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個 | gè I. | ①量词:三个月。洗个澡。②单独的:个人。个性。个位。③身材或物体的大小:高个子。④用在动词与补语中间,以加强语气:笑个不停。吃个饱。⑤姓。II.gě自个儿:自己。 |
个人主义 | gèrénzhǔyì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丁玲《1930年春上海》:“一些感伤主义,个人主义,没有出路的牢骚和悲哀!” |
个中 | gèzhōng | 其中,此中 各种消息,个中人。老舍《四世同堂 第二部六四》:“东阳心里善于藏话,他不愿告诉个中的真意。” |
个中妙趣 | gèzhōngmiàoqù | 个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奥妙之处和情趣。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
个中人 | gèzhōngrén | 指亲历其境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也指风尘中人,妓女。《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据下官看起来,不象是个中之人,心里疑惑,所以在此询问他为首的,岂关有甚别意来?《聊斋志异 武技》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
个中滋味 | gèzhōngzīwèi |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编程是很辛苦的,个中滋味只有程序员才能体会。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各 | gè I. | 每个,彼此不同:各别。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有千秋。各自为政。II. gě①自各儿(gěr):自己,亦作“自个儿”。②方言,特别:这个人真各。 |
各安生业 | gèānshēngyè | 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北史 隋炀帝纪》:“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
各霸一方 | gèbàyīfāng | 各:各自;霸:强横占据。形容凭借势力、实力各占据一个地区或领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
各奔前程 | gèbènqiánchéng | 各走各的路;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前途。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梁山路尽苦难行,家属权时旅店停。方信将军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后来工部建言,触忤了圣旨,钦降为四川泸州州判。万户升了边上参将,各奔前程去了。”《孽海花》第一九回:欢聚至更深而散,明日各奔前程。 |
各不相谋 | gèbùxiāngmóu | 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参见“不相为谋”。 |
各不相让 | gèbùxiāngràng | 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三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
各持己见 | gèchíjǐjiàn | 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
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 | gèchuīgèdehào gèchànggèdediàor | 俗语,比喻各干各的,各行其是。也比喻说法各不相同。刘绍棠《荆钗》四一:“关一品虽然被从老庄户排挤出去,大昌和牛蒡的二重唱却并不搭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刚一共事便牛蹄两瓣子。” |
各从其志 各从所志 | gècóngqízhì gècóngsuǒzhì |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史记·伯夷列传》:“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所志也。”《晋书·王羲之传》:“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一百三十五回》如以实权为难舍,以虚号为可娱,则解释法律,正复多端,亦各从其志而已。 |
各打五十大板 | gèdǎwǔshídàbǎn | 古时刑法的一种;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的意思。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张平《抉择》:“所以也就和和稀泥、抹抹光墙,各打五十大板算了。” |
各得其所 | gèdéqísuǒ | 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各得其宜 | gèdéqíyí |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西汉·贾谊《治安策》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是不疑惑!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漳渎》:“请以漳水为一瀆,并前为五。以淮水配西岳,漳水配北岳,济水配中岳,庶随正方,各得其宜,阴阳克和,风雨时若。” |
各个击破 | gègèjīpò | 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
各行各业 | gèhánggèyè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各行各业的茶会,犹如同业公所。” |
各行其志 | gèxíngqízhì | 解释见“各从其志”。《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宋·戴埴《鼠璞·温公申公议论》范景仁与温公为异性兄弟,心未尝不合,元祐出处,各行其志,不失为同也,人安得议其优劣? |
各怀鬼胎 | gèhuáiguǐtāi |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打算,不与别人相谋。 |
各尽所能 | gèjìnsuǒnéng | 尽:用尽;能:才能。指各人把自身的能力毫无保留地施展或贡献出来。用来指每个人都尽了自己全力。《后汉书·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鲁迅《南腔北调集·听说梦》其次,是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各尽所能”呀,“大同世界”呀,很有些“越轨”气息了。 |
各就各位 | gèjiùgèwèi | 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徐迟《汉水桥头》:“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摆好了阵势。”梁实秋《槐园梦忆》:“不久孩子养成了习惯,而且到了念书的时候自然的各就各位。” |
各门另户 各立门户 | gèménlìnghù gèlìménhù | 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指一个大家庭已分成一个个小家庭,各自独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回:“这是俺姐姐请你,各门另户的,有什么碍处。” |
各取所长 | gèqǔsuǒcháng | 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各取所需 | gèqǔsuǒxū |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
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 gèrénzìsǎoménqiánxuě mòguǎntārénwǎshàngshuāng | 指不要管,特指不要多管闲事。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明·张凤翼《灌园记·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
各色各样 各种各样 | gèsègèyàng gèzhǒnggèyàng | 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七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四章》那天楼底下坐着许多老百姓,男女老少,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苗凯走后,田福军无心去理会各种各样的无稽之谈。” |
各色人等 | gèsèrénděng |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一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
各抒己见 各抒所见 | gèshūjǐjiàn gèshūsuǒjiàn |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中国历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庚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引叶华文: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所见。 |
各司其事 | gèsīqíshì | 司:主管,经营。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须派定路数,各司其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大堂两旁,堆着无数的墨卷箱,承值书吏,各司其事。 |
各随各便 各随其便 | ɡèsuíɡèbiàn ɡèsuíqíbiàn | 各人随自己的方便。犹言随意。 |
各随其好 | gèsuíqíhào | 随:随顺;好:爱好。使每个人都顺随自己的爱好。 |
各为其主 | gèwèiqízhǔ | 各自尽忠于自己的主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后由此产生成语“各为其主”。元代·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三折:“徐茂公,你放手,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各显神通 | gèxiǎnshéntōng | 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卷帘将,天蓬帅,各显神通真可爱。” |
各行其是 | gèxíngqíshì | 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清·吴趼人《痛史 第二十一回 》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
各有千秋 | gèyǒuqiānqiū |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茅盾《诗论 管窥》中国抒情诗与叙事诗一向同样地发展,各有千秋的呵。 |
各有所爱 | gèyǒusuǒài | 爱:喜爱,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自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口味不可强求。”陆天明《省委书记》:“这就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
各有所长 | gèyǒusuǒcháng |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
各有所短 | gèyǒusuǒduǎn | 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
各有所好 | gèyǒusuǒhào | 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只应听其自然。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缅怀云岩路,欲往无由缘;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
各有所职 | gèyǒusuǒzhí | 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各有所职,我们可以按部就班了。《周礼·天官·冢宰》高官分职注:“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
各运匠心 | gèyùnjiàngxīn | 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郑逸梅《艺坛百影·陈从周与纽约明轩》:“他的旁艺,如制缠枝杖,独运匠心,修短适度,且刻铭识,以贻朋友,大有庾子三所谓‘秋藜促节,白藋同心’之致。”参见独运匠心。 |
各执一词 各执己见 | gèzhíyīcí gèzhíjǐjiàn | 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对于这件事,双方各执一词,始终无法统一大家的意见。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
各自为战 | gèzìwéizhàn | 指各自独立行战。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后来他们被敌人隔开,各自为战。 |
各自为政 | gèzìwéizhèng | 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也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各自为政”。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诸将专威于外,各自为政,莫或同心。”近代·孙中山《民权主义》:“德国在那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小邦,那二十几个小邦的民族,虽然是相同,但是各自为政,比美国的十三邦还要分裂。” |
虼 | gè | 虼蚤gèzɑo:跳蚤。《西游记》他会变苍蝇、蚊子、虼蚤。虼蚤脸儿――好大面皮:虼蚤的脸很小,喻人微言轻,没面子。虼蚤性:比喻暴跳的脾气。 |
硌 | gè | 身体的某部位跟凸起的或硬的东西接触而感到不适。《红楼梦 第97回》黛玉那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 |
铬 | gè | ①化学元素,位列第四周期IVB族,原子序数为24。②长钩。 《康熙词典》:古伯切《集韵》从各额切,音格。《玉篇》长钩也。《抱朴子·君道卷》武则钩铬摧于指掌。③理发、剃发。《说文解字》:剃也。剃者、剃发也。亦谓之铬。 |
箇 | gè | ①一千两或五百两白银铸为一锭。箇,量词,此指一锭。《聊斋志异 刘夫人》(廉)生所藏金,皆以千五百为箇,发示之。②姓。 |
箇人 | gèrén | ①彼人,那人。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淳信》:“ 元方(陆元方)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誑箇人!’”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宋 廖行之《点绛唇·送人归新城》词:“别怀縈繫,为箇人留滞。”元 邵亨贞《齐天乐·甲戌清明雨中》词:“綺陌东头,箇人还似旧时否?”清 纳兰性德《锦堂春·秋海棠》词:“彷彿箇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②一个人。相对集体而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友也,敌也,皆非徇箇人之感情,而惟以主义相竞胜。” |
膈 | gè I. | 膈应gè ying,指讨厌、不舒服,令人恶心,但未达到要呕吐的程度。更多的指的是心理上的不舒服。II.参见g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