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u I.

①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勾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犯人被勾掉,即被处以极刑。清 方苞《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②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勾画。勾勒。③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勾缝。④调和使黏,调味:勾芡。⑤牵引,招引:勾引。勾通。⑥停留,逗留:勾留。⑦摄取:勾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⑧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勾股定理。II.gòu①事情,多指坏事:勾当。②古同“”,达到,探取。③姓。

勾牒

gōudié

拘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勾牒虽出,而隶不捕,官亦不问。”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赵城虎》:“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以威怒,遂诒之,诺捉虎。妪伏不去,必待勾牒出,乃肯行。” 《聊斋志异 杜翁》杜言:“不知何事,但有勾牒。”

勾兑

gōuduì

白酒酿造的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简单说就是白酒刚造出来以后,不同车间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勾兑统一口味,去除杂质,协调香味。②成都方言,属于贬义词,是指开后门、谋私利、弄虚作假。勾兑学样领导。成都楼市现象:“勾兑”开发商只为买个好商铺。指男女之间的感情谋和,而且是静悄悄的,不为人所知。(中性词,多用于开玩笑)你和那个她不熟没关系,又不是让你急着结婚,先勾兑勾兑嘛。④同“勾引”相同(贬义词)。如:歌曲:牙尖帮作品《成都好吃嘴》:小伙子阴到勾兑老板娘。⑤“勾兑”有求于人的时候指疏通一下关系。如:比如学校某人犯了事,请求领导帮忙,让其他人去勾兑一下。

勾勾搭搭

gōugōudādā

引诱或串通做不正经的事。毛泽东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不积极地反汪反汉奸,有时还向日本的和平使者勾勾搭搭。”

勾魂摄魄

gōuhúnshèpò

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听,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要走哪里走得过去?”鲁迅《<朝花夕拾>后记》:“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就称之为‘无常’。”

勾稽

gōujī

①犹考核。《通典·职官六》汉有御史主簿…… 大唐 置一员,掌府事,勾稽省事。②查考核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今欲将户部所入,根考括责,造成簿籍,勾稽驱磨,俾无渗漏。《明史·秦纮传》:“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

勾践

gōujiàn

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宋 郑思肖《二砺》:“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参见“卧薪尝胆”。

勾结串通

gōujiéchuàntōng

指暗中作不正当的联系、结合。互相配合。

勾决

gōujué

旧制,在监狱候审的犯人到了秋天时,被开列名单以请旨,经朱笔在单内勾出者,即照原判的刑处决,称为“勾决”。《清史稿卷十二  高宗本纪三》乾隆二十六年九月丁酉,停今年勾决。

勾栏

勾阑

gōulán

①指妓院。《聊斋志异 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聊斋志异 折狱》周怒曰:“我挟勾栏数宿之资,宁一度可偿耶?”《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遂亡去,三年不返,遍觅不得。后得之临清勾栏中。《聊斋志异 瑞云》缘有奇疾,姑从贱售耳。不然,如仆者,何能于勾栏中买佳丽哉! ②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花月痕第一回》更有那放荡不羁,傲睨一切,偏低首下心作儿女子态,留恋勾栏中人,——你想,他们有几个梁夫人能识蕲王?

勾留gōuliú

逗留;挽留;短时间停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人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②因钩挂而留下。清·袁枚《新齐谐·烧狼筋》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揭视之,钗挂其上,盖女公子走过时为帘所勾留耳。

勾萌

gōuméng

草木芽苗。曲者为勾,直者为萌。《淮南子.本经训》:“草木之勾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聊斋志异.种梨》:“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有树,枝叶扶疏。”

勾提gōutí

捉拿;拘捕。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我是勾提高邈的军士,连他娶这个妇人都已勾到了,见元帅咱。”明 王玉峰《焚香记·盟誓》:“死生患难,誓不改节,有渝此盟,乞赐勾提,永沉苦海,以谢违夫之罪。”《笑林广记 医女接客》(冥)王怒曰:“我每常差鬼卒勾提罪人,你反与我把持抗衡,可发往油锅受罪。”

勾心斗角

钩心斗角

gōuxīndòujiǎo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茅盾《虹 九》在这件事上,他们最是赤祼祼地毫无~的意思。

勾院

gōuyuàn

官署名。宋置,或称三司都勾院,为三司所属机构,掌审核各地上报三司的钱粮百物出纳账籍。主官为勾院判官,其下有勾覆官。三司分设盐铁、度支、户部使时,勾院亦分为三部勾院,由三部勾院判官主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五》癸卯,以右司谏、判户部勾院刘煜为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勾致

gōuzhì

犹拘捕。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布客》:“短衣人甚德之。某问所营干,答曰:‘将适长清,有所勾致。’问为何人?短衣人出牒,示令自审,第一名即己姓名。骇曰:‘何事见勾?’” 《聊斋志异 鬼作筵》我专为儿妇来,何反怨恨?儿妇应即死;有四人来勾致,首者张怀玉。招致。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六章:“其主要工作首先在煽动内乱,以便勾致外患。” 

勾追

gōuzhuī

追捕;拘捕。《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六》谏官欧阳修言:“近来传闻燕度勘鞫滕宗谅事,枝蔓追,囚系满狱,人人嗟怨,追,囚系满狱,人人嗟怨,…”宋 吕本中《官箴》卷一:“又各狱中遣人勾追之类,必使之毕此事,不可更别遣人,恐其受赂已足,不肯毕事也。”元 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刺勾追。”《水浒传 第二一回》:“知县情知阻挡不住,只得押纸公文,差三两个做公的,去宋家庄勾追宋太公并兄弟宋清。”

gōu

①流水道:水沟。山沟。沟渠。沟通:使两方通达:沟通文化。②像沟的东西:车沟。瓦沟。交通沟。③作动词,表示开凿。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沟塍

gōuchéng

沟渠和田埂。宋 王炎《南柯子 山冥云阴重》:“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沟渎

gōudú


①犹沟洫。《易·说卦》:“坎为水,为沟渎。”《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刘向《说苑·臣术》:“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章炳麟《吊伊藤博文赋》:“信寻常之沟渎兮,固鲵鳅为之长。《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视民如子,好为民兴利,躬劝耕稼,开通沟渎,户口增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出军之际,自经于沟渎者不可胜计。②比喻困厄之境。唐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夫为计不良,困于沟渎者十年矣。” 宋 苏轼《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圣德实弘,尚许偷生沟渎。”

沟沟坎坎

gōugōukǎnkǎn

难走的地方,比喻做事时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四章:“说实话,人一辈子总得走些沟沟坎坎的。”张平《抉择》:“不管是什么沟沟坎坎,总是一越而过、顺顺当当。”

沟壑

gōuhè

山沟。左传·昭公十三年》:“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续范亭《南泥湾概况 :“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借指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赵岐注:“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荀子《荣辱篇》: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

沟浍

ɡōuhuì

ɡōukuài

①泛指田间水道。浍田间水渠。沟是田间行水道,浍是田间排水渠。《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边民亦可为耕凿之计,此正古者立方田,开沟浍,以限戎马之遗意也。《聊斋志异 雷曹》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云鹤)里沟浍皆满。参见“浍”。②借指荒野。

沟满壕平

gōumǎnháopíng

形容饱满。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沟满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气逼人,滴水成冰。”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餐虎咽,沟满壕平。

沟洫

gōuxù

田间水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郑玄注:主通利田间之水道。晋 左思《蜀都赋》:“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稉稻莫莫。”《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镠)如衣锦军,命武勇右都指挥使徐绾帅众治沟洫。《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孔子谓“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言其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者如此。

沟中瘠

沟瘠

gōuzhōngjí

指因贫穷而困厄或死于沟壑的人。《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宋 钱公辅义田记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乘权射利者,用力殚于沟瘠,取利究于园夫,足以干阴阳而召星变。宋 文天祥《正气歌》:“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明 王錂《春芜记·忤奸》:“他本是沟中瘠,难为席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