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 | fǔ | ①拍:拊掌大笑。《资治通鉴 陈纪六》天与不取,恐贻后悔。前出河外,直为拊背,未扼其喉。②古同“抚”,安抚,抚慰。③器物的柄。④击。如:拊楗(击断门户的插闩;指入内偷盗);拊搏(敲击乐器);拊鼓(击鼓);拊节(击节);拊膺(捶胸);拊缶(击缶)《庄子·人间世》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聊斋志异 蛙曲》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
拊爱 | fǔài | 爱抚。《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拊背扼喉 | fǔbèièhóu | 打击要害,控制要害。本军事术语,后世拳家亦用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文苑黄华》卷六五四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新唐书·吴武陵传》与吴元济书:"前锋扼喉,后阵抚背,左排右掖,其几何而不踣邪?" |
拊背搤吭 | fǔbèièkēng |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清·王韬《跋〈同送西吉甫文〉》俄既东向并亚细亚诸国,而后拊背搤吭以薄英法,则其志可逞也。 |
拊髀 | fǔbì | 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拊髀自笑。《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汉书·冯唐传》:“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乃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宋 岳珂《桯史·稼轩论词》:“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明 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正是拊髀思颇牧,那得终军为请缨。”《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尚书令阳球常拊髀发愤曰:“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鲁迅《南腔北调集·总退却 序》:“某英雄在柏林拊髀看天。” |
拊鞠 | fǔjū | 抚育。《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佑二年》:"帝未有储嗣,取汝南郡王允让子宗实入宫中,皇后拊鞠之,时生四年矣。" |
拊劳 | fǔláo | 慰劳。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日下开门拊劳四方勤王之师,以示无间内外。”《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及(丁)进至,(宗)泽拊劳甚至,待之如故吏,(丁)进等感服。” |
拊石 | fǔshí | ①敲击石磬。②泛谓击石。明 刘基《苦斋记》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
拊手 | fǔshǒu | 拍手。表示喜悦或惊讶。《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汉书·萧望之传》:“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韩遂请与公相见……於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説京都旧故,拊手欢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晋春秋:“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宋 惠洪冷斋夜话·《负华严入岭及大雪二偈 之一》:“传闻岭下雪,压倒千年树。老儿拊手笑,有眼未曾覩。”程善之译《蒙古军歌》:“壮士拊手笑,何事多言为。” |
拊心 | fǔxīn | ①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愤。《庄子·让王》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资治通鉴 魏纪四》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仪礼·士丧礼》:“妇人拊心不哭。”晋 陆机《从军行》:“苦哉远征人,拊心悲如何!” 宋 苏轼《墨宝堂记》:“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欧血几死而仅存。”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南望九江北京国,拊心辜负总酸辛。”②抚摩胸际。 唐 长孙佐辅《古宫怨 诗》:“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谁忧郑姬谤。” |
拊心泣血 | fǔxīnqìxuè | 形容内心悲痛之极。《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心泣血之计。”《新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不垂明察,欲使忠直之臣陷谗邪之党,臣所为拊心泣血者也。” |
拊循 | fǔxún | ①亦作“拊巡”。安抚;抚慰。《荀子·富国》:“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杨倞注:“拊循,慰悦之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报吴。”南朝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勉慰痍伤,拊巡饿渴。”《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二》臣(李克用)以朝延至公,当俟诏命,拊循抑止,复归本道。宋 司马光《横山札子》:“伏望陛下且以拊循百姓为先,以征伐四夷为后。”明 归有光《通政使司张公墓表》:“至则减损户徭,拊循流亡。”②护养。《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宋 李纲《与吕相公书》:“州县残破,民力凋弊,非假以岁月,拊循整葺,未易就绪。”③训练;调度。《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宋 陈亮《酌古论·韩信》:“且信之精兵已诣荥阳,而所存者皆非素拊循之兵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史条陈》:“查北洋所练第一、二、三、四、五、六镇,均系袁世凯旧部,拊循多年,将士用命。” |
拊鹰 拊膺 | fǔyīng | 捶胸。表示哀痛或悲愤,常用于安慰人的话语。《晋书 宣帝纪》(桓)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晋·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拊膺携客泣,捶泪叙温凉。”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以手拊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野叟曝言第三十四回》:“洪赵二人,拊膺大恸道:‘吾兄死不忘君,吾二人虽生犹死。’”《聊斋志异 司训》顿足拊膺,叹恨欲死。 |
拊膺顿足 | fǔyīngdùnzú |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
拊掌 | fǔzhǎng | 拍手,鼓掌。表示欢乐或愤激。《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玉台新咏·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唐 柳宗元《答贡士沉起书》:“覩足下咏怀五篇,仆乃拊掌惬心,吟玩为娱。” 宋 苏轼《石恪画维摩颂》:“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王病随愈。”宋 苏轼《书戴嵩画牛》: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清 钮琇《觚剩·半仙》:“众为拊掌久之。”《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孙)策拊掌大笑,遂有兼并之志。 |
腑 | fǔ | ①泛指内脏器官。中医以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的总称。亦泛指内脏器官。六府: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为五藏宫府也。《白虎通·性情》俗字作腑。②喻内心,心怀。如:肺腑:泛指内脏。亦比喻内心。③腐烂的如:腑水:腐水,臭水。腑冷:腐烂散落。 |
腑脏 | fǔzāng | 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