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

①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挂图。挂牌。挂锄。挂镰。挂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挂绿。挂一漏万。②牵记,牵连,牵累:牵挂。记挂。挂念。挂连。挂累(连累)。③登记:挂号。挂失。④打电话,或放回耳机中止通话,亦指交换机接通电话:给小张挂个电话。⑤钩住:衣服被钉子挂住了。⑥物体表面蒙上或糊着:脸上像挂了一层霜。⑦量词,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挂珠子。⑧《孙子兵法地形篇》说地形有挂者,解释说: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挂搭

guàda

低垂。他终日无精打采挂搭着脸。和尚宿在别的庙里,把随身用的东西都挂在禅房的挂钩上。《水浒传 青面兽计夺宝珠寺》听得说道师兄在大相国寺里挂搭,如今何故来在这里。《聊斋志异 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搭其中。比喻着落、依据。《水浒传第六回》你既是我师兄真大师荐将来我这寺中挂搭,做个职事人员。

挂灯结彩

guàdēngjiécǎi

悬挂红灯,系结彩绸,表示喜庆。太平寨里的土豪、劣坤、地主、有钱人,那天晚上正在用农民租谷换来的钱,挂灯结彩,喝唒唱戏。《荡寇志》第一一六回:“到了那日,鼓乐喧天,挂灯结彩,说不尽那绵绣荣华,一段富贵。”参见“张灯结彩”。

挂肚牵肠

挂肚牵心

guàdùqiāncháng

guàdùqiānxīn

极言牵挂,挂念。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亦“牵肠挂肚”。元·王元鼎《雁传书》套曲:“从今,再不去梦里搜寻,再不去愁中加病,再不去挂肚牵心。”《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二回:“怎怪他不挂肚牵肠。”

挂冠

guàguān

辞官。《后汉书·逢萌传》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挂冠归去

挂冠求去

guàguānguīqù

guàguānqiúqù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气得彭教谕拂衣而去,遂挂冠归去。

挂阂

guàhé

牵制,阻碍。《世说新语·排调》:法师今日如著弊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挂怀

掛怀

guàhuái
牵挂;挂念。唐 韩愈《送灵师诗》:“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水浒传第七十一回》他是个粗卤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元 柯丹邱《荆钗记·合卺》:“姻缘前生分定,苦苦掛怀则甚!”《白雪遗音·马头调·常在外》:“一年四季常在外,叫人掛怀。”李瑛《一月的哀思》:“几年来,我们无时不在挂怀你健康的消息。”
挂脚粮/掛脚粮guàjiǎoliáng

旧时入赘女婿的长工钱。《西游记第十九回》:“师父、师兄,你们不要便罢,我与他家做了这几年女婿,就是掛脚粮也该三石哩。”

挂罥

guàjuàn

缠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掛罥长林梢。”唐 元稹《蜘蛛诗之二》:“因依方託绪,挂罥遂容身。”

免战牌

guàmiǎnzhànpái

古代战争一种双方对战时向敌方宣布或要求停战的牌子,可用于缓兵之计。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城上即将‘免战牌’挂起,随你叫骂,总不出战。”

挂榻guàtà

①谓礼待贤士。南朝陈 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佇德,寧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②指寺院中暂住的过往僧人。《西游记第九三回》:“寺中听説到了东土大唐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

挂误guàwù

①贻误;连累。②因受连累而失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那年新抚台到任,不上三个月,不知怎样就把他‘挂误’了。

挂锡

guàxī

禅林用语。与‘挂搭’同义。又称留锡。即悬挂锡杖之意。现特指禅僧至修行道场之住宿。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于壁牙上。又任一寺之住持,亦称挂锡。《聊斋志异 钟生》余姊夫慕道,挂锡南山;姊又谢世。遗有孤女,从仆鞠养,亦颇慧。

挂席为门

guàxíwéimén

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唐·杨炯《寻杨陷居诗》序:诛茅作室,挂席为门。

挂羊头卖狗肉

guàyángtóumàigǒuròu

招牌上挂着羊头,实际上卖的是狗肉。比喻表里不符,狡诈欺骗;也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干坏事。也作“悬羊头卖狗肉”。·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参见“悬羊卖狗”。

挂一漏万

guàyīlòuwàn

形容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宋·文天祥《与游提刑汶》:“相望二千里外,明月此心,恳恳侧厘,挂一漏万。”清·李渔《闲情偶记·居室·联匾》:“观子联匾之制,佳则佳矣,其如挂一漏万何?”

挂印悬牌

guàyìnxuánpái

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元·关汉卿《裴度还带》:“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聊斋志异 何仙》久之署中颇闻,悬牌特慰之。

guà

古代占卜用的符号。也泛指用其他方式预测到的吉凶祸福的象征性结果。算。参见八卦。

卦爻guàyáo

易的卦和组成卦的爻。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卦爻之辞,皆九六者,惟动则有占,不动则无朕。”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他他他论阴阳少讲习,我我我论卦爻多参破,休休休我根前还卖弄甚么周易的课。”《封神演义 第十一回》七载艰难羑里城,卦爻一一变分明。

卦兆

guàzhào

卦象和龟兆。指占卜所得的预示吉凶的徵象。《史记 孝文本纪》卜之龟,卦兆得大横。《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今计谋卦兆皆反繆。”《淮南子·时则训》:“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占龟策,审卦兆,以察吉凶。”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

guà

儿)褂子:短儿。小儿(短的)。大儿(长的)。马儿。

guà

①失误:误(a.牵连入罪;b.撤职,失官)。《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告“房与张博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诖误诸侯王。”《资治通鉴 魏纪一》乃移檄告谕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②欺骗:乱天下,以危社稷。《汉书 王莽传》即有所间非,则臣莽当被诖上误朝之罪。《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六》陈瓘请曰:“陛下(宋徽宗赵佶)欲开正路,取(邹)浩既往之善;(安)惇乃诖惑主听,规骋其私。若明示好恶,当自惇始。”乃出惇知润州。③碍,挂碍。

诖误

guàwù

贻误;连累。《战国策·韩策一》:“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史记 孝文本纪》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汉书 霍光传》“欲诖误百姓。”“诸为霍氏所诖误,事在丙申前,未发觉在吏者,皆赦除之。”《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惟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吏人为隗嚣所诖误者,又三辅遭难赤眉,有犯法不道者,自殊死以下,皆赦除之。《晋书 宣帝纪》令曰:“古之伐国,诛其鲸鲵而已,诸为(公孙)文懿所诖误者,皆原之。《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狄)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武则天)特原之,皆流丰州。《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左拾遗王求礼庭折之曰:“(武)懿宗拥强兵数十万,望风退走,贼徒滋蔓,又欲委罪于草野诖误之人,为臣不忠,请先斩懿宗以谢河北!”《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四》陆贽奏曰:“尚恐其中或遭诖误,内蓄危疑;苍黄失图,势不得止。”《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乃至京师,会械送为贼所诖误者八十九人,知枢密院事周莹欲尽诛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六》知渭州尹洙亦言:“(狄)青于公用钱物,无豪分私用,不可以细微诖误,令其畏惧。望特旨谕青,庶安心专虑边事。”

guà I.

①绊住:“车絓于木而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执中闻难,弯弓注矢外射,不胜,登后坦欲走,衣絓,堕而伤股,军士就斩之。《聊斋志异 西湖主》幸扳一竹麓,漂泊终夜,絓木而止。②触犯。③构成。④独特。II.kuā①缫茧时弄结了的丝。②用袋子装着丝绵在水中淘洗。③紬,一种粗绸子。

絓误

guàwù

因受牵连而失官。宋 文莹《湘山野录续录》公曰:“其将奈何?”吏曰:“幸公之算未尽,暂絓误至此尔,但遣之,俾托生可却还。”金 元好问《中州集·史御史肃》大中党狱起,为所絓误,谪静难军节度副使。《清史稿·圣祖纪一》丙申,诏曰:“逆贼倡乱,仰服天诛,絓误之徒,宜从宽典。”

guà

同“”。

罣碍

guàài

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冰心诀》:“心无罣碍,意无所执。” ②羁绊;牵掣;障碍。《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罣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以忤直罢官,罣碍不得归。” 刘大白 《将来的人生》诗:“让从前挡住了将来,谁忍受这般罣碍?”

罣念guàniàn

挂念。《四游记·华光在萧家庄投胎》:“既如此,我亦不留。你兄弟可要孝顺,免我罣念。”明 汤显祖《牡丹亭·急难》:“女壻老成些不妨,则路途孤陋,使奴罣念。”《封神演义 第四回》仁兄宽心,小弟出去,实时就放他来,不必罣念。巴金《雨十二》:“他写了这封信以后还罣念着张太太,还为她近来的生活与心情耽心。”

罣误

guàwù

谓因过失或牵连而受到处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年馀,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罣误。” 《聊斋志异 细侯》生即弃馆南游,至则令已免官,以罣误居民舍,宦囊空虚,不能为礼。《儿女英雄传 第三回》:“昨日听见个朋友讲起,说老师在河工上有个小小的罣误,却也不知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