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②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③缴纳。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④收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⑤嫁和娶。《庄子·盗跖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汉·刘向《列女传·鲁庄哀姜》:“哀姜者,齐侯之女,庄公之夫人也。初,哀姜未入时,公数如齐,与哀姜淫。”汉刘向《列女传·晋羊叔姬》:“及叔鱼长为国赞理,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入其女于叔友以求直。”

入邦问俗

rùbāngwènsú

解释见“入国问俗”。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入鲍忘臭

rùbàowàngchòu

鲍鱼:咸鱼。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入鲍忘臭,效尤至祸。”

入钹

rùbó

娼家隐语称入门、出门为“入跋”、“出跋”。跋,改作“钹”,意谓与和尚有关。《水浒传第四五回》:“头陀道:‘海闍黎和潘公女儿有染,每夜来往。教我祇看后门头有香桌儿为号,唤他入鈸;五更里却教我来打木鱼叫佛,唤他出钹。’”

入不敷出

rùbùfūchū

敷:足够;出:支出。收入的不够开支的。他家人口太多,收入少,常常入不敷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入不支出

rùbùzhīchū

支:付出。收入不够支付用度。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入朝

rùcháo

①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荀悦《纪·文帝纪》:“时梁王来朝,与太子共载,入朝不下司马门。释之禁止,不得入朝。”西汉 贾谊《过秦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宋 范仲淹《答窃议》:“(我太祖)命将帅李超等十三人分守西北诸州……每来入朝,必召对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②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东观记·刘恺传》:“愷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入朝不趋

rùcháobùqū

入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汉书·王莽传上》:“高皇帝褒赏元功,相国萧何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晋书 景帝纪》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升明二年)九月丙午,加帝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入德

rùdé

进入圣人品德修养的境域。《礼记·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郑玄注:“入德,入圣人之德。”

入地无门

rùdìwúmén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他此时已到了入地无门的地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入定

rùdìng

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眼静坐,控制思想,不起杂念,使心定于一处。《西游记第十二回》满城灯火人烟静,正是禅僧入定时。张友慈诗《山居》:徜徉满腹清禅意,坎坷一颗入定心。

入对

rùduì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宋 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清 邵懿辰《易安人墓表》:"(陈君)承命出守吉安,翼日入对。"

入港

rùgǎng

①(交谈)投机,意气投合。《水浒传第三回》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孽海花第二回》那时三人正讲得入港。潘胜芝开口道:“我们苏州人,真正难得!②男女行欢、交媾。③(船舶等)进入港市、口岸。

入阁登坛

rùgédēngtán

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列公,你只看他这点遭际,我觉得比入阁登坛金闺紫诰还胜几分。”

入贡

rùgòng

①外国向本国朝廷进献物品。史记.卷四.周本纪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文选 颜延之 赭白马赋五方率职,四隩入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蒙古伐高丽,高丽屡败,乃复贡请平,蒙古主令其王入朝,当罢兵。贡士入京参加会试。唐 齐己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文儒来请教,出官卿相驻过寻。

入骨相思

rùgǔxiāngsī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五代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入官

rùguān

①指从政;做官。《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②旧时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即充公。《梁书·明山宾传》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金主(完颜雍)命山后冒占官地十顷以上者,皆籍入官,均给贫民。

入国问禁

rùguówènjìn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现在入国问禁可以在网上进行了。


入国问俗

rùguówènsú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2章:“这也是孟子所说,‘入境问禁,入国问俗’的道理。”

入海算沙

rùhǎisuànshā

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清·钱谦益《宋文宪<护法录>序》:“文宪三阅大藏,入海算沙,有如指掌。”


入合

入閤

rùhé

唐代皇帝于朔望日在便殿接见群臣,称"入合"。《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帝(赵光义)以入閤旧图承五代草创,礼容不备,于是命史馆修撰杨徽之等讨论故事,别为新图。

入火赴汤

rùhuǒfùtāng

比喻不避艰险。《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亦省作“入火”。沈从文《边城三》:“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

入肩

rùjiān

为谋划某事而侧身其中。《水浒传第八一回》:“如今小弟多把些金珠去那里入肩,枕头上关节最快。小弟可长可短,见机而作。”《水浒传第八一回》:“当初俺哥哥来东京求见娘子,教小人诈作张闲,来宅上入肩。”

入觐

rùjìn

①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诗·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郑玄笺:诸侯秋见天子曰觐。孔颖达疏:朝者四时通名,觐则唯是秋礼。②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唐 白居易《论于頔裴均状》:今于頔等以入觐为请,若又许之,岂非须来即来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帝(宋英宗)雅知(吴)充,数问充所在。会充入觐,帝谕以教授时事,嘉劳之。《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三》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刘国杰久行边,患瘴,自入觐还镇,疾笃。


入井望天

rùjǐngwàngtiān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入境问禁

入竟问禁

rùjìngwènjìn

竟:境的古字。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入境问俗

rùjìngwènsú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苏轼《密州谢上表》:受命抚躬,已自知于不称;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入览

rùlǎn

犹入目。《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昨两次晋謁,不得一见。已书贱名於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入苙

rùlì

苙,猪栏。后以“入苙”喻陷入圈套、牢笼。《孟子·尽心》:“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犬羊嗜利畏威,终当入苙;鸣泉公亦有方略者,谅不致损威起侮也。”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此间之数万万人,所恃以赡饔飧而资事畜者,惟有鬻身入苙,充某制造厂之工匠,某洋行之肩挑……其最上者则为通事焉,为工头焉。”

入帘rùlián

指担任科举阅卷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汤父母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清·恽敬《与邓过庭》今年秋闱,敬不料能整齐如此,方悔前之力辞入帘为过于避事。

入寇

rùkòu

入侵;以征服或虏掠为目的的窜犯。《三国演义》倘吴、蜀入寇,如之奈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刘豫闻岳飞复襄阳,遣使乞师于金主以求入寇,金主以方遣韩肖胄、章谊来聘,未可起兵。 冯梦龙《智囊补·兵智·内应》:"嘉靖四十一年,倭入寇,围 兴化府,都督刘显奉勑赴援。"

入理切情

rùlǐqiēqíng

合乎道理,切合实情。清·恽敬《与秦省吾》:“侯君妙才,同携游屐,是以逸情远兴,苍莽而来,而入理切情之言,反不能畅也。”

入帘

rùlián

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为八月初七日看了蒯公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李东阳)为太常少卿时, 弘治癸丑会试,时耿文恪岳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指担任科举阅卷官。清 李渔《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 第六回》:“因汤父母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清 恽敬《与邓过庭》:“今年秋闈,敬不料能整齐如此,方悔前之力辞入帘为过于避事。”③进入珠帘,暗示男女入住。唐 张祜《集灵台·其一》“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④映入帘里。唐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入门问讳

rùménwènhuì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门而问讳 ’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嘱咐她见了姑娘千万莫问她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入木三分

rùmùsānfēn

亦入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入幕

rùmù

进入帷幕。北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还飈入幕,写雾出楹。” 引申指进入内室。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剧贼遁免》:“(罗龙文)与严东楼款密,且令品第所得江南诸宝玩,其入幕无间朝夕。后与严同败,同遣戍。” ③指入为幕僚。 唐 贾岛《送陈判官赴绥德诗》:“将军遥入幕,束带便离家。”金 元好问《送樊顺之》:“王粲从军正年少,庾郎入幕更风流。”参见“入幕宾”。

入幕宾

rùmùbīn

指称参与机密的幕僚为“入幕宾”。元 曹之谦《送王仲通》诗:“怀乡不作《登楼赋》,佐府真为入幕宾。”康有为《瑞典北海申堪闻常熟凶闻》诗之二:“萧何能荐登坛将,王猛曾为入幕宾。”

入幕之宾

rùmùzhībīn

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晋书 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前者号称‘卖嘴不卖身’,非花钱花到相当程度,不能为入幕之宾。”


入泮

rùpàn

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聊斋志异 冷生》是年入泮,明年食饩。《聊斋志异 段氏》先是,婢嫁栾氏、逾五六月,生子怀,孪抚之等诸男。十八岁入泮。

入情入理

rùqíngrùlǐ

形容合乎情况和道理。入:合乎。明 张岱《陶庵梦忆 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五回:何尝不说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实上那里有人听他的呢!

入人

Rùrén

谓打动人,为人所感受、理解。《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明 胡应麟《诗薮·南度》:“宋人诗,最善入人,而最善误人。”朱自清《杂文遗集·歧路灯》:“这种对照的取材,正是容易入人的,表达理想的法子。”

入山

rùshān

①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宋 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昭明宫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②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观为别驾从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 袁暐《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追毁程熙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其入山所著书,令本路监司觉察。

入圣超凡

rùshèngchāofán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唐 吕岩《七言之二》:“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胜弗为难。”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食朱草入圣超凡。

入时

Rùshí

合乎最新时尚。穿戴入时。唐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入室

Rùshì

比喻学问或技能已达到深奥的境界。《论语.先进》由(仲由,子路)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入室操戈

rùshìcāogē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他口若悬河,入室操戈,一下就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入室弟子

rùshìdìzǐ

特指与师父亲近且有成就的弟子。《论语·先进篇》,子曰:“由(仲由,子路)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意思是:孔子说“子路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含有领会、精悉师父所受技艺的意思。

入室升堂

入室昇堂

rùshìshēngtáng

比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孔子家语·弟子行》:“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余人,其孰为贤?”《南史·任昉传》:“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

入死出生

rùsǐchūshēng

形容冒着生命危险。清·夏燮《中西纪事》第八卷:“某经历海洋五十年,此身在炮弹中入死出生者数数矣!”

入粟

rùsù

纳粟于官府,用以买官或赎罪。《史记·平准书》: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汉书·万石君传》: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庆自以为居相位不能理,请入粟赎己罪,退为庶人。 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入粟塞下;入粟塞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己卯,令河、陕幕人入粟,免试注官。《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王安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适。因家相公近故,小姐亲到京中来访相公,要与相公入粟北雍,请相公早办行期。’” ②指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捐取功名。《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王安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适。因家相公近故,小姐亲到京中来访相公,要与相公入粟北雍,请相公早办行期。’”清 戴名世《汪河发墓志铭》:“粤东人姚子庄为石埭县令,闻河发名,召至署中,欲为河发入粟为太学生。”

入侍

rùshì

①入朝奉侍。《汉书·曹参传》:“参怒而笞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充当人质:《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呼韩邪从其计,引众南近塞,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后汉书 刘表传》(韩嵩)及还,盛称朝廷曹操之德,劝遣子入侍。《资治通鉴 宋纪四》八月,乙酉,河西王蒙逊遣子(沮渠)安周入侍于魏。

入宿

rùsù

入宫值宿。《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五月乙未,宣帝寝疾,诏帝入宿路门学。宋 欧阳修《时论·原弊》:“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入铁主簿

rùtiězhǔbù

比喻有才能有经验的官员。《北齐书·许淳传》:“淳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之时人,号为入铁主簿。”

入土为安

rùtǔwéiān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入微

rùwēi

①深入到细微之处。常用于形容精妙或细致。体贴入微。《晋书·葛洪传》:“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於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②谓声音渐趋细弱。

入闱

rùwéi

“闱”喻指科考试场。如“会试”曰“春闱”,“乡试”曰“秋闱”。而把进入乡试、会试,取得名次称为“入闱”。科举考试时考生或监考人员等进入考场,参加科举考试。《聊斋志异 王子安》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现在亦用作表示经选拔进入某一范围。经选拔的命题人进入封闭的命题环境。

入文出武

rùwénchūwǔ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入吾彀中

rùwúgòuzhōng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兹乃投其所好,荣以正位,亦安有不入吾彀中哉!

入乡随俗

rùxiāngsuísú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余秋雨《文化苦旅 五城记》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

入乡问俗

rùxiāngwènsú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

入孝出悌

入孝出弟

rùxiàochūtì

rùxiàochūdì

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宋·叶适《孟达甫墓志铭》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入孝出悌,朝经暮史,闾巷之间循循焉。宋·朱熹《〈小学〉题辞》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弟,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

入用

rùyòng

可用。《北史·周本纪下》:“詔伪齐东山、南园及三臺,并毁撤。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百姓。”唐 孙揆《灵应传》:“余本机鈐入用,効节戎行,虽奇功蔑闻,而薄効麄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新淦笔工》:“语其子曰:‘柳学士能书,当留此笔,不尔退还,即可以常笔予之。’柳果以为不入用,别求,遂予常笔。”

入直

rùzhí

亦作入值。谓官员入宫值班供职。《后汉书·何进传》: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復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与袁粲、褚彦回、刘彦节等更日入直决事,号爲“四贵”。 杜甫《送顾八分适洪吉州》诗: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苏易简)性嗜酒,帝(赵光义)亲书劝酒、戒酒二诗以赐,令对其母读之,自是每入直不敢饮。 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老夫这几日宿卫,今日纔换了射声将军入直,老夫正要携壶相问,蚤辱光临,兼失迎候。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大马扁》第九回:过两日,翁同龢由军机处入值上书房,就亲自递了一本奏摺。

入主出奴

rùzhǔchūnú

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唐·韩愈《原道》:“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明史.卷二三○.马孟祯传》: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清·平步清《霞外捃屑 卷七》往往持以树门户,入主出奴,视他文人未尝显然标三先生为宗主者。参见“出奴入主”。

入赀

rùzī

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南朝 梁武帝《更开赎刑诏》:"尧舜以来,便开赎刑,中年依古,许罪身入赀。"《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季兴少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梁太祖初镇宣武,让以入赀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己酉,募兵入赀授官,自迪功郎以下凡六等。

入纂

rùzuǎn

入朝继承皇位。《陈书·世祖纪》:“永定三年六月景午,高祖崩,遗詔徵世祖入纂。”《资治通鉴 齐纪八》始安(萧遥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资治通鉴 陈纪四》遂废帝(陈伯宗)为临海王,以安成王(陈顼)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