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布的宽度:面。双幅。宽幅。②泛指事物的宽度:幅度。幅员(“幅”是宽度,“”是周围。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如“我国幅员广大”)。振幅。篇幅。③边缘:边幅。④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一幅画。五幅布。

幅巾

fújīn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表示随意。幅巾在宋明时期亦是流行的头巾之一,士大夫常喜戴之。《东观记·鲍永传》:“更始殁,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后汉书 袁绍传》绍与(长子袁)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宋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金瓶梅词话 第十九回》:“西门庆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卷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鲍永、冯衍审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储大伯等,封上印绶,悉罢兵,幅巾诣河内。《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谢)尚闻其(姚襄)名,命去仗卫,幅巾待之,欢若平生。

幅裂

fúliè

谓如布幅的撕裂。应劭《风俗通 序》:“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后王莽陵篡,扰动戎夷,续以更始之乱,方夏幅裂。”李贤注:“更始无道,扰乱方内,诸夏如布帛之裂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唐 元稹《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夫古所谓销兵甲者,非谓幅裂其旗章,销鑠其锋刃而已也。”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起兵》:“纪纲废弛,九川幅裂,四海鼎沸。”

幅陨

fúyǔn

幅员。陨,通"员"。《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阈是疆,幅陨既长。毛传:“幅,广也;陨,均也。”郑玄笺:“陨,当作圆。圆,周也。”《明史卷七 成祖三》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清史稿·天文志一》测日月星辰,则穷极分秒;度舆图经纬,则徧历幅陨。

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车辐。辐条。辐(亦作“辐凑”)。辐射。诗·魏风·伐檀》:“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说文》辐,轮轑也。《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辐辏

辐凑

辐輳

fúcòu

亦作“辐凑”。集中;聚集。数不胜数。文子·微明》:“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汉书·王莽传上》:“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汉 班固《东都赋》:“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西汉·贾谊《治安策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前)秦太后苟氏游宣明台,见东海公法之第门车马辐凑,恐终不利于秦王(符)坚,乃与李威谋,赐(符)法死。《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七》(刘)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独扬州主簿吴郡张不往。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众美辐辏,表里发挥。”《资治通鉴 梁纪六》然(徐纥)无经国大体,专好小数,见人矫为恭谨,远近辐凑附之。《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唐 韩愈《南山诗》:“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三》既而米斗二百,商旅辐凑。宋 陈亮《祭妹文》:“三载之间,祸患辐辏。”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第三章第二节:“及战国之末,诸侯游士,辐辏走集,秦一一揖而入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长安是文化繁荣的都市,也是交通频繁、宾客辐凑的都市。

辐射

fúshè

①从中心向各个方 向沿直线伸展出去。②电磁波或微观粒子流(如电子流、质子流等)从它们的发射体向各个方向传播的过 程。也可以指电磁波的能量或微观粒子流本身。

:见“”。

伏地。如:《说文解字》:“伏地也。从勹畐声。”意义见“匍匐”púfú指爬行或爬,比如当兵进行训练的时候就有匍匐前进这样一个训练项目。

匐伏

fúfú

伏地;趴伏。《平山冷燕 第八回》:“冷绛雪道:‘婢则匐伏叩头,何礼之有?’” 清 陈鳣《对策》: “苏秦过洛阳 ,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谢。”《聊斋志异 续黄粱》曾(孝廉)前,匐伏请命。《聊斋志异 曾友于》但我离家久,与大令无声气之通,今即匐伏而往,徒取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