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①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②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③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含情。④合闭。《聊斋志异 乐仲》遂登木自入。再呼之,双目已含。

含苞待放

hánbāodàifàng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清 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高阳《玉座珠帘》上册: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含苞欲放

hánbāoyùfàng

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1)一群女孩子,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笑盈盈地跑过来。(2)初秋,我们学校去郊游,正是菊花含苞欲放的季节。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含悲饮泣

hánbēiyǐnqì

忍着悲痛,咽下眼泪。形容不把内心的委屈或痛苦表露出来。

含冰茹檗

hánbīngrúbò

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清 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参见“饮冰吞檗”“饮冰茹檗”。

含哺

hánbǔ

口衔食物。形容人民生活安乐。《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宋 范仲淹《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束兵之伍,乐寿域以何长;含哺之氓,赏春臺之不足。”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要将那,天下苍生解倒悬,那一时,童子含餔歌舞日。”

含哺鼓腹

hánbǔgǔf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四回:糯米蒸糕,大嚼了一个含哺鼓腹。

含嗔hánchēn

带着生气或责怪的神情。《三国演义第五五回》:“正是:两番弄巧翻成拙,此日含嗔却带羞。”《花月痕第十八回》只见(秋痕柳眉锁恨,杏脸含嗔,一言不发,就伏在床里薄被上,哽哽咽咽的哭。

含齿戴发

hánchǐdàifā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清·王夫之《绎思》固宜含齿戴发之伦,生死沐浴于覆焘之下,未有能喧者也。

含愁

hánchóu

怀着愁苦。《管子·宙合》:“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唐 沉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静子似渐释其悲梗,尚復含愁注视海上波光。”

含德

hándé

①谓隐匿意旨,秘不宣旨。《尚书·盘庚上》:“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曾运乾《正读》:“惟汝含德者,汝自匿厥指也。”②怀藏道德。《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淮南子·本经训》:“今至人生乱世之中,含德怀道,拘无穷之智,钳口寝説,遂不言而死者众矣,然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南朝梁 萧统《陶渊明集 序》:“含德之至,莫踰於道;亲己之切,无重於身。”

含睇

hándì

含情而视。含睇微笑。《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王逸注:“睇,微眄貌也。言山鬼之状,体含妙容,美目盼然。” 《聊斋志异 伍秋月》方怪幻梦之凶,见秋月含睇而立。

含饭

hánfàn

古丧礼。以珠玉贝米之类纳于死者口中。汉 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目不临此气绝兮,手不亲乎含饭。” 《聊斋志异 钱卜巫》生暴天物,死无含饭,可哀矣哉!

含覆

hánfù

含容庇护。《后汉书·袁绍传》:“莫府方詰外姦,未及整训,加意含覆,冀可弥缝。”《宋史·赵师民传》:“圣哲之道,含覆广大,与天地参。”

含宫咀征

hángōngjǔzhēng

解释见“含商咀征”。

含垢

hán’gòu

包容污垢;容忍耻辱。《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唐 元稹《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尚先含垢,未忍加诛,曲示绥怀,俾臣招抚。”《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陆)贽复上奏,以为:“陛下息师含垢,宥彼渠魁,惟兹下人,所宜矜恤。”《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念臣世受国恩,异于众人,故忍耻含垢,逭死朝夕。”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父在不得自专。卿如有情,尚当含垢为好。”

含垢包羞

hángòubāoxiū

解释同“含垢忍耻”。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含垢藏疾

含垢藏瑕

hán’gòucángjí

hángòucángxiá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同“含垢匿瑕”。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三国志 魏公孙渊传》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

含垢纳污

hángòunàwū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你们以为这里是含垢纳污之地,能容忍你们胡作非为吗?别白日作梦了,快滚吧!廉颇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含垢纳污,处处忍让。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含垢匿瑕

hán’gòunìxiá

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旧唐书·田弘正传》官封代袭,刑赏自专,国家含垢匿瑕,垂六十载。《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三》国家自景德以来,将不知兵,士不知战,骤用之必有丧师蹶将之忧;当含垢匿瑕,顺适其意。

含垢弃瑕

hángòuqìxiá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含垢忍耻

含垢忍辱

含垢忍污

hángòurěnchǐ

hángòurěnrǔ

hángòurěnwū

形容忍受耻辱。忍、含:忍受。《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巴金《梦与醉·生》而那般含垢忍耻积来世福或者梦想死后天堂的‘芸芸众生’却早已被人忘记,连埋骨之所也无人知道了。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十年的含垢忍辱,十年的卧薪尝胆,总算结晶成为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的神圣的雪耻战争。”

含光

hán’guāng

①蕴含光彩。战国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后以形容女子光彩动人。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肯向天涯托掌珠,含光佳侠意何如?”②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蔡邕《陈大丘碑文》:“赫矣陈君,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扬子云曰:‘蜀江导清流,扬子挹餘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③比喻随俗浮沉。唐 李白《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④犹敛光。收敛光辉。唐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⑤宝剑名。《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清 汤璥《交翠轩笔记 后序》:“覩其剑,而无薛烛之识以察之,则含光、承影与苗山、羊头同利矣。”

含弘

hánhóng

包容博厚。《易·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孔颖达疏:“包含宏厚,光着盛大,故品类之物皆得亨通。”后因指恩德广被,宽厚仁慈。后汉书·刘恺传》:“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后汉书 袁绍传》太仆赵岐衔命来征,宣明陛下含弘之施,蠲除细故,与下更新,奉诏之日,引师南辕。三国魏 嵇康《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含弘旷齐,虚己受物,藏疾匿瑕,温恭廉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资治通鉴 宋纪五》以太祖(刘义隆)之含弘,尚掩耳于彭城之戮;唐 刘禹锡《请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七章:“拯溺含弘,公何岂弟!”

含糊不明

hánhúbùmíng

不清楚的意思。他发着高热,含糊不明地说了好些话,可是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含糊其辞

含糊其词

hánhúqící

辞/词:指话。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宋·袁燮《絜斋集 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含娇hánjiāo

带着娇媚的神态。明 陈子龙《白紵舞歌之一》:“託情要妙置君旁,含娇流媚感中肠。”《老残游记第九回》(申)子平觉得翠眉含娇,丹唇启秀,又似有一阵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飘荡。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七回》:“这一种含娇微嗔的样子,又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美。”

含菁咀华

hánjīngjǔhuá

 

解释见“含英咀华”。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含殓

hánliàn

古时将珠宝放于死者口中含之入棺,后以此泛称入殓。入殓含殓安葬,诸事妥贴。亦含敛。《新唐书·卓行传·权皋》:“謩为尽哀,自含敛之。” 明 李东阳《清明前一日谒见宜人旧垅有述》诗:“浮生过眼烟云外,旧事伤心含歛中。 《聊斋志异 古瓶》适有少金,因内口中,实非含敛之物、人人都有也。

含蓼问疾

hánliǎowènjí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含明隐迹

hánmíngyǐnjì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含颦

hánpín

皱眉,形容哀愁。唐·刘禹锡《春去也》词:“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唐 薛昭蕴《浣溪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前蜀·韦庄《浣溪沙》词:“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清·龚自珍《虞美人》词:“湘帘放下悄含颦,生怕梨花和月射啼痕。”《孽海花第五回》(霞芬)勾人魂魄的明眸,眉翠含颦,靥红展笑

含气

hánqì

①含藏元气。《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②含有气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汉书·贾捐之传》:“故君臣歌德,含气之物各得其宜。”《魏书·节义传·王玄威》:“先帝统御万国,慈泽被于苍生,含气之类莫不仰赖。”《新唐书·于志宁传》:“世谓神农氏尝药以拯含气,而黄帝以前文字不传。” 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至于六府顺叙,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

含情

hánqíng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多指爱情)。含情脉脉。唐 朱庆馀《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唐 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含情脉脉

hánqíngmòmò

指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二回:“现在又见她含情脉脉,不带点些儿轻狂。”

含仁怀义

hánrénhuáiyì

谓有仁义之德。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宋·吴淑《麟赋》伊一角之仁兽,禀五行之粹精,必含仁而怀义,不群居而旅行。

含容

hánróng

容忍;宽恕。容纳。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如绪含容,冀可弥缝。”唐 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诏》:“而乃外示恭顺,内怀奸邪,刻削军中,暴殄境内。朕以君臣之道,未忍发明,为之含容,颇有年月。”《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一》上(代宗李豫)含容累年,(元)载、(王)缙不悛。宋 王安石《敕牓交趾》:“含容厥愆,以至今日。” 清 龙启瑞《致曾涤笙侍郎书》:“数十年来,士大夫以含容为忠厚,以宽大为美名。”

含沙射影

hánshāshèyǐng

指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后用来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也作“含沙射人”。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含沙射影”。唐·白居易《读史五首》(其四):“含沙射人影,量病人不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诗意言君子或死或贬,唯小人得志,深畏其含沙射影也。”

含商咀征

hánshāngjǔzhēng

解释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含生

hánshēng

一切有生命者。多指人类。晋 傅玄《傅子·仁论》:“推己之不忍于饥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无冻餧之忧矣。”《魏书·崔光传》:“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资治通鉴 随纪一》壬戌,(隋文帝)诏曰:“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宋 梅尧臣《冬雷诗》:“春以动含生,夏以奋风雨。”章炳麟《訄书·订文》:“今夫含生之属,必从其便者也。”

含霜履雪

hánshuānglǚxuě

比喻品行高洁。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含听

hántīng

谓倾听采纳。《后汉书·袁绍传上》:“又议郎赵彦,忠諫直言,议有可纳,故圣朝含听,改容加锡。”

含污忍垢

hánwūrěngòu

忍受屈辱。《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含瑕积垢

hánxiájīgòu

比喻蒙受耻辱。明·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含笑九泉

hánxiàojiǔquán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含笑入地

hánxiàorùdì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后汉书·韩韶传》:“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宋史·忠义传二·唐重》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含笑入地矣。《旧唐书·温大雅传》筮者曰:“葬于此也,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

含辛忍苦

含辛茹苦

hánxīnrěnkǔ

hánxīnrúkǔ

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也作“茹苦含辛”。比喻忍受千辛万苦 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茅盾《一个女性》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

含羞

hánxiū

面带害羞的神情。前蜀 韦庄《女冠子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宋 吴文英《浣溪沙》:“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含羞忍辱

hánxiūrěnrǔ

忍受着羞辱。也作“忍辱含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

含悲饮泣

含羞饮泣

hánbēiyǐnqì

hánxiūyǐnqì

忍着悲痛,受着羞辱,咽下眼泪。形容不把内心的委屈或痛苦表露出来。

含血

hánxuè

含有血液。形容人类或其他动物。《史记·律书》:“自含血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於人怀好恶喜怒之气?”血,一本作“齿”。王符《潜夫论·边议》:“公刘仁德,广被行苇,况含血之人,己同类乎?”《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使乾皮復含血,枯骨復被肉,允所谓遭仁遇神,真所宜传而著之。”又指人及其他动物。王粲《大暑赋》:“根生苑而焦炙,岂含血而能当?”晋 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血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犹吮血。吮吸伤口的瘀血。形容爱抚将士。 唐 白居易《七德舞诗》:“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按, 李思摩曾中弩,唐太宗亲为吮血。

含血喷人

含血潠人

hánxuèpēnrén

hánxuèxùnrén

比喻捏造事实,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况且没有把柄的事,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

含牙带角

hányádàijiǎo

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兽类。《淮南子·兵略训》:“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

含养hányǎng

包容养育。形容帝德博厚。《后汉书·郎顗传》:“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北史·裴佗传》:“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在安辑。” 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上》:“文帝专务含养,置而不问。”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人主外护声教,脱加含养,此乃侥幸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含饴

hányí

谓含饴弄孙。饴,饴糖,用麦芽或谷芽之类熬成。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饴遂弄孙之乐。”清孙枝蔚 《和韵答郭怀德见赠举孙》:“含饴欢老妇,题凤任门墙。”参见“含饴弄孙 ”。谓哺育幼儿。形容亲子之情。清 吴伟业 《题钱黍谷画兰》诗之二:“北堂萱草恋王孙,膝下含饴阿母恩。错认清郎贪卧雪,生儿强比魏兰根 。” 

含饴弄孙

hányí-nòngsūn

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穰岁之后,惟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宋 王禹偁《贺册皇太后表》:“问安侍膳,载趋长乐之宫;含饴弄孙,永镇显亲之殿。” 清 周亮工《书冯友将画竹卷后》:“含饴弄孙,无事相对,以保此余年,讵不大愉快哉!”苏曼殊 《送邓邵二君序》:“复见二君含饴弄孙于桃花鸡犬之间,不为亡国之人,未可知也。”

含英咀华

hányīng-jǔhuá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此指精华。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同“含菁咀华”。唐 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郭沫若《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含英咀华,钩玄提要,我看对于接受文学的遗产上,一定会有很切实的贡献。”英和华都是花,指文章的精华。

含育

hányù

①收容养育。三国魏 曹植《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宋 欧阳修《憎蚊诗》:“乾坤量广大,善恶皆含育。”②包容化育。《隋书·东夷传·高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唐 李涉《濉阳行》:“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

含冤莫白

hányuānmòbái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他在“文革”期间差点含冤莫白地离开人世。

含冤负屈

含冤受屈

hányuānfùqū

hányuānshòuqū

有冤未申,遭受委屈。《封神演义 第三十四回》况我一家俱系含冤负屈,又非大奸不道,安心叛逆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臺前控诉。”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含冤衔悲

hányuānxiánbēi

遭受委曲,心怀悲戚。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有识衔悲,行路掩泣。”唐 郎士元《关羽祠》诗:“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迹。”

含章

hánzhāng

包含美质。  

含着骨头

露着肉

hánzhegǔtóulùzheròu

是一个歇后语,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含章天挺

含章挺生

Hánzhāngtiāntǐng

hánzhāngtǐngshēng

谓内怀美质而挺秀。晋·左思《蜀都赋》:“王褒炜烨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北周·庚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公含章天挺,命世诞生。”清·钱谦益《祖逢阳》含章挺生,孚尹旁达。

含珠

hánzhū

①口中衔珠。《庄子·外物》:“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②死者口中所含之珠。《吕氏春秋·节丧》:“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夫)玩好货宝,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 高诱注:“含珠,口实也。”章炳麟《信史下》:“古之葬者,含珠鳞施。鳞施者,玉柙是也。”③喻怀才。宋 梅尧臣《哀国子黄助教诗》:“儒者务欲博,诵説穷冬秋。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

hán

①北宋 丁度集韵》天色将明;欲明也。多用于人名。明史专家吴晗。

hán

指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珠玉。据说慈禧太后的口琀是一颗夜明珠。《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荀子·大略》玉贝曰琀。

hán

热力学中是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重要状态参量,等于内能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之和。

hán

受,容纳。

hán I.古同“涵”(a.沉没;b.涵道;涵洞)广大。“浛天荡荡望沧沧。”浛洸,地名,在广东省英德。II. hàn动词,水与泥、物掺和。《玉篇》浛,水和泥。《广韵》浛,水和物。北周·庾信《赠别》诗:谁言畜衫袖,长代手中浛。

hán

①水名,即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渠水、中渎水。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名。唐以后改称漕河、官河或合渎渠。②邗江,江苏县名,2001年撤县设区,隶属江苏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