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同义的动字构成的双字动词,如“寻问”、“驱使”、“争论”,和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名字构成的双字名词如“花柳”、“奴婢”、“高低”,把前面的双字动词和后面的双字名词即动动名名搭配如下:“寻问花柳”,“驱使奴婢”,“争论高低”等,这是普通动宾搭配。如果把双字的动词和名词拆开变成动名动名搭配:“寻花问柳”,“驱奴使婢”,“争高论低”,就如同四字成语那般增添了色彩和韵味,上了一个层次。以下列举更多的例子:

“旋转乾坤”---“旋乾转坤”;

洗涤肠胃”---“洗肠涤胃”;

“扬耀威武”---“扬威耀武”;

“争论长短”---“争长论短”;

捏造言词”---“捏言造词”;

“胼胝手足”---“胼手胝足”;

传递消息”---传消递息”;

“控诉天地”---控天诉地”;

“寻问消息”---“寻消问息”;

“抛弃金鼓”---“抛金弃鼓”;

“撇丢戟枪”---“撇戟丢枪”;

“抛弃戈甲”---“抛戈弃甲”;

“抛撇剑枪”---“撇剑抛枪”

“觅寻子爷”---“觅子寻爷”;

“呼唤兄弟”---“呼兄唤弟”;

“呼唤风雨”---“呼风唤雨”;

“抢夺盆碗”---“抢盆夺碗”;

“丢弃筐网---“丢筐弃网”;

“穿过州府---“穿州过府”;

“降伏妖怪---“降妖伏怪

“毁谤经佛---“毁经谤佛

“消解灾厄---“消灾解厄”;

“折采兰蕙---“折兰采蕙”;

“盈塞街道”—“盈街塞道”;

“占争灶床”---“占灶争床”...

其实各种搭配都可以采用拆分技巧变成紧凑的恰似四字成语一般,如“昼夕警惕”---昼警夕惕”(状语与动词的搭配);“山海呼啸”---“山呼海啸”;“刀斧砍剁”---“刀砍斧剁”;“枪剑刺刳”---枪刺剑刳”(名词和动词的搭配)。

唐 元稹《和乐天·刘家花》中的“闲坊静曲同消日”,其中的“闲坊静曲”是把“坊曲”(指街巷)这个同义的两个字“坊”和“曲”拆分开,分别用同义的“闲”和“静”来修饰,表示“在闲静的街坊里”,这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这说明改变搭配是有实际运用意义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注意收集,以丰富自己词汇变换能力。

附:唐 元稹“和乐天·刘家花”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在闲静的街坊里一同打发时光,面对花草伤心流泪,并不是因为春光。到处问讯从前的旧交,很多已经去世,十人中只有两三人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