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作动词表示置于府中。《庄子·德充符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②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③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④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官府。⑤古同“”,脏腑。

府藏

fǔcáng

①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史记·大宛列传》:“令外国客徧观各仓库府藏之积。”《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府藏完具,独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死则案堵复故。《隋书·韦师传》:“陈国府藏,悉委于师,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周历不为不多,数不为不跻,府藏不为不富。”《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晋书 惠帝纪》军人因妻略后宫,分争府藏。②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腑”,藏,通“脏”。素问·宝命全角论:“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府君

fǔjūn

①古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广陵太守陈登忽患匈中烦懣,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羣情欲府君先入廨。’”②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多用于碑版文字。唐 柳宗元《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宋 司马光《司马氏书仪·慰人父母亡疏状“先某位奄弃荣养”自注》:“无官有素契,改先某位为先丈;无素契,为先府君。”明 方孝孺《郑府君哀辞》:“洪武丁巳秋九月十日,浦阳义门八世之长郑府君年七十有二,卒于家。”③旧时对神的敬称。 唐 王度《古镜记》:“某是华山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

府库

fǔkù

旧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孟子·梁惠王下》:“君之仓廩实,府库充。”《孟子·滕文公上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周礼·天官·大府》:“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开府库,出币帛。”《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在库言库。”郑玄注:“府谓寳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府吏

fǔlì

①官吏。《淮南子·主术训》:“府吏守法,君子制义。”唐 苏颋《奉和圣制途次旧居诗》:“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②指州郡长官的属吏。南朝梁 徐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府实

fǔshí

府库中的财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宋书·良吏传序》:“及难兴陕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

府史

fǔshǐ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郑玄注:“有司,郡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隋书 帝纪卷二高祖杨坚下》又往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宋 司马光《知人论》:“谨盖藏,吝出纳,治文书,精会计,此府史之职也。”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君服》:“府史之类,即庶人在官者。”

府寺

fǔsì

①古代公卿的官舍。《左传·隐公七年》“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杜预 注:“朝而发币於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晋书 怀帝纪》宫省无复守卫,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横,府寺营署并掘堑自守,盗贼公行,桴鼓之音不绝。唐 孔颖达疏:“朝於天子,献国之所,亦发陈财币於公卿之府寺……自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②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东观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閒,府寺宽敞,舆服光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鄴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清 顾炎武《京阙篇诗》:“山陵东掖近,府寺后湖清。”

府帑

fǔtǎng

国库。《汉书 王莽传中》今厄会已度,府帑虽未能充,略颇稍给,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赋吏禄皆如制度。《汉书·匈奴传下》:“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颜师古注:“府,物之所聚也;帑,藏金帛之所也。”《南齐书·东昏侯纪》:“府帑既竭,肆夺市道,工商裨贩,行号道泣。”

府廨

fǔxiè

署。旧时对官府衙门的通称。《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及梁太祖劫唐昭宗东迁,缮理宫阙、府廨、仓库,皆全义之力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贾黄中)尝按行府廨,见一室扃鐍甚固,命发钥视之,得金宝数十柜,计其价值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未着于籍,即表上之。蒲松龄《聊斋志异考城隍》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

府学fǔxué

古代官学之一种。由府一级设立。《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是王德,是府学廪膳生员;一个叫王仁,是县学廪膳生员。

府尹

yǐn

官名。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少尹二人佐之,然不常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一》(史)弥远怒,谕府尹,使逆旅主人讥其(邓若水)出入,将置之罪,久之乃已。《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府尹听得有杀人公事,即便升厅,便叫一干人犯,逐一从头说来。

府掾

fǔyuàn

府署辟置的僚属。《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府臧

fǔzāng

同“府藏”。《梁书·王嘉传》:“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后汉书·耿纯传》:“窃见明公单车临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七》赏赐无度,竭尽府臧,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

①向下,低头,与“”相对:俯身。俯视。俯瞰。俯首。俯临。俯拾即是。俯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吾时俛而不答。宋 宋自逊《蓦山溪 自述》:“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②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③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俯允。俯念。俯恤(请求对方体恤)。俯察。俯顺。

俯察

fǔchá

①俯首察看。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三国魏 曹丕《短歌行》:“仰瞻帷幕,俯察几筵。”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宋书本纪武帝上》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南朝梁 陆倕《新刻漏铭》:“於是俯察旁罗,登臺升库。”②下察,垂察。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伏乞陛下特开睿鉴,俯察愚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圣祖仁皇帝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温旨褒奬。”

俯从

fǔcóng

敬语。听从。《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四》(王继忠)具言:“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为事。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必冀睿慈,俯从愚瞽!”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五十七回》:元帅已俯从敝邑之请,愿同盟为信。 沉德符《野获编·捐俸助工》:各衙门公疏或各官私疏以捐俸为请,主上亦欣然俯从。《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陈青﹞便道:望亲家委曲劝谕令爱俯从则个。’”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我干王遂俯从愚议,呈献圣览,荷蒙旨准刊刻颁行,爰名之曰英杰归真云。

俯伏

fǔfú

趴在地上;表示低头屈服。俯伏姿势。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俯稽

fǔjī

下察。唐 陆贽《重论尊号状》:“必也俯稽术数,须有变更,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若黜旧号以祗天戒。” 

俯就


fǔjiù


降格相就,屈尊下从。指屈己就人,讨好对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也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过来。


俯偻


fǔlǚ

头曲背。晋 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四:俯偻从命,奚恤奚喜。 薛用弱集异记·李清》东南有穴,可俯偻而入,乃弃篑游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韩)侂胄尝值生辰,(许)及之后至,阍人掩关,及之从门间俯偻而入。《明史·阉党传·张彩》彩抱案立语,(刘)宇俯偻不敢当。


俛眉 

俯眉

fǔméi

①低眉。表示谦卑﹑恭顺﹑沉痛等情状。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刘良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贤人也。”《北史·萧大圜传》:“百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俛眉躡足。”宋梅尧臣《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②谓向……低头屈服。《南史·宋本纪上》:“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俛眉猾竖,无由自效,顾瞻周道,寧不弔乎!”《梁书·武帝纪上》:“皆俛眉姦党,受制凶威。”

俯身

fǔshēn

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他抖缩着俯身到地面。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一些少女进来,以通常的俯身姿势表示敬礼。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俯拾地芥

fǔshídìjiè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东汉·班固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聊斋志异 仙人岛》念己才调,自合芥拾青紫,富贵后何求弗得。

俯拾皆是

俯拾即是

fǔshíjiēshì

fǔshíjíshì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皆是。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俯拾仰取

fǔshíyǎngqǔ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清·曾国藩《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土无寸旷,人无晷暇,俯拾仰取,宾祭有经。”

俯首


fǔshǒu

指低下头,可比喻顺从。俯首做画。俯首听命。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贾谊《新书·过秦上》:百粤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宋 苏轼《策略第五》百官俯首就位,敛足而退,兢兢惟恐有罪。清 魏源《筹海篇四》但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怀,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俯首戢耳

fǔshǒujíěr

解释见俯首帖耳。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俯首就范

俯首就缚


fǔshǒujiùfàn


fǔshǒujiùfù

就是认输的意思啊,一般比喻敌人啊或者犯人。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我军节节胜利,敌人只好俯首就缚。

俯首弭耳

fǔshǒumǐěr

解释见“俯首帖耳”。《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俯首帖耳


fǔshǒutiē’ěr

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俯首听命


ǔshǒutīngmìng

形容人驯服顺从的样子。汉·焦赣《易林·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宋·范浚《香溪集·巡幸》:“高祖必先取二人兵以自振,故能使之俯首听命,唯所指使。”

俯顺


fǔshùn

顺从。用于上对下。晋 陆云《喜霁赋》俯顺习坎,仰炽重离。 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陛下仰稽干符,俯顺人志。《清史稿·世宗纪》地方编立保甲,必须俯顺舆情,徐为劝导。

俯思


fǔsī

下念,垂思。《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晋 陆机《高祖功臣颂》:“俯思旧恩,仰察五纬。”晋 卢谌《赠刘琨诗之四》:“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俯项

fǔxiàng

低头。荀子·修身》:“行而俯项,非击戾也。”

俯囟fǔxìn

磕头。囟门。婴儿头顶前方正中顶骨未合缝的地方,也称“囟脑门儿”,指头。《西游记 第五回》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三藏俯囱作礼

俯仰

俛仰

fǔyǎng

①比喻很短的时间;随时。三国魏 曹植《杂诗七首 其四》:“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三国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其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成陈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宋 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明王慎中《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赵)忠省球议,作色俯仰。②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俯仰由人。《左传·定公十五年》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浩周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始终之本,无所据杖,故遂俛仰从羣臣议。”唐 柳宗元《箕子碑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宋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宋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词》:“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俯仰随人

俯仰由人

fǔyǎngsuírén

fǔyǎngyóurén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宋 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金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一》:“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亦作“俯仰由人”。宋振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她不会让人牵着鼻子走:作别人的奴仆,一颦一笑都俯仰由人。”

俯仰唯唯

fǔyǎngwéiwéi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俯仰无愧

fǔyǎngwúkuì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秌/秋。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

俯仰一世

fǔyǎngyīshì

很快的度过一生。言情小说《俯仰一世》。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成陈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俯仰之间

fǔyǎngzhījiān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庄子·在宥》:“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晋代 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fǔ I.

。屈身;低头。俛伏(弯下身子);俛仰(低头抬头);俛拾仰取(形容极其勤劳节俭);俛眄(斜着眼向下看);俛首(低头)。《战国策·庄辛论幸臣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史记 淮阴侯列传》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七》同列皆惕息不敢动,(吕)蒙正搢笏俛而拾其书,徐怀之而下。II.miǎn(mǐn)俛,勉励,尽力;勉强。

俛首

fǔshǒu

低头,表示服从。“俛同“俯”,俛首帖耳。·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曾公亮俛首不答,王安石以扇掩面而笑,(张)戬怒曰:“戬之狂直,宜为公笑,然天下之笑公者不少矣!”《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安(大业)惊喜,不知置词;女亦俛首,相对寂然。

俛首帖耳

fǔshǒutiēěr

驯服恭顺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