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 | guì | ①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跪拜。跪叩。②足: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跪坐 | guìzuò | 两膝着地,屁股靠着脚跟而坐。《管子·弟子职》:“先生将食,弟子饌馈。摄衽盥潄,跪坐而馈。”《庄子·在宥》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余儛之。唐 韩愈 孟郊《远游联句》:“振衣造云闕,跪坐陈清猷。”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七一》:“而且坐在垫子上面,即使不能正式跪坐,就是胡坐也不妨事,也总是盖住两腿,比‘垂脚而坐’要暖和得多了。” |
桧 | guì I. | ①常绿乔木,即圆柏。幼树的叶子针状,大树的叶子鳞片状,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味,可供建筑等用。《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至杏坛,观植桧。②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II.huì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宰相、奸臣。III. kuaì,诗经的"桧风"、蜀桧等,现在的输入法中尚不能按此拼音拼出此字。 |
刽 | guì I. | 砍断:刽子手(a.旧称处决死刑罪犯的人;b.喻杀害人民的人)。京房本《易·困》刽刖困于赤绂。《窦娥冤》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刽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
刿劌 | guì | 刺伤。《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荀子《不苟篇》: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廉”:棱角。亦指物体露出棱角;有棱角。如:廉正(有棱角而方正)。参见“曹刿论战”。 |
刿目怵心 刿心怵目 刿心鉥目 | guìmùchùxīn guìxīnchùmù guìxīnshùmù | 犹触目惊心。眼睛被割,心被刺。形容触目惊心。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劌目怵心。”季新《红楼梦 新评》:“至於其他骨肉之间,眈眈逐逐之态,随事随处一一标而出之,足令人劌目怵心者,不一而足。”亦作“劌心怵目”。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七》:“狄平子以所著平等阁笔记见寄,记述两年来都中近事,字字令人劌心怵目。” |
刿目鉥心 | guìmùshùxīn | 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韩愈形容孟郊的苦吟,竟至使用一‘刿目鉥心’、‘掏擢胃肾’的辞句,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呕心滴血’了。 |
刿鉥肝肾 | guìshùgānshèn | 解释见“刿鉥心腑”。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四卷:“江橙里词清远而蕴藉,沈沃田称其‘刿鉥肝肾,磨濯心志,苦心孤诣以为词’。” |
刿鉥心腑 刿心鉥肾 刿心刳肺 刿心刳腹 | guìshùxīnfǔ guìxīnshùshèn guìxīnkūfèi guìxīnkūfù | 形容穷思苦索,刻意为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八:“夫刿鉥心腑,指摘造化,如探大海出珊瑚。”清·钱谦益《复徐巨源书》:“仆之马齿长矣,下上今古,刿心鉥肾,亦不啻三折肱矣。”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夫文亦第期各适一世之用而已,而必刿心刳肺,断断焉以师乎古人若此者,何也?以为不如是,则不足以为文也。”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语,不刿心刳腹以出之,则不成为文。” |
趹 | guì I. | 骡子,马类动物用后脚踢:“有毒有螯,有蹄者趹。” 参见“踶趹dìguì”。II.jué①(马)奔驰:“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 ②疾行:“敕蹻趹,跋涉山川。” ③飞奔的兽:“要趹追踪。” |
鳜 | guì I. | 鳜鱼: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 唐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II.jué鳜鯞:即“鳑鲏pángp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