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éng I.

①遇到:遇。久别重凶化吉。狭路相。《汉乐府 民歌十五从军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宋 祝穆《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②迎合,巴结:迎。君之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金主(海陵王完颜亮)恃累世强盛,欲用兵以一天下,吏部尚书李通揣知其意,遂与仲柯及右补阙马钦等,盛谈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以逢其意。II. páng姓。

逢场竿木

féngchǎnggānmù

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京师梨园》次年春,始获纵观,色艺之精,争妍夺媚。然余逢场竿木,未能一一搜奇也。

逢场游戏

féngchǎngyóuxì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凑凑热闹。宋·刘克庄《贺新郎·甲子端午》词:“忆垂髫,留连节物,逢场游戏。”

逢场作乐

逢场作趣

逢场作戏

féngchǎngzuòlè

féngchǎngzuòqù

féngchǎngzuòxì

原指卖艺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场表演。后用作随俗应酬,凑热闹的意思。你们也去逢场作乐。他爱逢场作趣,放松自己。宋·苏轼《南柯子》: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明·沈受先《三元记·开宗》:“对酒当歌须慷慨,逢场作乐任优游。”沈从文《八骏图·顾问官》:“他那神气似真非真,因为是师长的老部属,平时又会逢场作趣,这时节乘顺水船就来那么一手。”

逢恶导非

féng’èdǎofēi

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逢机遘会

féngjīgòuhuì

遭逢机会。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宋纪》:“谋取者,逢机遘会,阳施阴设,而人莫觉,宋主祖是也。”

逢机立断

féngjīlìduàn

犹言当机立断。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逢吉丁辰

féngjídīngchén

谓遇上好时运。《后汉书·班固传下》:“逢吉丁辰,景命也。”李贤注:“丁,当也。辰,时也……逢休吉之代,当封禅之时,此为天子之大命也。”

逢君之恶

féngjūnzhīè

指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宋 苏轼 《评史四十六首》:而创开西南夷逢君之恶,以患苦其父母之邦,乃复矜其车服节旄之美。宋 曹冠《念奴娇·蜀川三峡》: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第二十二卷》:“其时有个佞臣伯,逢君之恶,劝他穷奢极欲,诛戮忠臣。”

逢年过节

féngniánguòjié

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四十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一两油,二两芝麻酱,三两瓜子,半斤花生,是市民百姓逢年过节的特别供应。”

逢人说项

féngrénshuōxiàng

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唐·杨敬之《赠项斯》:“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菲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菲亚又往各处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

逢山开道

féngshānkāidào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迭桥”连用。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Féngshānkāilù

yùshuǐdāqiáo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也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时挺身而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逢时遇节

féngshíyùjié

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方才老爹说的,他是个告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替他追个像,把凤冠补服画起来,逢时遇节,供在家里。

逢凶化吉

féngxiōnghuàjí

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野叟曝言》第四○回:三月中这场大病,兀是医好,只怕逢凶化吉,还有生机。昆曲《十五贯》第七场:“若是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找人能逢,谋事能成,赌钱能赢,起个数,便知分晓。”

逢掖

fénɡyè

古代读书人穿的袖子宽大的衣服。礼记·儒行》:“丘(孔丘,编者注)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禅衣也。此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京邑四方之极,而庠序一空,弦诵寂寥,遂使逢掖皇皇市廛,敢怨而不敢议,非所以作成士气也。指儒生。唐 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足下之行,汝南周潁客又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明 宋濂《阅江楼记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指儒学。唐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纷吾本孤贱,世业在逢掖。”清 钱谦益 宋 王叔安《雅堂集 序》:“而吾所称叶生者,穷老逢掖,墓木已拱,不若膏唇拭舌之流可以助予也。”

逢迎

féngyíng

迎合。如:阿谀逢迎。王夫之《宋论·仁宗》:"不能逢迎揣摩,以利其诡遇。"《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三》时中外泰宁,帝(宋徽宗)留意礼文符瑞之事,(梁)师成逢迎希恩宠,帝本以隶人畜之,命入处殿中。宋 晏殊《破阵子词》:“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迎接;接待。《史记·刺客列传》:"太子逢迎,却行为导。"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王维《与卢象集朱家》诗:"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唐 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逢遇

féngyù

遭遇;际遇。《韩非子·问田》:“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魏书·济南王匡传》:“(任城王澄)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南朝梁 吴均《赠杜容成》诗:“一朝所逢遇,依然旧所识。”《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唐·薛曜《舞马篇》:“一朝逢遇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

féng I.

用针线连缀:缝纫。缝缀。缝制。缝补。缝连。裁缝。II.fèng①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缝子。缝隙。裂缝。见缝插针。②缝合的地方:天衣无

缝掖

féngyè

亦作“缝腋”。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儒服为章甫之冠,缝掖之衣。 《后汉书·王符传》:“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李贤注:“《礼记·儒行》:‘孔子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郑玄注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邕,鴈门缝掖有効矣”。《明史·金毓峒传》:“因言复社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 参见“缝衣浅带”。

缝衣浅带

féngyīqiǎndài

宽袖大带。古代儒者之服。亦指儒者。《庄子·盗跖》:“今子脩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成玄英疏:“制缝掖之衣,浅薄之带。”郭庆藩集释:“缝衣浅带,向秀注曰:‘儒服宽而长大。’”唐 李白《冬夜裴郎中薛侍御宴集序:“贤豪毕萃,升降有序,缝衣浅带,十有五人。”参见“缝掖”。

féng I.

形容水声。形容乐声宛转悠扬II.参见fēng。

沨沨

féngféng

象声词。宏大的声音。宋·石介庆《历圣德诗》大声沨沨,震摇六合,如乾之动,如雷之发。③水声。《玉篇》沨,水声。 ④风声。宋·司马光《潜虚》空谷来风,有气沨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