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關 | guān | ①闭,合拢: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②拘禁:关押。关禁。③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指函谷关)④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关税。⑤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关节。难关。年关。⑥牵连,联属: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蜀中制置使,关六十州之安危,或有疾病迁动,自朝廷除授,动经年方到。⑦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关饷。⑧门闩。《聊斋志异 念秧》久之,闻主人觅钥不得,破扃起关,有数人汹汹入,搜捉博者。《聊斋志异 布商》将军怒,斩关入,则见客缢梁上。⑨姓。 |
关隘 | guān‘ài | ①指险要的关口,在交通要道设立的防务设施,又称关卡。冯梦龙 |
关白 | guānbái | ①报告。陈述、禀告。《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宋 陆游《东篱诗之三》:“家事犹令罢关白,固应黜陟不曾知。”《资治通鉴 魏纪三》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志许,当时以此见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八》贾似道虽深居,凡台谏弹劾、诸司荐辟及京尹、畿漕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女)曰:‘幸是风雅士,不妨相留。然老奴竟不关白,此等草草,岂所以待君子!’”《聊斋志异 折狱》但命约地细察,十日一关白而已。②通知;通告。《新唐书·陆贽传》:“边书告急,方使关白用兵,是谓从容拯溺,揖让救焚矣。” 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各州县地方寻常事件,固毋庸彼此关白。”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设无别故,无他人代决之絶不关白本人者也。” |
关城 | guānchéng | 关塞上的城堡。西汉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唐 李颀《送魏万之京》:“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宋 张先《庆春泽词》:“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词》:“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曹靖华《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悬岩万丈,耸立东西,雄伟关城,适居中央。” |
关东 | guāndōng | ①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汉书 王莽传下》是时,关东饥旱数年,力子都等党众浸多,更始将军廉丹击益州不能克,征还。三国魏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②唐代亦指洛阳。③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④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西,以在潼关之东得名。当豫陕交通的要冲。 |
关防 | guānfáng | ①守关防边。用兵防守的关隘。防守;警备。防范。《西游记第三四回》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执壶酾酒,不住的两头乱跑,关防的略松了些儿。②印信的一种,始于明初。明太祖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发展成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清代,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印”。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关防”。③经官的讼事。 |
关风 | guānfēng | 涉及风趣,有趣味。《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
关辅 | guānfǔ | 关指关中;辅:三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八》陕西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
关隔 | guān’gé | 阻隔。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絶险为之关隔也。”明 鹿善继《与范鉴田书》:“汤火之民,欢呼踊跃,忍死须臾,以见德化,而忽生关隔,停阁踰年,本县再三申催,竟不能径达於院。”清 刘大櫆《与某翰林书》:“独先生於櫆,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去其人三千餘里,河山关隔之外,一旦见其文,击节赏叹。” |
关给 | guāngěi | 发放或领取。《水浒传第一百〇五回》两营军忽然鼓噪起来。却是为两个月无钱米关给。今日瘪着肚皮,如何去杀贼?《明律·兵律·私卖军器》:“凡军人关给衣甲鎗刀旗帜一应军器,私下货卖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 |
关弓 | guāngōng | 关,通“弯”。指拉满弓。《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宋书·王镇恶传》:“骑乘非所长,关弓亦甚弱,而意略纵横,果决能断。”《聊斋志异 老饕》视叟与僮犹款段于前,乃下道斜驰出叟前,紧关弓, 怒相向。《聊斋志异 杨千总》冠盖在途,偶见一人遗便路侧,杨关弓欲射之,公(毕自严)急呵止。 |
关关 | guān’guān | ①鸟类雌雄相和的鸣声。后亦泛指鸟鸣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关关,和声也。”南朝宋 鲍照《代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道情》:“只听得流水潺潺,鸟语关关。”②和谐安适貌。唐 钱起《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逍遥心地得关关,偶被功名涴我閒。”③车行声。明 何景明《忆昔行》:“明星迢迢车关关,遥向楚水辞燕山。” |
关河 | guānhé | ①指函谷等关与黄河。②关山河川。宋 柳永《八月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③边关河防。宋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宋 陆游《诉衷情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关怀备至 | guānhuáibèizhì | 关心得无微不至,备:全,尽。至:到。关心得非常周到。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
关魂 | guānhún | 一种巫术或通灵术,其目的是通过巫师将死者的灵魂拘来,并关在自己的身体里,使死者的亲属或其他相关人能够与这个灵魂进行对话交流。关魂术的实践通常伴随着一定的表演性,巫师需要具备高超的才艺,尤其是变声技巧,因为这涉及到模仿死者的声音和举止。这种做法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有时还被用来解决一些只有死者知情的问题,帮助生者解开谜团。在实施关魂术时,巫师会通过一系列的手舞足蹈、拿腔作调的动作来进入状态,然后仿佛昏死过去,之后慢慢镇定下来,与生者展开对话交流。《笑林广记 咬嚼不过》一人死后,转床殡殓,诸亲及众妇绕灵而哭。只见孝帏裂碎,到处飞扬,皆称怪像。特往关魂问之。乃曰:“无他。只是当众人咬嚼不过耳。” |
关楗 | guānjiàn | 关门的木闩,横的叫关,竖的叫楗;比喻事物的紧要处。《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宋书·律历志下》:“寻法兴所议六条,并不造理难之关楗。”《南齐书·崔祖思传》:“是以有耻且格,敬让之枢纽;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 |
关津 | guānjīn | ①水陆要道的关卡。《汉书·王莽传中》:“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唐 白居易《论行营状》:“茶盐估价,有司并已增加;水陆关津,四方多请率税。”《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胡三省注:“关,往来必由之要处;津,济度必由之要处。”《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关津抽税,非欲困商,准免一年,明末所增,并行豁免。赵朴初《滴水集 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 之二》雪岭锁关津,冰川阻锦轮。②指据守关卡的官吏。③比喻学说的精髓。 宋 杨万里《题临川李才经文稿诗》:“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 |
关雎 | guānjū | ①诗·周南篇名。为全书首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尚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②鸟名。鱼鹰。 |
关决 | guānjué | 报请决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事不关决于丞相,丞相醇谨而已。《金史·左企弓传》辽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至于关决大政,但与大臣谋议,终不使外人知觉。明 文征明《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君立朝未数年,凡阅三部,皆在本科。本科者,凡诸曹章奏,悉从关决。 |
关梁 | guānliáng | ①关口和桥梁。泛指水陆交通必经之处。这些地方往往设防戍守或设卡征税。《墨子·贵义》:“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史记·太史公自序》:“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西汉·贾谊《过秦论》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唐 卢照邻《大剑送别刘右史诗》:“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 清 顾炎武《流转诗》:“往住历关梁,又不避城府。”《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自中国尚建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觊欲也。②比喻关键。《鹖冠子·道端》:“此君臣之变、治乱之分、兴坏之关梁、国家之阅也。” |
关捩 | guānliè | 比喻要义,原则。陆游《上执政书》:夫文章,小技耳,然与至道同一关捩。 |
关陇 | guānlǒng | 指关中和甘肃东部一带地区。《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尝于东山游宴,以关陇未平,投杯震怒。《花月痕第三十七回》话说关陇回子,自去年大受惩创以后,善良者自然回籍,重谋生业… |
关门 | guānmén | ①把门闭上。②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这家商店下午五点关门。③比喻把话说死,无商量余地。对方在谈判中还没有关门。④关口上的门,譬如函谷关门。唐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
关门打狗 | guānméndǎgǒu |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对待进入我军包围圈的敌人,我们采取关门打狗的战略,来个瓮中捉鳖,绝对不能放虎归山。你这个关门打狗的办法虽然不错,但是并不一定很保险,我们还需要小心行事。金玉舟《赵匡胤》第二十七章:“从水上绕入敌后,占领浮桥,关门打狗。” |
关门大吉 | guānméndàjí | 指商店倒闭或企业破产停业。茅盾《子夜》五:“现在他们维持不下,难免要弄到关门大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生产不生产,认为和他毫无关系;不生产,关门大吉,那才好哩。 |
关门落闩 | guānménluòshuān | 没有回旋的余地,也形容到了极点。《负曝闲谈》第二十二回:“四盏灯笼,值不了五角钱;加上煤炭柴火,顶多到了四十块钱,那是关门落闩的了。” |
关门捉贼 | guānménzhuōzéi | 关起门来才能捉住进来的小偷。比喻对小股敌人采取围歼的战术。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
关目 | guānmù | ①戏曲术语。泛指情节的安排和构思。泛指情节。《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八》后来一旦识认,喜出非常,关着许多骨肉亲疏的关目在里头,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清 蒋士铨《冬青树·抗节》:“若依俺的性子,赏他一刀,岂不爽快,却苦苦与他敷衍许多关目,令人气闷。”《聊斋志异 鼠戏》男女悲欢,悉合剧中关目。②特指男女之间的情事。《金瓶梅词话 第九八回》那王六儿见他两个说得入港,看见关目,推个故事。 |
关内 | guānnèi | 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唐白居易《望月有感》前述: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
关内侯 | guānnèihóu | 爵位名,原称伦侯。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低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晋书 武帝纪》: “本为县侯者传封次子为亭侯,乡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食本户十分之一。” |
关窍 | guānqiào | ①人体的孔穴。《云笈七签》卷五七:“荣气者,所以通津血,强筋骨,利关窍也。”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 卷上》:“一为暑气所中不得泄,则关窍皆窒。”②犹诀窍。明 袁宗道《答汪提学静峰书》:“此箇密密关窍,惟兄能知之,亦惟兄能行之。”明 叶宪祖《碧莲绣符 第六折》:“其中关窍,不必费丁宁。”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
关亲 | guānqīn | ①亲属。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告吾师:杜太守端的是何人,与自家是旧友关亲?”《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既是不关亲,你岂不闻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清 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四》:“关亲,犹言痛痒相关之亲也,今吴中凡有丝萝皆曰关亲。”②有亲属关系。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刘备是无罪之人,又和俺主公关亲,我因此上放了他去也。”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这个穿紫的,姓赵,是赵盾丞相。他和你也关亲哩。” |
关情 | guānqíng | ①掩饰感情。②动心,牵动情怀。宋 张炎《清平乐 候蛩凄断》:“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元 虞集《院中独坐》:“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③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清 郑燮《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关情脉脉 | guānqíngmàimài |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清·个中生《吴门画舫录》外编:“垂念故人,关情脉脉。” |
关塞 | guānsài | ①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唐 杜甫《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唐 杜甫《宿府》:“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 词》:“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 和庞佑父》:“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指王昭君出塞事)曹禺《王昭君 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②指函谷关和桃林塞。《资治通鉴·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於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儁,欲共立为主。” 胡三省注:“关塞,谓函谷关、桃林塞也。” |
关煞 | guānshà | ①旧时星命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难。《笑林广记 银匠偷》星士曰:“关煞倒也没得,大来运限俱好。只是四柱中犯点贼星,不成正局。”②借指关口、难关。《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有三年大阅是他们的一重关煞,那一种急来抱佛脚情形,比起那些秀才们三年岁考还要急。 |
关山 | guānshān | ①边境要塞之地,常指征战人的所在地。关隘和山川。《乐府诗集·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南朝宋 刘昶《断句》:“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南朝梁陈 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唐 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唐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清 吴伟业《阻雪》:“关山虽胜路难堪,才上征鞍又解骖。”②比喻难关。唐 高适《燕歌行》:“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宋 谢逸《江神子》:“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宋 韩疁《浪淘沙》:“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③山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有大关山、小关山。大关山为六盘山高峰,小关山平行于六盘山之东,南延为崆峒山。④泛指群山。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关山迢递 | guānshāntiáodì | 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指路途遥远。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只是关山迢递,怎得寄个信去。唐·骆宾王《畴昔篇》:“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
关山月 | guānshānyuè |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南北朝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李白有乐府诗《关山月》。宋 王清惠《满江红 词》:“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
关山阻隔 | guānshānzǔgé | 路途艰难,往来不易。元·郑德辉《伷梅香 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
关升 | guānshēng | 宋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宋 叶适《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升,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宋 洪迈《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历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复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升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
关市 | guānshì | 关隘与市场。古代指设在交通要道的集市。后来专指设在边境同外族或外国通商的市场。《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晋书 武帝纪》复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五》关市之征,旧例二十取一。今令盐货十取其一,税额太重,商人不复贩鬻,则盐货壅滞,军储缺乏。 |
关书 | guānshū | ①犹聘书。 清 李渔《蜃中楼·惑主》:“我如今要把关书定下来年约,恐怕有钻刺的蒙师来把馆图。”《老残游记 第三回》:“宫保説:‘那们就下个关书去请。’兄弟説:‘若要请他看病,那是一请就到的;若要招致幕府,不知他愿意不愿意。’”②旧时进商店当学徒或进戏班学艺时订立的一种契约。 徐迟《牡丹》:“一纸关书,像卖身契一样,被关进科班学唱戏!科班中,她们受了何等样的苦啊!”③索查书籍。清 吴伟业《汲古阁歌》:“古人关书借三馆,羡君自致五千卷。” |
关戍 | guānshù | 边界上的关隘、城堡。《后汉书·刘焉传》:“松(张松)兄广太守肃惧祸及己,乃以松谋白(刘)璋 ,收松斩之,勑诸关戍勿復通。”唐 孟浩然《长安早春诗》:“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五代 齐己《送赵长史归闽川诗》:“荆门与闽越,关戍隔三千。” |
关说 | guānshuō | ①指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引申为用言辞打通“关节”、搞定某种“关系”。《史记·佞幸列传序》:“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聊斋志异 义犬》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聊斋志异 爱奴》一日亲诣窗外,与朱关说。朱怒,执界方,大骂而出。《聊斋志异 司训》教官各扪籍靴中,呈进关说。张天翼《包氏父子 二》:“这孩子被两个学校退了学,好容易请大少爷关说,才考进了这省立中学的。” ②彼此已通过协商,有定约。《聊斋志异 潍水狐》翌日,翁至,曰:“租宅已有关说,何欲更僦他人?” |
关通 | guāntōng | ①贯通;连通。②禀报,传达。《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刘备)。③勾结;串通。④指收受贿赂。 |
关文 | guānwén | 旧时官府间的平行文书,多用于互相查询。《西游记第三九回》三藏下马道:“徒弟啊,我们就此进朝倒换关文,省得又拢那个衙门费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知县)随在公案上,将一张朱印墨标的关文,叫值堂吏递下来看。” |
关西 | guānxī |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汉书·萧何传》:“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唐 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宋 俞文豹《吹剑续录》:“学士(指苏軾)词,须关西大,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水浒传第三回》:“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
关心民瘼 | guānxīnmínmò |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身为政府官员,关心民瘼当为本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
关言 | guānyán | 禀白即对上级或长辈报告表白。《晋书·武帝纪》:“凡关言人主,人臣所至难,而苦不能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也。”唐 刘禹锡《刘氏集略说》:“他日子壻博陵崔生关言曰:‘某也曏游京师,伟人多问丈人新书几何,且欲取去。而某应曰无有,輒媿起於颜间。今当復西,期有以弭媿者。’” |
关意 | guānyì | 放在心上;挂念。 南朝梁 萧统《七契》:“鹄盖龙旂,初不关意。” 金 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於是退处西堂,高拱渊默,不复以世务关意。”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医》:“(太医)嘱曰:‘切记勿食熊虎肉。’共志之;然以此物不常有,颇不关意。” |
关张 | guānzhāng | ①指商店停止营业或歇业。《十月》1981年第5期:“后来北平解放,我参军南下,修笔店关张了。”②指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张飞。两人皆以勇猛无畏而著名。后常以关张指有威望的大将。唐 李商隐《筹笔驿》:“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
关掌 | guānzhǎng | 犹掌管。《后汉书·张步传》:“步嘿然,良久,离席跪谢,乃陈乐献酒,待以上宾之礼,令闳(王闳hóng)关掌郡事。”《资治通鉴 宋纪一》左光禄大夫崔浩研精经术,练习制度,凡朝廷礼仪,军国书诏,无不关掌。《北史·后妃传序》:“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隶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初,陈洪进纳土,帝既命其子文显知泉州留后,议择能臣关掌州事,起复殿中丞南顿、乔维岳为通判。” |
关征 | guānzhēng | ①关口所收之税。宋 曾巩《任将策》(李)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辽以东京、平州旱蝗,旋以南京秋潦,暂停关征,以通山西籴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催科峻急而农民怨,关征苛察而商旅怨。清 郑鉽《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未论县紧赤,首欲系粗税。其次问关征,再喜有邮递。②收税的关卡。宋 陆游《上殿札子》吴蜀万里,关征相望。 |
关支 | guānzhī | 领取。《水浒传第八十三回》每名军士酒一瓶,肉一斤,对众关支,毋得克减。 |
关中 | guānzhōng | 古地域名。所指范围不一。或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有时包括秦岭以南的中、巴蜀,有时兼有陕北、陇西);或指居于众关之中的地域。今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位于今陕西省。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称为“关中”。《史记·项羽本纪》:“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唐 杜甫《佳人》:“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唐 韩愈《归彭城诗》:“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清 刘大櫆《焚书辨》:“高祖与项籍相守荥阳,而萧何转漕关中,输给军粮不匮。” |
关中侯 | guānzhōnghóu | 古代封爵之一。据《礼记》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中国历代官称辞典》有:“关内侯”、“关中侯”、“关外侯”辞条。“关中侯”是东汉末年曹操立魏王时设置的爵位,爵十七级,以封赏军功者。封号始自曹魏建安五年(200),最晚的见于南朝。“关中侯”只是借用关中地名封号而已,与“东自函谷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的实际封地,并无任何联系,是当时的一种虚封爵位,没有饷禄,仅代表荣誉而已,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晋代以后才被废除。《晋书 武帝纪》: “本为县侯者传封次子为亭侯,乡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食本户十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