áo I.

①久煮:熬粥。熬药。②忍受,耐苦支持:煎熬。熬夜。熬炼。③古同“”。II.āo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熬白菜。

熬更守夜

áogēngshǒuyè

指熬夜。《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总理经常熬更守夜,废寝忘食地工作。”京剧《平原作战》第四场:“他们熬更守夜的够辛苦的喽!”

熬枯受淡

áokūshòudàn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人长安》杜子春渐渐卖了马骑驴,卖给了驴步走,熬枯受淡,度过日子。

熬清守谈

áoqīngshǒután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陈某不肖,将家么荡尽,赖我贤妻熬清守谈。”

熬油费火

áoyóufèihuǒ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红楼梦》第二五回:“此时贾赦、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闹得上下不安。”

áo I.同“ㄠ”,古同“熬”,煮的意思。(赣语)炼出其中油脂。爊肉(红烧肉;做红烧肉)。例句:爊盘肉呷;爊肉火不要大得,会烧焦。酒保道:“加料麻辣熝豆腐如何?”II. 炼的意思。

áo/ào

①俗作“”。漫游;闲游。敖民(游民);敖翔(遨游飞翔)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喧哗叫喊. 《荀子·强国》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欢敖。③《集解》:“敖,倨也。”《聊斋志异 封三娘》然纨袴儿,敖不足数。④傲,妄也。傲视。《孟子·离娄下》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墨子《兼爱》: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⑤通“熬”,可作使动,“使……受煎熬”。《庄子·天道》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敖仓

敖庾

áocāng

áoyǔ

秦代所建仓名。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邙山上。山上有城,秦于其中置谷仓,故曰“敖仓”。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屯据敖仓,阻河为固,乃欲运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②泛指粮仓。

敖曹

áocáo

声音嘈杂貌。《聊斋志异 白于玉》诸丽者笙管敖曹,呜呜杂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鼓钲鍠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 《聊斋志异 彭海秋》但闻弦管敖曹,鸣声喤聒。

敖惰

áoduò

傲慢怠惰。《礼记·大学》:“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明 黄绾《明道编卷一》:“於此皆得其正,则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五者皆无偏辟。”

敖倪

áoní

亦作“敖睨”。侧目斜视,骄矜之貌。《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於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成玄英疏:敖倪,犹骄矜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阁下乃敖睨一世,尚友千古,非今人所可跂及。

敖世轻物

áoshìqīngwù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敖戏

áoxì

嬉戏。《汉书 霍光传》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

敖游

áoyóu

①嬉游,游逛。《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繫之舟,虚而敖游者也。”鲁迅《文学史纲要第九篇》:“至敖游醼饮之时,则又有新声变曲。”②谓故荡。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弟曰象,敖游於嫚,舜能谐柔之。”

áo

“敖”义为“抬高”、“抬升”,引申为“抬头昂首”。“辵”与“敖”联合起来表示“昂首漫步”。本义:昂首漫步) 同本义。同“敖”。《楚辞·疾世》从庐遨兮栖迟。《后汉书·刘盆子传》犹从牧儿遨。高启《书博鸡者事》博鸡者遨于市。又如:遨乐(游乐);遨逸(遨游放逸)遨游:远游;漫游。人造卫星遨游太空。遨(áo) 出游,玩耍:游。牧儿

遨戏

áoxì

犹游戏。汉 王充《论衡·刺孟》:“夫人无故,毁瓦画墁,此不痴狂,则遨戏也。” 宋 司马光《龙图阁直学士李公墓志铭》:“兄綯教之书,严其课程而出,公遨戏自如。”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儿遨戏其中。” 《聊斋志异 书痴》因使治棋枰、樗蒲之具,日与遨戏。

遨翔自得

áoxiángzìdé

自由自在的样子。天空中那只老鹰遨翔自得,真让人羡慕。

遨游

遨逰

áoyóu

①游乐;嬉游。②漫游;游历。宋 苏轼《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③犹言奔走周旋。

áo

象声词,愁叹声,嘈杂声:嗷嗷(哀号声;非常)。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衣服嗷嗷的贵。《资治通鉴 齐纪一》小民嗷嗷,殆无生意。《聊斋志异 颜氏》而再试再黜,身名赛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嗷嗷待哺

嗷嗷待食

áoáodàibǔ

áoáodàishí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嗷然

áorán

亦作“嗸然”。哀号貌。《东观记·殇帝纪》:“国祚中絶,社稷无主,天下嗸然。”《晋书·外戚传·王蕴》:“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饉。” 宋 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不幸皇天降凶,罹此大酷,血属百口,嗸然无归,濒於沟壑者数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儿望见父,嗷然大啼,孙亦泪下。”

嗷嘈áocáo

喧杂。《红楼梦第九十回》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欧阳予倩《渔夫恨》第五场:“朦胧香雾里,眼花撩乱,笑语嗷嘈。”

áo

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短毛的家犬,主要用于看门或警戒。汉语词汇“藏獒”意思是“西藏的高头大犬”。《说文解字》:犬四尺为獒。

áo

粮库。《篇韵》五牢切,音敖。仓廒也,俗作厫。廒间(廒禀;粮仓)。唐·许浑《汉水伤稼》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明·凌蒙初《三刻拍案惊奇》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廒间。

áo I.

:见“”。II.qiāo古同“磽/硗”,坚石。

áo

①骏马。《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注:千里马也。王者乘之游敖,因曰骥骜也。 ②马不驯良,喻傲慢,不驯顺骜放(任性傲物)。骜忽。刚骜。《史记 孝武本纪》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参见“桀骜不驯”。

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淮南子·览里》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又如:鳌里夺尊(做杰出人物中的佼佼者)常用词组鳌山、鳌头

áo

“敖”义为“抬高”、“抬升”。“敖”与“鱼”联合起来表示“浮游在海面上时,背部隆起像山一般高的大型海洋动物”。本义:大型海洋动物(通名),如鲸、鲨、海龟等。鳌(鳌)áo(古)传说中的巨大海龟。另说是大鳖。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或“鳌头独占”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参见“灵鳌”。《淮南子·览里》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晋纪总论》鰲坠三山,鲸吞九服,獯入金商,穹居未央。

鳌愤龙愁

áofènlóngchóu

如鼍tuó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这是一首鳌愤龙愁音乐,你想听吗?

鳌里独尊

áolǐduózūn

意指出类拔萃。我们希望你能鳌里夺尊。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鳌鸣鳖应

áomíngbiēyīng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这两只小动物在一起时间久了,表现得非常默契,严然是鳌鸣鳖应。

鳌山áoshān

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玉漏铜壶且莫催,星桥火树彻明开。螯山高耸青云上,何处游人不看来。”宋·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宋·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鼇山。擎辇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四卷》五风楼前架起鳖山一座,满地华灯,喧天锣鼓。

鳌头独占

áotóudúzhàn

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参见“独占鳌头”。

鳌掷鲸呿

鳌掷鲸吞

áozhìjīng

áozhìjīngtūn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清·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