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 fù I. | ①爸爸,母亲的丈夫:父母。父辈。父子。父兄。②对男性长辈的称呼: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③作动词,称某为父亲;当父亲对待。唐 韩愈《原道》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聊斋志异 果报》又有叔,家颇裕,亦无子。甲又父之。死,又背之。④通“甫”。开始。参见“教父②”II.参见fǔ。 |
父慈子孝 | fùcízǐxiào |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老舍《正红旗下》:“他们爷儿俩表面上是父慈子孝,可心里并不十分对劲儿。” |
父服 | fùfú | 为父亲服丧。《后汉书·袁绍传》:“(绍)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 |
父后 | fùhòu | ①封建宗族世袭制度下的候任继承人,一般为嫡长子,如:待承继皇位之太子,待承袭爵位之适子。②父卒而为继承人,继而主持家族或自家之祭祀等重要活动。《晋书 符坚载纪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孝悌力田爵二级,孤寡高年谷帛有差。③父卒之后。 |
父老 | fùlǎo | ①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②指百姓。父老乡亲。宋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
父母恩勤 | fùmǔēnqín | 原指父母养儿育女的恩惠和勤劳。《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明·归有光《招张贞女辞》父母恩勤,养我身兮。 |
父母官 | fùmǔguān |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儒林外史》中的汤父母潘父母就是指的父母官。《儒林外史第四合》像汤父母这个做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老舍《神拳第三幕 |
父母之邦 | fùmǔzhībāng | 指祖国。《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邦国如是,奚能淹留?吾见放于父母之邦矣。 |
父为子隐 | fùwéizǐyǐn |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元·无名氏《九世同堂》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为子隐,上下家和顺。参见“子为父隐”。 |
父析子荷 | fùxīzǐhé | 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
父严子孝 | fùyánzǐxiào |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唐 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
父忧 | fùyōu | 父丧的婉辞。王俭《褚渊碑文》:"以父忧去职,丧过乎哀,几将毁灭。"《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初,(张)方平为参知政事,帝欲用王安石,方平以为不可,寻以父忧去。 |
父执 | fùzhí | 父亲的挚友。泛指父辈至交。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元乔吉《扬州梦 第四折》:“ 牛相公乃是父执,何故同众位在此。” 《幼学琼林》:“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聊斋志异 小梅》时沂水黄太仆,致仕闲居,于王为父执,往来最善。 |
父紫儿朱 | fùzǐérzhū | 指父子均做高官。唐制,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色朝服,五品以上著朱色朝服。《聊斋志异 续黄粱》一言之合,荣膺圣眷,父紫儿朱,恩宠为极。 |
父祖 | fùzǔ | 父亲和祖父。泛指祖先。《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明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魏鉴勋 袁闾琨《试论皇太极的改革及智囊团》:“(努尔哈赤)提出‘七大恨’,以报父祖之仇为号召,组织女真人起兵反明,得到了女真人民的拥护。” |
妇婦 | fù | ①已婚的女子:妇人。少(shào)妇。②妻,与“夫”相对:夫妇。③儿媳:妇姑(婆媳)。媳妇。《后汉书 吕布传》(袁)术遣韩胤以僭号事告布,因求迎妇,布遣女随之。④泛指女性:妇女。妇孺(妇女儿童)。妇幼。 |
妇道 | fùdào | ①指妇女,旧时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一个妇道人家是办不成这桩事的。②妇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晋书·孝愍帝纪总论》:“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成妇道。”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诗》:“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
妇姑 | fùgū | 婆媳。《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贾谊《新书·时变》:“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睨。” 西汉·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一》(董)卓又议:“(董太皇)太后迫永乐宫,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 |
妇姑勃溪 妇姑勃谿 | fùgūbóxī | 勃溪,吵架,争斗。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跟老人一起过日子,尤其人口多的家庭,妇姑勃溪的事情是难免的。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现在我可以大胆地用'妇姑勃溪'这句古典了。”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 |
妇人 | fùrén | ①古时称士的配偶。《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②已婚妇女;女人。妇人专权,奸臣当道。东汉 王粲《七哀诗之一》:“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
妇人醇酒 | fùrénchúnjiǔ |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宁调元《燕京杂记》之二:容易河阳丝两鬓,妇人醇酒未应怜。 |
妇人之见 | fùrénzhījiàn | 见:见识。女人的短浅见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男子不听妇人言,我是妇人之见,谁教你句句依我?”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马逢时破颜一笑,‘真正妇人之见。’” |
妇人之仁 | fùrénzhīrén | 妇人之仁(仁:仁慈)指妇女的仁慈心肠,比喻处事优柔寡断,施小恩小惠,不识大体。宋·苏轼《汉鼎铭》:“不宝此器而拳拳于一物,孺子之智,妇人之仁,呜呼悲夫!”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刘璋失基业者,皆因太弱耳。主公若以妇人之仁,临事不决,恐此土难以长久。 |
妇孺皆知 | fùrújiēzhī |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妇,指妇女。孺,指小孩。这件事在小镇上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藤阴杂记》:“今梨园子弟盛演萧后打围,妇孺皆知其英武也。”杨振宁《邓稼先》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
妇寺 | fùsì | ①宫中的妇女近侍。《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童贯)有度量,能疏财,后宫自妃嫔以下,皆献馈结纳,左右妇寺,誉言日闻。②指宦官,宫中的妃嫔和太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西汉士大夫得出入禁中,人主不专与妇寺相处。唐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明史 卷十四 宪宗二》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明史卷二十二 熹/喜宗》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
妇翁 | fùwēng | 妻父。岳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六》与叔明对曰:“今天子以可汗有功,自以所生女妻可汗。恩礼至重,可汗柰何以子婿傲妇翁,坐榻上受册命邪!”吾(王旦)若有求于上(宋真宗),它日使人指韩郎(王旦婿韩亿)缘妇翁奏免远适,则其为损不细矣。”亿闻之,喜曰:“公待我厚也。”《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后为妇翁延教内弟。是年游泮,翁谢仪十金。 |
妇言 | fùyán | ①旧时指妇女的言辞。为妇女四德之一。《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注:“妇言,辞令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説,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於人,是谓妇言。”清 朱柏庐《朱子家训》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妇言……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説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②后妃、妻妾之言。《尚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管子·君臣下》:“妇言不及官中之事。”《明史·孝义传一·郑濂》:“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对曰:‘谨守祖训,不听妇言。’” |
妇谒 | fùyè | 谓通过宫廷宠信的女子干求请托。《荀子·大略》:“汤旱而祷曰:‘……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杨倞注:“谒,谓也。妇谒盛,谓妇言是用也。”《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汉 何休注:“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荣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 |
妇子 | fùzǐ | ①妻子儿女。《诗·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攻屠邺城, 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宋 王安石《白日不照物》诗:“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②泛指细民草根。《聊斋志异 席方平》斧敲斫,斫入木,妇子之皮骨皆空;鲸吞鱼,鱼食虾,蝼蚁之微生可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