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可以说是名人荟萃,群星灿烂。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明朝确认的散文八大家就包括了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简称“韩柳”。
85篇和90篇已经分别记叙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和唐宪宗李纯时期皇帝左拾遗谏官白居易两个双肩挑人物,他们不仅是著名政治家也是名扬千古的诗人。本篇简介初唐时的王勃;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中唐时期的王维、孟浩然、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十个代表人物。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十六岁时,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676年8月,自交趾(今越南北部)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8岁。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唱千古;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滕王阁序》,被选入历代高中语文课本。
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只有十三岁
“诗仙”李白(701—762年),生地尚无确说。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725年,24岁的李白踏上远游的征途,写下了浪漫飘逸的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仕途,痛苦万分。在长安时期,尽管李隆基和杨贵妃玩的十分兴致的时候请他过去作诗配曲,但他没有得到李隆基的重视。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招兵买马,李白加入了李璘的军队。但随后不久唐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登基,当了皇上,即唐肃宗。永王李璘就成了李亨讨伐的对象,身在永王军队中的李白最终被捕入狱,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远谪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的时候,他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篇。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63岁终老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如今马鞍山当涂县太白镇李白墓园是一个重要旅游景点,马鞍山的旅游广告词为“诗城马鞍山!”。
诗仙李白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比李白小十一岁,与李白合称“李杜”。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公元759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中的《石壕吏》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描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痛苦的心情。非常通俗易懂。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如今是成都的一个风景点。名篇《春夜喜雨》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传唱千秋万代。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时年五十九岁,留下约1400余首精湛的诗篇,诗圣头衔名副其实。
诗圣杜甫
王维(699/701-761),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人。王维才华早显,如今存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721年21岁中进士,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过着悠闲自在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在安史战乱中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战乱平息后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其弟(曾跟随皇帝出逃,后任刑部侍郎)尽力救助,王维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大唐最佛系的诗人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和王维并称"王孟"。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水诗人孟浩然
韩愈(768-824),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再次复习,与792年24岁中了进士。他是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合称“韩柳”。他一直是唐廷的反对派,因而得罪朝廷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又左迁阳山(今广东清远)令。宪宗即位,重新入朝,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
韩愈的散文气势磅礴,思想深刻。最为扬名的著作有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师说》、《进学解》、《杂说四·马说》等。韩愈的很多名句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无数粉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宜行则行,宜止则止。”;“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秀外而惠中。”等等。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
柳宗元(773年—819年),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与韩愈并称为“韩柳”。著名的文章有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成语“黔驴技穷”的由来;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柳宗元留下了很多箴言名句,如:“言而无实,罪也。”;“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聪明正直者为神。”等等。
柳宗元的《江雪》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793年进士及第。历任多地刺史,唐文宗会昌年间,加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七律《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的《陋室铭》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837年进士,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有很多名句代代相传:《五绝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七律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七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七律无题二首》“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最后两首是李商隐著名的爱情诗。
杜牧(803-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26岁中进士,23岁作《阿房宫赋》。杜牧有很多诗篇广泛流传:《七绝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绝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七绝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七绝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自己表述了作《阿房宫赋》的缘由:“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发出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惊世感言。《阿房宫赋》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李商隐与杜牧称为 "小李杜"
张正立评议:
第94篇主述唐诗成就。唐代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科举考试鼓励的环境土壤,促进唐诗不拘一格大放异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丰碑。除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诗坛巨星还有数十人。唐诗流传千百年,至今仍为中华民族提供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