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I.

①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②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③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唐 韩愈《争臣论》守其(指阳城)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 ④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⑤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⑥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⑦错误:过错。记过。过失。礼记·大学》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孟子·公孙丑下》: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庄子·德充符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⑧探访。《聊斋志异 瑞云》贺(生)闻而过之,见蓬首厨下,丑状类鬼。⑨责备。《庄子·人间世》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 而不知其所以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II.guo①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②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III.guō姓。

过班guòbān

清代官吏因保举或捐纳迁升官阶。过通关系而升官。道员为最高班次,以下则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佐杂各为一班,分别称为道班、府班,同通州县班、佐杂班。《老残游记第四回》:“老兄可以捐个同知,今年随摺一个过班,明年春间大案,又是一个过班,秋天引见,就可得济东泰武临道。” 《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道:“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到底是正印。”

过剥成灾

guòbōchéngzāi

《易》曰《大过》:“栋挠,本末弱也。”《剥》:“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后汉书董卓列传》赞曰:百六有会,《过》、《剥》成灾。

过差

guòchà

过分;失度。赋敛过差。《尚书·胤征》“羲和湎淫,废时乱日” 孔传:“沉湎于酒,过差非度。”《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资治通鉴 晋纪六》以(孙)弼等受(司马)伦官爵过差,必为家祸,(平南将军孙)遣幼子回责之,弼等不从,不能制,恸哭而已。②过失;差错。 战国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陈书·陆山才传》:“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宋 司马光《进士策问之二》:“夫唐尧圣人之盛者,举事兴为,岂容过差,顾后之学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国藩《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③过往的差役。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遇冲途供应过差,用印票发买。”

过称guòchēng I.

犹过誉。《后汉书·明帝纪》:“而閒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有过称虚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示不为諂子蚩也。”《水浒传第十九回》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合天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明 汪廷讷《广陵月第四出》:“(生)永新,你果然歌得好。(旦)奴婢何当陛下过称。”《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晁源道:‘承老父母过称,明早当专奉,老父母当自己开尝,不要托下人开坏了酒。’”II.guòchèng用秤称量。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二》:“他万想不到素来切四个小钱的猪头肉,还要拣精拣肥,还要亲自过称的陆茂林,公然不同了,刚一上檐阶,就向王老七喊道:‘今天要大大地照顾你一下,王老七!’”

过程

guòchéng

①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聊斋志异 韦公子》然公子最慧,读常过程。②超越法规。《新唐书·苏珦传》:“御史王弘义附来俊臣为酷,世畏疾,莫敢触其锋。会督伐材於虢,笞督过程,人多死,珦按奏弘义坐免。”

过从

guòcóng

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过从甚密。《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由此交情款密,三数日辄一过从。 

过从甚密

guòcóngshènmì

过从:交往,来往,过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明 沈德符《野获编·王师竹宫遮》:““信阳王师竹宫庶,与先人最相善,且不拘词林前后辈俗体,博洽虚心,过从甚密。”《蚀·幻灭》这固然因为他们两个人近来过从甚密,但大半还是抱素自己对男同学泄露秘密。

过当

guòdāng

①超过相抵之数。《汉书·司马迁传》:“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唐 张九龄《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顷与突骑施攻战历涉三年,降虏生俘,所获过当。”②过分;失当。事当适中,不可过当。晋 葛洪《神仙传·彭祖》:“譬犹水火,用之过当,反为害也。”明 冯梦龙《精忠旗·岳庙进香》:“俺太师爷威权在手,平昔做事,未免过当。”清 昭槤《啸亭杂录·吴制府》:“有童子窃葱数茎,为肆人告发,公即请王命诛之,人皆以为过当。”③生活过得去,有家产。《西游记 第二三回》:“八戒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④指家产。梁斌《红旗谱十五》:“运涛说:‘论过当,俺家里困难的不行,我爹愿叫他多念几年书,他还聪明。’”⑤得当;有分寸。《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御批付中书省:“应元佑责籍并元符末叙复过当之人,各具元籍定姓名进入。”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一生使不尽》:“若要一时周徧冠婚丧祭往还饮食之礼,一一过当周至时,费尽一生心力。”

过都历块

guòdūlìkuài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谓纵横驰骋,施展才能。明·唐顺之《与万两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将见执事任重道远、过都历块以耀当世。”

过度

guòdù

超过限度。超越其价值或超越适当程度。过度的睡眠可能是身心失调的征兆。过度的甜蜜与欢乐。通过经过宋·杨万里《张魏公传》:“皇太后知卿忠义,欲识卿面,适垂帘见卿过度矣。” ③超过制度、规定。《后汉书·宋意传》:“恩宠逾制,礼敬过度。” ④过渡。度,通“渡 ”。清·洪升长生殿·制谱》:“这声调虽出月宫,其间转移过度,细微曲折之处,须索自家细审。” ⑤转手送交中转《元典章·刑部十·禁治过度钱物》:“一件有勾当的人将着钱物转托他人过度。” ⑥过活度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媪曰:‘此处人情大不平善孤孀难以过度。’”何其芳《画梦录·弦》:“仅仅由于青春的骄矜,或者夸张,留下无数长长的阴暗的日子,独自过度着。”

过端

guòduān

过失。《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过恶

guò’è

错误;罪恶。《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南史·刘穆之传》:“有以祥连珠启上,上令御史中丞 任遐奏其过恶,付廷尉。”《资治通鉴 齐纪十》北海王(元)详亦密以(元)禧过恶白帝(北魏宣武帝元恪),且言彭城王勰大得人情,不宜久辅政。帝然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暴齐氏过恶。宋 刘恕《自讼》:“臧否品藻,不掩人过恶。”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生非护惜人也,但能攻发吾之过恶,便是吾之师。”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我也没有做过道士,详细是不知道的,但据‘耳食之言’,则道士们以为人身中有三尸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时,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过恶。”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guòérbùgǎi

shìwèiguòyǐ

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论语·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左传》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过而能改

guòérnénggǎi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过犯

guòfàn

犹过错。诉雪过犯。唐 韩愈《曹成王碑》:"观察使噎媢不能出气,诬以过犯,御史助之,贬潮州刺史。"《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先是吏部铨拟官,告身悉书其过犯,癸酉,诏自今勿复书。明 冯梦龙《酒家佣·梁翼愎谏》:"大将军,俺家累世椒房之亲,宾客纵横,多有过犯。"郭沫若《虎符》第四幕:"大王,大王,请你饶恕我!我是没有过犯。"

过府冲州

guòfǔchōngzhōu

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过关斩将

guòguānzhǎnjiàng

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她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赢得了胜利。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汉末三国时,关云长独行千里,过五关斩六将,护着两位皇嫂,直到古城与刘皇叔相会。”

过河拆桥

guòhéchāiqiáo

指过河后便拆掉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宋·大慧宗杲禅师《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明·宋濂《元史·彻里帖木耳传》:“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过河拆桥”。现代·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这样大的事竟然没有通过冯永祥和商界老老们商量,那不是过河拆桥吗?”

过河卒子

guòhézúzǐ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觉得自己成了过河卒子,没有退路。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

过化存神

guòhuàcúnshén

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明·杨慎《用我吾为东周》:“惟圣人有过化存神之妙,拨乱反正之才。”

过计

guòjì

①错误的谋划。《孔丛子·对魏王》:"然则君不猜于臣,臣不隐于君,故动无过计,举无败事。"宋 叶适《外论二》:"夫北虏乃吾仇也,非复可以夷狄畜;而执事者过计,借夷狄之名以抚之。"②过多的考虑。《荀子·富国》:"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宋 刘子翚《怀旧歌》:"忧煎过计只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臣(李宗闵)尚有私忧过计者,金人强则称兵,弱则称和,顷岁经合肥、顺昌及川口数战,敌人仓皇议和,朝廷姑务息兵,屈体从之。

过江之鲫

guòjiāngzhījì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孙犁《小说杂谈》:“比这部书淫秽得多的书,明清以来,如过江之鲫。”

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

guòjiēlǎoshǔ

rénrénhǎndǎ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犯罪分子必须悬崖勒马,否则将变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过举

guòjǔ

①指误加擢用。《战国策·楚策一》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史记·乐毅列传》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唐 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②指错误的行为。《商君书·垦令》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宋 周邦彦《汴都赋》奕世载德,蔑闻过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君有过举,臣当直言。

过客

guòkè

过路的人。韩非子《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拟古十二首 其九》:“生者为过客。”

过礼

guòlǐ

超过常礼。《北史·后妃传上·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帝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送礼物。

过路财神

guòlùcáishén

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当过路财神,再弄鬼捣棒槌可不成。”浩然《艳阳天》第102章:“我是过路财神。”

过卖guòmài

旧时酒饭馆里招呼食客的堂倌。《水浒传第十回》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

过门不入

guòménbùrù

路过家门却不进去,用来比喻为公而忘私,亦泛指经过门前而不入门。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过门不入”。唐·房玄龄等《晋书·皇甫谧传》:“故尧舜之世,士或收迹林泽,或过门不敢入。”

过蒙

guòméng

过:超过;胜过。过分;过于;太甚。蒙:蒙受。过蒙:过分蒙受。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费禕祉)方宰淄时,松(蒲松龄)裁弱冠,过蒙器许。” 

过目

guòmù

看一遍,看一看。请您过目! 《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凡诸鄙事,过目则能,锻炼金银,裁衣作帽,莫不精绝。《关于文风问题》我们有时候太急,写好了不再过目,结果出了差错。

过目不忘

guòmùbùwàng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六十回》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过目成诵

guòmùchéngsòng

只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强。过目不忘。目即成诵。触目成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安住伶俐聪明,过目成诵。《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过谦guòqiān

过分谦虚。太过谦了,你是公认的专家。《说岳全传 第五十二回》岳云道:“既同心意,何必过谦?”

过桥拆桥

过桥抽板

guòqiáochāiqiáo

guòqiáochōubǎn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参见“过河拆桥“。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清·阮葵生《荼馀客话》卷二:雍正庚戌,贡士宋长城对策,有请废科目之议。置三甲末,停其选用。此元人所谓过桥拆桥者耶?

过情

guòqíng

①超过实际情形。《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孙奭疏:“虚声过实,君子耻之。”参见“声闻过情”。宋 陈师道《上林秀州书》:“言不足以尽意,名不可以过情。” 明 冯梦龙《永团圆·齐馆讯因》:“我为解俘囚叩謁油幢,荷知己过情褒奬。”清 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书》:“乃甫涉向道之藩,遽钓过情之誉,是再辱也。”②超越常情。宋 王珪《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皇帝践祚之始,衔哀过情。” 元 杨载《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汪知府》:“善对慙鸣鹤,能歌愧饭牛。过情蒙许与,弥月为淹留。”清 陈确《示友帖》:“此等馈遗,最是天理上事。特今人罕能行之,反以为过情耳。” 柳亚子《燕子龛遗诗 序》:“往还书问,好以粉红笺作蝇头细楷,造语亦絶俊,恒多悲戚及过情之谈。盖苏长公一肚皮不合时宜,藉此发洩耳。”

过阙

guòquē

过失;错误。三国魏 嵇康《家诫》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宋 文莹《玉壶清话 卷一》真宗为寿春郡王开府,太宗诏宰臣:为朕选端方纯明有德学无过阙臣僚二人为王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初,(司马)光以知陈州过阙,入见,太皇太后遣中使以五月五日诏书示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陈)俊卿判建康,因过阙,论“(曾)觌、(王)抃招权纳赂,荐进人材,而皆以中批行之,此非宗社之福。”

过却

guòquè

过去。南唐 冯延巳《思越人词》:“酒醒情怀恶,金缕褪玉肌如削。寒食过却,海棠零落。”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元 赵孟頫《东城》:“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任流光过却,归来洞天自乐。”

过人

guòrén

比一般人强。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坚韧不拔。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尽心上》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王)融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宋 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过人之处

guòrénzhīchǔ

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超过别人的地方。

过涉

guòshè

谓过多地接触危难之事。《易.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王弼注:"涉难过甚,故至于灭顶。"孔颖达疏:"言涉难深也。"《聊斋志异 鲁公女》移时,渐入深处,失足而陷,过涉灭顶,惊寤,异之。

过甚其词

过甚其辞

guòshènqící

词:话,言词;甚:超过。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茅盾《子夜》九:“赵伯韬藐然摇了一下头,再坐在沙发里架起了腿,只淡淡地说了四个字:‘过甚其词。’”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沙汀《淘金记》十九:当第一天传锣号召那些身居黑籍的可怜虫的时侯,因为那打更匠的过甚其辞,大家以为真的不出任何费用,来的很是不少。

过失

guòshī

①因疏忽而犯的错误。《史记 孝文本纪》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一件珍贵的衬衫》我的衬衫剐破了,可这是由于我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怎么能叫总理给我买一件新衬衫呢?②在法律上指应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造成了危害,谓之过失。过失犯罪。

过时黄花

guòshíhuánghuā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过听

guòtīng

①错误地听取。《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 赵。”《汉书·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颜师古注:“过,误也。”《三国演义 第一○一回》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②用作谦词。《史记·三王世家》:“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闲。”唐 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不图君侯忽垂过听,礼以弓招之恩,任以书记之事。”宋 刘挚《论分析助役》:“臣四海之内,孤立独进,陛下过听,任以风宪。”

过庭

guòtíng

《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或以喻长辈的教训。《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

过庭之训

guòtíngzhīxùn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宋·张元幹《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训,克遵良冶之传。”

过屠(门而—)大嚼

guòtúménérdàjué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茅盾《过年》她做母亲的至少也该让孩子们到马路上睁大了惊异的眼睛,聊且“过屠门而大嚼”。

过为已甚

guòwéiyǐshèn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

过位

guòwèi

谓经过君主所立之位置。《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閾。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何晏集解引 包咸 曰:“过君之空位。” 唐 韦凑《论谥节愍太子疏》:“夫臣子之礼,严敬斯极,故过位必趋。”②前往某一处所。宋 叶适《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故事,馆伴非上旨,不过虏使位,上令君过位諭虏使,虏使固辞,詔改宴为茶酒而已。”

过午

guòwǔ

中午以后。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过五关

斩六将

guòwǔguān

zhǎnliùjiàng

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

过误

guòwù

过失;错误。《尚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孔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子训)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宋史·刑法志三》:"或过悮可悯,别为赎法。"《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所谓缓刑者,乃过误之民耳,当岁歉则赦之,闵其穷也。元 无名氏《争报恩》楔子:"这也只是拳头无眼,过误打死了人。"

过隙白驹

guòxībáijū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恁兄弟一片功名心更速,岂不闻光阴如过隙白驹。

过心

guòxīn

知心。浩然《艳阳天 第一章:“他时时刻刻不忘这件事儿,见到过心的人就说,见着可靠的人就求。”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四:“她从叶芳手上夺过香烟,扔到地上踩灭,用一种对过心的朋友才有的口气说:‘小叶,抽烟太多嘴唇会变黑,脸皮会发黄,你怎么老记不住。’”

过行

guòxíng

错误的行为。《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郑玄注:“率,循也。行过不復循行,犹不二过。”《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戒,俯仰察焉,用无过行。”《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宋 张耒《读守道诗诗》:“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

过眼

guòyǎn

①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宋 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明 冯梦龙《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清 吴伟业《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②过目,略加看视。宋 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孙犁《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过眼云烟

过眼烟云

guòyǎnyúnyān

guòyǎnyānyún

指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九》尽道是用不尽的金银,享不完的福禄了,谁知过眼云烟,容易消歇。

过翼

guòyì

①经过的飞鸟。唐 杜甫《夜诗之二》:“城郭悲笳暮,村墟过翼稀。”②比喻迅速、短暂。宋 汪元量《杭州杂和林石田之四》:“百年如过翼,抚掌笑孙刘。”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明 刘基《游仙诗之一》:“日月如过翼,瞬息春已秋。”

过轶

guòyì

谓车辆通过。《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殯于曲沃。出絳,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軼我,击之必大捷焉。’”

过意不去

guòyìbùqù

心中很不安,感到抱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过意不去。”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八八回:“侄儿从前承婶娘疼爱,心上时刻想着,总过意不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想起安老爷这等办得周到,却又添了一层过意不去。

过瘾guòyǐn

嗜好得到满足;可专指抽大烟。《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一霎时回到本衙,吃过了饭,正在签押房里过瘾。

过犹不及

guòyóubùjí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论语·先进篇》子贡问:“师(颛孙师即子张)与商(卜商即子夏)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七回》白玉堂道:“你我读书人,待人接物,理宜从权达变,不过随遇而安,行云流水。过犹不及,其病一也。兄台岂不失于中道乎?”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十四回》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

过则

guòzé

逾越规矩。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弟子规》: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过则勿惮改

guòzéwùdàngǎi

过:作动词用,犯过失。惮:害怕。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过制

guòzhì

①制订礼乐不按规定。《礼记·乐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郑玄注:“过,犹误也。”②超过法度。《尚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孔传:“言殷众士骄恣过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既退归国,犹有恨心,内则思虑霿乱,外则土功过制,故牛旤作。”③超过礼制的规定。《三国志·魏志·甄皇后传》“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后年十四,丧中兄儼,悲哀过制。”《左传·襄公十年》“子駟抑尉止曰:‘尔车,非礼也’”晋 杜预注:“言女车犹多,过制。”孔颖达疏:“子駟心憎尉止,嫌其豪富,本意不为过礼制也。”《晋书 元帝纪》从母弟王暠为母立屋过制,流涕止之。唐 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开元中,天下富穰,车服过制。”明 归有光《王天下有三重》:“则夫圣人之法,岂曰区区於后世繁文靡饰,过制曲防,苟简阔略,而不由夫道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