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 | ào I. | ①含义深,不易理解:深奥。奥妙。奥秘。奥旨。又藏,含有庇荫之意。《老子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指家神方位。:堂奥。经堂入奥。《论语·八佾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庄子·徐无鬼》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宎,若勿怪,何邪? ③ 姓。II.yù①通“澳”,污浊。浊。②古同“燠”,暧。③通“澳”,水边深曲之处。④后作“墺”﹑“隩”。谓可以定居的地方。⑤见“奥李”。 |
奥博 | àobó | ①多指文句深奥而广博。亦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②深藏广蓄,积累。《颜氏家训·治家》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 |
奥草 | àocǎo | 茂密的荒草。《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野无奥草。”韦昭注:“奥,深也。” 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石焉,翳於奥草;有泉焉,伏於土涂。”明 何景明《明山草堂赋》:“除有奥草,邱有蔓蘞。” |
奥绝 | àojué | 深居而与世隔绝。宋书·恩倖传序:“夫人君南面,九重奥絶,陪奉朝夕,义隔卿士。” |
奥妙无穷 | àomiàowúqióng | 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事物的变化真是奥妙无穷。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化装袭击的运用奥妙无穷……有时化装日军袭击伪军,有时化装伪军袭击日军。” |
奥壤 | àorǎng | ①谓腹地。《晋书·孝武帝纪》:“三吴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併臻,百姓失业。”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姑苏奥壤,任切关河。” 李善注:“奥壤,犹奥区也。”②犹沃壤。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甘州诸屯,皆因水利,浊河溉灌,良沃不待天时,四十餘屯,并为奥壤。故每收获,常不减二十万。”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嵩明中环海子,田泽沃美,其西之邵甸,南之杨林,皆奥壤也。” 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吾粤锦綉奥壤,尤为各国所垂涎。” |
奥室 | àoshì | 内室;深宅。《后汉书·梁冀传》:“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 宋 陆游《雨闷示儿子诗》:“重裘坐奥室,时序真强名。” |
奥学 | àoxué | ①高深的学问。宏才奥学。唐 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雄词冠於一时,奥学穷乎千古,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宋史·田锡王禹偁等传论》:"”禹偁制戎之策,厥后果符其言,而醇文奥学,为世宗仰。"”②指学识渊深的人。《旧唐书·郑覃传》:"”经籍错讹,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於太学。"” |
奥援 | àoyuán | 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续资治通鉴 元纪八》约苏穆尔恃有奥援,怒詈同列,辨诈鸷刻,势张甚,以(史)格受帝知,不以言色侵之。明代《先拨志始》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
隩 | ào I. | 通“奥”。室内西南角。《尔雅》西南隅谓之隩,尊长之处也。山清水隩。II. yù河岸弯曲的地方。《说文》隩,水隈厓也。《尔雅》厓内为隩。《徐霞客游记》其水渐且出峡,当前坳尖山之隩矣。 |
澳 | ào I. | ①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多用于地名):澳门(简称“澳”)。②指“澳大利亚洲”(“大洋洲”的旧称,简称“澳洲”)。 II.yù水边深曲之处。参见“淇澳” |
懊 | ào | 烦恼,悔恨:懊丧(sàng)。懊恼。懊恨。懊悔。 |
懊憹 懊恼 | àonáo | ①亦作“懊儂”。烦闷。《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聊斋志异 汤公》如一善,则心中清净宁帖;一恶,则懊憹烦燥,似油沸鼎中,其难堪之状,口不能肖似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如是年馀,女忽病瞀闷,懊憹恍惚,如见鬼状。”②指烦闷的人。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閒窗伴懊儂。” |
懊热 | àorè | 懊:烦恼;热:温度高,感觉温度高。意思:犹烦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棋鬼》:“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
懊惋 | àowǎn | 懊恼怅恨。晋 陶潜《搜神后记 卷二》:“将军好马,甚爱惜;今死,甚懊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姊妹易嫁》:“已而晓榜既揭,竟落孙山 ,咨嗟蹇步,懊惋丧志。” 《聊斋志异 贾奉雉》居数日;懊惋殊不可耐。 |
懊怨 | àoyuàn | 亦怨懊,怨恨懊恼。《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直心人,无奸巧,心上不曾藏怨懊。” 《聊斋志异 小翠》夫妻懊怨,终夜不寝。 |
隩 | ào I. | ①古同“奥”(a.室内西南角。b.深)。②古同“墺”,可定居的地方:“九州攸同,四隩既宅。”II.yù河岸弯曲处:“阳陵县东,其地衍隩。” |
墺 | ào | 可居住的地方。 |
岙 | ào | 中国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多用于地名):薛岙(在浙江省)。《梦溪笔谈·雁荡山》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
奡 | ào | ①古同“傲”,傲慢。奡,嫚也。奡兀(傲慢)。《说文》虞书曰:“若丹朱奡。”参见“排奡”。②上古人名,相传力大,并能陆地行舟。传说中寒浞的儿子,后来为夏少康所杀。《论语·宪问篇》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