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 fǒu I.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清 黄遵宪《今别离 其一》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II.参见bù。III.参见pī。 |
紑 | fóu | ①(衣服)鲜明的样子:《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毛传:“丝衣,祭服也。”②丝织品色泽鲜明。 |
否 | fǒu I. | ①否定:否认,否决。丟掉了,沒有了,不承認了。宋 苏轼《三槐堂铭》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②表示询问或疑问:是否,可否,能否不去。③不然;不这样:否则。II.pǐ①坏,恶,不顺利。否极泰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张浚曰:“臣闻陛下闻马足声而能知其良否。”②不通,壅塞。③同 "痞"。病症名。 |
缶缻 | fǒu | 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瓦罐。《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参见“瓦缶”,“悬缻”。 |
炰 | fǒu I. | 蒸煮:“炰鳖鲜鱼。”II. páo①炰烋(xiāo)古同“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暴怒。②古同“炮”,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 |
炰鳖脍鲤 | fǒubiēkuàilǐ | 珍美的馔食。《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郑玄笺:“又加其珍美之馔,所以极劝也。”鳖,一本作“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