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 | hán | ①匣,盒子:石函。剑函。动词:用盒子装。宋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②套子,引申为量词:书函。信一函(信一封)。参见“帙zhì④”③信件:函件。公函。来函。④通含,包含,容纳;封装:函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函珠。《庄子·庚桑楚》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聊斋志异 乔女》孟益贤之,向慕尤殷,使媒者函金加币而说其母。⑤铠甲:函人(制甲的人)。 |
函盖充周 | hángàichōngzhōu | 包容一切。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
函谷 | hán’gǔ | 亦作“凾谷”。函谷关。。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函胡 | hánhú | 同“含糊”。重浊而含混。宋 苏轼《石钟山记》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
函秦 | hánqín | 泛指长安一带。《资治通鉴 唐纪三》(安)兴贵乘间说轨曰:“凉地不过千里,土薄民贫。今唐起太原,取函秦,宰制中原,战必胜,攻必取,此殆天启,非人力也。”宋 司马光《送王书记之官永兴诗》:“巩洛风烟远,函秦草树微。”宋 陆游《山南行诗》:“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cùjū分朋曹。”宋 陆游《剑门关诗》:“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 |
函人 | hánrén | 造铠甲的工匠。《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岂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将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然函人欲全,矢人欲伤,术在纠恶,势必深峭。”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孙丑上篇二六》:“若矢人之心无异函人,而卒至以伤人为心者,术亦能易心也。” |
函矢相攻 | hánshǐxiānggōng | 指自相矛盾。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唐·刘禹锡《答容州窦中丞书》今夫儒者函矢相攻,蜩螗相喧。 |
函首 | hánshǒu | 用匣子装盛人头。《资治通鉴 梁纪十三》一旦城陷,函首送长安,署为逆贼,死有余愧…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奸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虏之县鄙也,何国之为?”明 刘基《大墙上蒿行》:“君不见,樊将军一朝函首西入秦。”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第二节》:“旋接黎都督覆电,请其就地正法,并函首解鄂。” |
函夏 | hánxià | 中国。《荀子》解释即为“中原”。古书亦称:九牧、九州岛、九域、海内、赤县。函夏之人。函夏谧宁。《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大兮,彼曾何足与比功?”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函夏,函诸夏也。”后以“函夏”指全国。晋 刘琨《劝进表》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上尊号。《资治通鉴 魏纪四》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今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黄)河、洛(水)丘墟,函夏萧条。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寒暑攸叶,日月载融,帝世光宅,函夏同风。”唐 王勃《拜南郊颂序》:“揖让而取文明,指麾而清函夏。”清 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二》:“静摄周函夏,分封断鬼神。” |
函丈 | hánzhàng | ①原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讲学的坐席。《资治通鉴 随纪二》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uu邪!”《聊斋志异 刘海石》时十四岁,与滨州生刘沧客同函丈,因相善,订为昆季,无何,海石失怙恃,奉丧而归,音问遂阙。②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
函阵 | hánzhèn | 亦作“函陈”。方阵。《魏书·刁雍传》:“贼畏官军突骑,以锁连车为函阵。”《资治通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引此文作“函陈”,胡三省 注:“函陈,方陈也,陈,读曰阵。” |
涵 | hán | ①包容,包含:涵蓄。涵容。涵养(a.蓄积并保持,如“涵养水源”;b.指修养,如“他很有涵养”)。包涵。蕴涵。海涵。宋 吴文英《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指水映天空,灵岩山旁有涵空洞)②沉,潜:涵泳(水中潜行,喻深入体会)。涵淹。涵濡(浸渍,滋润)。③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涵洞。桥涵。 |
涵淡 涵澹 | hándàn | 亦涵澹。水波摇荡,涵澹澎湃。欧阳修《盆池》:“馀波拗怒犹欧阳修《盆池》:“馀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虺。”宋 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涵溶 | hánróng | 深广。涵溶碧落。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高不可登,深不可测。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 |
涵濡 | hánrú | 滋润;沉浸。唐元结《大唐中兴颂》蠲除祅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宋 苏辙《墨竹赋》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明史卷八 仁宗》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
涵虚 | hánxū | 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指水映天空。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明 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孕化晨阳吐,涵虚宵象悬。”明 夏完淳《观涛诗》:“涵虚万顷皆一色,水面隐隐鮫人啼。” |
涵煦 | hánxù | 滋润养育。唐 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宋 曾巩《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清 刘大櫆《送倪司城序》:“我朝之有天下,休息涵煦百年之久,民之散者以聚,地之草莱荒芜者以闢。” |
涵淹 | hányān | ①潜伏。唐 韩愈《祭鳄鱼文》:“鱷鱼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②犹覆盖。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二》:“草树萋已緑,冰霜尚涵淹。” |
涵泳 | hányǒng | ①潜游。 南朝宋 谢灵运《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②浸润;沉浸。唐 韩愈《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清 谭嗣同 《仁学 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③深入领会。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三》:“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宋代 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