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 | fú | 不:弗去。弗许。自愧弗如。研读弗辍。《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叔向弗应,出不拜。《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礼记·中庸》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孟子 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先秦 韩非《自相矛盾》: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资治通鉴 周纪四》邹、鲁弗内,遂走莒。《汉书·食货志上》:“数石之重,中人弗胜。”《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秦王(姚)兴遣卫大将军常山公(姚)显迎姚详,弗及,遂屯杏城。《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刘)昱他夕每开门,门者震慑不敢视,至是弗之疑。《资治通鉴 陈纪十》隋主(杨坚)下诏曰:“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隋书》中为“恣溪壑之险”),劫夺阎闾,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官兵备边之费,尽取办于搬卖,犹惧弗给。《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一》(孔)思晦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弗禁 | fújīn | 止不住。汉 王粲《登楼赋》:“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横墜而弗禁。” |
弗堪 | fúkān | 受不了。《左传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国语·周语中》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史记·乐毅列传》愍王自矜,百姓弗堪。《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八》至尊委我以天下事,日夜寅畏,惟恐弗堪。 |
弗豫 | fúyù | 不安乐。《尚书·金縢》既克商二件,王有疾,弗豫。孔传:“武王有疾,不悦豫。”后因以称帝王有病。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仁宗弗豫,大臣不得见,中外忧恐。《清史稿·礼志二》帝弗豫,遗命罢郊配。《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一》帝(元成宗铁穆耳)尝弗豫,召同知宣徽院使图沁布哈入侍疾,一食一饮,必尝乃进。 |
佛 | fú I. | ①通“拂”。违背。《集韵》佛,戾也。或作拂。②通“拂”。逆转;拗转。《礼记·曲礼上》献鸟者佛其首,畜鸟者则勿佛也。③仿佛。指差不多;好像。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出自《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II.bì通“弼”。辅助。《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玄笺:佛,辅也。III. bó通“勃”。 兴起貌。《荀子·非十二子》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IV.参见fó。 |
佛郁 | fúyù | 不安。南朝梁·萧统《文选·潘岳〈笙赋〉》从他佛郁的表情中,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 |
拂 | fú I. | ①掸,轻轻擦过;拨动(琴弦);拂去灰尘。和风拂面。春风拂面。拭案拂坐。触碰,扣碰。唐 李端《听筝/鸣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行当浮桂櫂,未几拂荆扉。”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宋 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 游览》:“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宋 张孝祥《西江月 问讯湖边春色》:“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fú)面。”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清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李淑同(弘一法师)《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②甩,抖动:拂袖而去,拂衣而去(生气走开)。③名词:拂子。蝇拂:又名拂尘;用马尾之类制成的拂子,用以驱蝇,拂尘,俗称马尾(yǐ)甩子。旧时道士常手持之。《聊斋志异 画皮》乃以蝇拂授(王)生,令挂寝门。④违背,不顺:忠言拂耳。拂逆。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礼记·大学》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周文 申胥谏许越成》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庄子·人间世》:“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紂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东周列国志 第四回》寡人宁可失地,岂可伤兄弟之情,拂国母之意乎?《资治通鉴 唐纪十》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薛向更盐法,(王)安石主其议,而(钱)公辅谓向当黜逐,拂安石意。三人由是同日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汤思退)任情率意,凡所施为,多拂公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卿职当缴驳,事有当言,勿谓拂主上、拂宰相而不言。《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聊斋志异 柳氏子》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聊斋志异 鸽异》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0篇》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⑤指责。《庄子·徐无鬼》今乎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⑥用鞭子鞭断,砍断。《汉书 王莽传》其先至者,则拂其颈,冲其匈,刃其躯,切其肌。⑦农具连枷。《汉书 王莽传中》予之北巡,必躬载拂,每县则粟,以劝盖藏。II.bì①辅佐。参见“拂士”“法家拂士”。②矫正;纠正。 |
拂尘 | fúchén | ①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封神演义 第五回》近到滴水檐前,执拂尘打个稽首,口称:“陛下,贫道稽首了。”②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③掸除尘埃。④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
拂拂 | fúfú | ①风吹动貌。宋 吴潜《江城子 示表侄刘国华》:“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②颤动貌。③闪烁貌。④散布貌。⑤茂盛貌。 |
拂乱 | fúluàn | 违反其意愿以乱之。《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赵岐注:“所行不从,拂戾而乱之。”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府当衝会,久烦重德,天将授任,必拂乱之,增益所能尔。”明 唐顺之《与张本静书》:“僕数年来终日在疾疚拂乱之域,平日清虚意见,到此更无逃躲处。” 清 戴名世《困学集 自序》:“辛苦拂乱,神志荒惑。” |
拂面 | fúmiàn | 拂掠容面。啼泣拂面。 |
拂然 | fúrán | 愤怒貌;不悦貌。拂,通“怫”。《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呕然以偷。”《二刻拍案惊奇 卷八》:“小姬拂然道:‘凭我自主,何故阻我!’”清孔尚任《桃花扇》:史可法拂然不悦 |
拂世 | fúshì | ①违背世情。《管子·法禁》:“拂世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羣於国者,圣王之禁也。”《史记·李斯列传》:“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司马贞索隐:“拂世,盖言与代情乖戾。”《汉书·王莽传上》:“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②盖世。宋 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窃维阁下宇量拂世,业问追古,放言遣怀,剖昏出明。” |
拂拭 | fúshì | ①掸拂;揩擦。 刘向《新序·杂事二》:“(无盐女)于是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愿一见。” 《资治通鉴 宋纪五》收(刘)湛之日,(殷)景仁使拂拭衣冠,左右皆不晓其意。唐 白居易感镜诗:“今朝一拂拭,自照顦顇容。”《坛经·行由品》:“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明 刘基《从军五更转诗》:“健儿争先起,拂拭宝刀看。” 叶圣陶《城中·病夫》:“他无意识地把草帽除下,一只手从裤袋里掏出一块手巾来拂拭额上的汗。”②吹拂;掠过。巴金《春 序》:“我写完春,最后一次放下我的自来水笔,稍微感到疲倦地掉头四顾,春风从窗外进来,轻轻拂拭我的脸颊。” 峻青《秋色赋·珊瑚沙》:“长堤上面,婆娑多姿的垂柳,在风中轻轻地摆动,长长的柳丝,温柔地拂拭着洲上人家的屋顶。” |
拂水飘绵 | fúshuǐpiāomián | 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宋 周邦彦《兰陵王 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
拂席 | fúxí | 拂拭坐席。表示尊敬。《战国策·燕策三》:“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唐 韩愈《山石诗》:“铺牀拂席置羹饭,疎糲亦足饱我飢。”《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维以诗名盛於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駙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
拂袖而归 | fúxiùérguī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厌红尘,拂袖而归,为丘壑情浓,名利心灰。 |
拂袖而去 | fúxiùérqù | 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听完老李这一席话,老张气得拂袖而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
拂意 | fúyì | 违背他人之意。不合心意,不如意。《说岳全传 第三十回》几次相劝二位共图大业,皆因难拂令堂之意。今惠然肯来,真乃天助我也!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有拂意者,瞠目争辩,偏执一己之见。” |
拂郁 | fúyù | 愤闷。拂,通“怫”。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鬱,去菑患生,莫所寃告。”《花月痕第四七回》你不看痴珠一生拂郁,他却有他的精气团结,不是做了青心岛一个地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