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 | gǔn | ①水流翻腾:大江滚滚东去。②形容急速地翻腾:风烟滚滚。③水煮开,沸腾:滚沸。滚开。④旋转着移动:滚动。翻滚。后滚翻。滚筒。滚珠。滚雪球。⑤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出去!⑥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滚边。⑦很,极,特别:滚烫。滚圆。滚瓜流油。 |
滚催 | ɡǔncuī | 按限定时日依次催纳钱粮。参见“滚单”。 |
滚单 | gǔndān | 清康熙年间田赋催科用的一种单据。规定每五户或十户为一单位。将每户田亩数、银米数、应完份数和限期,开列其上,发给甲首,挨次催缴,令自封投柜。《官场现形记 第三四回》:“有天到了山西境界,山西抚臺预先有滚单下来,给沿途州县。”参见“滚催”。 |
滚瓜烂熟 | gǔnguālànshú | 像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端木蕻良《曹雪芹》四:曹寅从小对唐诗就背得滚瓜烂熟。 |
滚瓜流水 | gǔnguāliúshuǐ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滚瓜溜圆 | gǔnguāliūyuán | 指非常圆,滚圆。多形容肥大硕壮的动物。他可是养猪能手,五十头肉猪,头头滚瓜溜圆。西戎《宋老大进城》:“要不是我夜夜不睡,我们社里的牲口,能吃得滚瓜溜圆吗?” 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第三章八:“每只羊的尾巴都像月亮盘儿似的滚瓜溜圆,没有一个是松塌塌的。” |
滚滚 | gǔngǔn | ①水涌流貌。翻腾貌。滔滔不绝貌。唐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明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②.谓迅速消逝。③浑圆饱满貌。 |
滚芥投针 | gǔnjiètóuzhēn | 滚动芥耔把针投到小孔里,比喻事情进展缓慢,成效很小。明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子牙哀告曰:…修行虽是滚芥投针,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 |
衮 | gǔn | 古代帝王穿的一种绣有龙纹的礼服。衮服。衮衣。衮冕。华衮(色彩绚丽的官服)。《聊斋志异 小翠》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注意与“兖州”的“兖”的区别。 |
衮衮诸公 | gǔngǔnzhūgōng | 专称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见二十年来,衮衮诸公去来我前,如野马尘埃之奔驰于窗隙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处堂燕雀,苟且因循,坐使万里疆陲,他日拱手而让之强敌也,衮衮诸公,纵不为子孙久远之计,不念国家养育之恩,又将何以自解?”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他突然抬起头来说:‘别的学校请愿,我们示威,当然要惹恼南京的衮衮诸公。’” |
衮龙 | gǔnlóng | 朝服上的龙。指衮龙袍。汉末 徐干《中论·治学》:“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唐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宋 陆游《贺寿成皇后笺》:“衮龙兼彩服之紆,褕翟焕玉卮之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六帝》:“奎璧腾辉,衮龙浮彩。”参见“衮龙袍”。 |
衮龙袍 | gǔnlóngpáo | 衮服最早不是黄色的。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京剧中,戏衣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五爪龙只能用在象征皇家的黄色龙袍上。 |
衮冕 兖冕 | gǔnmiǎn | 衮衣和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阊阖天开,睹巍巍之衮冕。《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务财劝农,仓库盈积,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晋书 文帝纪》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殖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资治通鉴 魏纪九》夏,四月,赐大将军(司马)昭衮冕之服。《宋书 卷九 后废帝》又制太子元正朝贺,服衮冕九章衣。《资治通鉴 齐纪二》春,正月,癸亥朔(初一),魏高祖(北魏孝文帝)朝会,始服衮冕。《资治通鉴 梁纪三》宋、齐旧仪,祀天皆服衮冕,兼著作郎高阳许懋请造大裘,从之。《资治通鉴 随纪四》衮冕画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为之。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春,正月,乙卯朔,大飨万象神宫,太后(武则天)服衮冕,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资治通鉴 后梁纪一》王(梁王朱全忠)被兖冕,即皇帝位。 |
衮衣 | gǔnyī | ①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但见殿上坐着一位大王,衮衣冕旒,好象庙中塑的神像一样。②借指帝王或上公。 |
衮职 | gǔnzhí | ①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郑玄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阙輙能补之者,仲山甫也。”孔颖达疏:“衮职,实王职也。”②古代指三公的职位。亦借指三公。《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崔林)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
衮职有阙 | gǔnzhíyǒuquē | 衮职:帝王的职责。衮是古代帝王穿的一种绣有龙纹的礼服。阙:通“缺”,缺点,错误。 表示天子职责有亏损。语出《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后汉书.蔡茂传》:“衮职有阙,君其补之!” |
磙 | gǔn | 用磙子碾轧。磙地;磙路面。 |
磙子 | gǔnzi | ①石制的圆柱形农具用来轧谷物,平场地。②一种农具、通常是中间粗两头略细的石头圆柱,装在轴架上,用以播种以后把覆土轧实。③泛指圆柱形的碾轧器具,多用石头做成,也有铁制的,用来轧场、修路等。 |
辊 | gǔn | ①机器上圆柱形能旋转的东西:辊轴。皮辊。②像车轮般很快转动:“满城飞絮辊轻尘”。《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六》淮安以东,河入海处,宜仿宋置撩清夫,用辊江龙铁埽撼荡沙泥,随潮入海。③车毂整齐均匀一的样子。 |
绲 | gǔn I. | ①织成的带子。②绳。③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亦称“滚边”):绲边。II. hùn同“混”。《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 |
鲧 | gǔn | 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夏后氏。帝颛顼之曾孙、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河南登封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臣(苏轼)愚意以为古今如鲧为尧之大臣而不害尧之仁,宰予为孔子高弟而不害孔子之圣。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
鲧捐 | gǔnjuān |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妲己的心腹宫女。《封神演义 第七回》美人着宫娥鲧捐轻敲檀板,美人自歌舞一回,与梓童赏玩。 |
棍 | gùn I. | ①棒:棍子。棍术。棍棒。木棍。铁棍。②称坏人:恶棍。赌棍。II.hùn①捆扎:“棍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②古同“混”,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