,怎么样;为什么。到啥程度。《孟子·梁惠王上》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史记 项羽本纪》今日之事何如。《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俄而(樊)世入言事,坚谓(王)猛曰:“吾欲以杨璧尚主,璧何如人也?”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其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则何如。唐 崔颢《行经华阴》:“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 李商隐《筹笔驿》:“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宋 辛弃疾《西江月 遣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②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与其强攻,何如智取。唐 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宋·汪洙《神童诗》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③何似,比……怎么样。《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孙)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 |
何若 | héruò | ①表示疑问,与何如同。墨子《公输》此为何若人。《史记 淮阴侯列传》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②作名词表示行为表现如何。唐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
何事 | héshì | ①什么事;哪件事。南朝齐 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唐 方干《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 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②为何,何故。晋 左思《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公(张方平)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宋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宋 刘过《水调歌头词》:“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清 李渔《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到处逢佳丽?” |
何似 | hésì | ①如何;怎样。②何如,比……怎么样。③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唐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④何不,何妨。⑤像什么。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何所 | hésuǒ | ①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晋书 王羲之传》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唐 韩愈《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②怎么能。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二》:“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何所不为 | hésuǒbùwéi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
何所不有 | hésuǒbùyǒu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檄,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见闻所未及,遂以为诞也。”宋·陆佃《埤雅·释虫》《山海经》有兽,以其尾飞;有鸟,以其须飞。则覆载之间,负类反伦,何所不有。 |
何所不至 | hésuǒbùzhì |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
何往不利 | héwǎngbùlì | 指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干曰:“以公之才,何往不利” |
何为 | héwéi | ①为什么,何故。《诗·鄘风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两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唐 韩愈《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司马相如卖酒成都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②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唐 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宋 王应麟《人之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子产》:“子产立公孙洩及辰止 …… 太叔曰:‘公孙何为?’ 子产曰:‘説也。’”③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唐 徐夤《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
何暇 | héxiá | ①哪里有闲暇。三国魏 韦曜《博弈论》:“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②引申为哪里谈得上。《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庄子·人间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宫闕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於春日,犹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晋 卢谌《赠崔温诗》:“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 ③犹岂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慧!茀又将见矣。”吴则虞《集释引于鬯云》:“何暇,语助,若言‘岂但’。”刘向《新序·杂事》:“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
何限 | héxiàn | ①多少,几何。②无限,无边。南唐 李璟《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
何须 | héxū | 犹何必,何用。三国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三》:“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唐·王之涣《凉州词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宋 贺铸《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鲁迅《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
何许 | héxǔ | ①何时。南朝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②何处。《晋书 愍帝纪》今为已至何许,当须来旨,便乘舆自出,会除中原也。宋 梅尧臣《鲁山山行》:“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③为何这样。④如何,怎样。 |
何以 | héyǐ | ①用什么(方式)。何以教我。《孟子·万章下》曰:“敢问招虞人何以?”②为什么。何以出尔反尔。③怎么能有。唐 杜甫《梦李白诗之一》:“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
何以加兹 | héyǐjiāzī | 指能够如此或能够比这更好。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孔明)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馀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操曰:‘将军(指于禁)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
何意 | héyì | ①为什么,何故。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②岂料;不意。 |
何用 | héyòng | ①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孔颖达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墨子《兼爱》: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②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王充《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唐 韩愈《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唐 王泠然《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唐 韩翃《同题游仙观》:“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景小姐)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
何由 | héyóu | 亦作“何繇 ”。①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王褒《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孟子·梁惠王上》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唐 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鲁迅《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②怎能。南朝宋 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明 刘基《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③因何。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太仓王宫詹,藏宋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
何有 | héyǒu | ①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郑玄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晋 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崐山何有?有瑶有珉。”②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晋 陶潜《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杨伯峻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④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乐府诗集·杂曲歌谣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祁氏私有讨,国何有焉?”杜预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⑤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游?” 杨伯峻注:“言不必顾虑游氏诸人。”明 李贽《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杜预注:“何有犹何得。”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 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李善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⑧哪里有,岂有。张衡《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明 吴承恩《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
何在 | hézài | ①在哪里。公理何在?②无影无踪,没有了。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何则 | hézé | 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新唐书·沉既济传》:“所以黎人重困,杼轴空虚。何则?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宋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歟?”县解《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然而使世之志士论客安其心之一事,则其关係非尠小也。何则?彼革命家惧宪政之成立,深如北京停车场之炸弹,不尝云出于彼辈之手耶?” |
何曾 | hézēng | ①为何,何故。②何尝;几曾。③哪曾、不曾。宋 郑思肖《寒菊/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徽宗 赵佶《燕山亭·见杏花作词》:“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宋 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词》:“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
何者 | hézhě | ①为什么。用于设问。《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楚王之妻媦,无时焉可也。”何休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史记·儒林列传》:“黄生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书·突厥传上》:“班固谓‘其来慕义,则接之以礼让。’何者?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宋 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②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唐 顾况《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宋 曹豳《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③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
何足 | hézú |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唐 杜甫《佳人》:“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明 李贽《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中国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
何足道哉 | hézúdàozāi |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宜速往。” |
何足挂齿 | hézúguàchǐ | 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近义:无足挂齿、微不足道、何足道哉。《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
何足介意 | hézújièyì | 何:怎么;介意:放在心上。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别人批评得对,而且很客气,不就是几句话吗?何足介意。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
何足为奇 | hézúwéiqí | 表示不值得奇怪。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孙先生,恰才你摆的阵势,都是可破的,何足为奇。”《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