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én

①水名,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②大。汾王:大王。一说指周厉王。③汾酒,产于山西汾阳的一种酒。

汾阴

fényīn

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因在汾水之南而名。武帝时曾于此得宝鼎。战国时属魏,始建县。唐开元十年改名宝鼎县,宋改荣和县,元明清因之。《史记 孝武本纪》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

fén

①一种榆树。②古通“”,阁楼的梁:“栱嵯峨。”

枌榆

fényú

泛指故乡。南齐书·沉文季传》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岂如明府亡国失土,不识枌榆。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裴铏《传奇·赵合》知君颇有义心,傥能为归骨于奉天城南小李村,即某家枌榆 《唐 薛逢 邻相反行》百年骨肉归下泉,万里枌榆长秋草。 辛文房唐才子传·喻坦之》同时严维、徐凝、章八元,枌榆相望,前后唱和,亦多诗集。”  郑江《西溪草堂图》诗:仙源在枌榆,余胡久淹留?

枌榆松楸

fényúsōngqiū

谓怀念故乡,悼念亲人。枌榆,故乡;松楸,代指亡故的亲人。元 曾子良《水云村诗序》宋初,南丰儒家望族二,曰江楼刘氏,曰密国曾氏。我密公迨江楼公相好……至于子良之身,而江楼公之诸孙水云村起潜君埙实,来顾予于常安庄之寓舍,予不胜枌榆松楸之涕。

fén

1.作名词。①栋(屋的正梁),阁楼的栋。《说文》棼,复屋栋也。从林,分声。按,从林者,从二木也。复屋故从二木为意。复屋者,如苏俗所云,阁不可居,重屋如楼可居。②阁楼。《广雅》棼,阁也。③麻布。《周礼·春官·巾车》素车,棼蔽。2.作形容词。通“紊”wěn。纷乱,紊乱。众多错杂的。《左传·隐公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治丝而益棼之:整理丝不找头绪,越理越乱;喻做事没有条理。《尚书·吕刑》泯泯棼棼。棼然(扰乱;纷乱);棼丝(乱丝);棼烟(缭乱的烟雾);棼错(纷杂错乱)。

棼橹

fénlǔ

楼橹。古时军中用以瞭望敌军的无顶盖高台。

fén古同“鼢fén”。《韵会》符分切,音焚。人名。《左传·昭二十二年》刘献公之庶子伯蚠。《正字通》同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