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 | fán | ①苦闷,急躁:烦躁。烦乱。烦恼。烦闷。烦郁。心烦意乱。②又多又乱:不厌其烦。要言不烦。烦絮。烦琐。烦冗。烦文。麻烦。③搅扰:烦扰。烦嚣。④敬辞,表示请、托:烦劳。烦请。⑤劳。唐 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
烦费 | fánfèi | ①大量耗费。《史记·平准传》:“自是之后,严助、朱买臣等招来东瓯,事两越,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晋书·元帝纪》:“将拜贵人,有司请市雀釵,帝以烦费不许。”唐 杜甫《壮游 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宋 王安石《与陈和叔内翰简》:“久客于此,每以烦费公帑为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途中脚直供亿,烦费不赀,因大亏损。”《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间者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百姓频年服役,转输烦费。②烦琐费辞。唐 刘知几《史通·表历》:“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 |
烦惑 | fánhuò | 亦作“烦或”。①烦闷惑乱;烦躁疑惑。汉 扬雄《反离骚》:“舒中情之烦或兮,恐重华之不纍与。”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织成》:“卿果神人,早请直言,以祛烦惑。” ②指杂乱可疑的事物。 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救世之术,岂必尧舜而治哉!期於纽绝拯挠,去其烦惑而已。”《隋书·经籍志一》:“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 |
烦积 | fánjī | 郁结。《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周)瑜曰:‘然。’” |
烦襟 | fánjīn | 烦闷的心怀。《封神演义 第十二回》家将来到绿柳阴中,只见熏风荡荡,烦襟尽解。 |
烦苛 | fánkē | 繁杂苛细。多指法令。《汉书·文帝纪》:“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资治通鉴 汉纪六》吏急而壹之乎?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晋书·文帝纪》:“诸禁网烦苛及法式不便於时者,帝皆奏除之。”《晋书 王羲之传》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启国承家,修废官,举俊逸,蠲除烦苛。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哀痛丝纶切,烦苛法令蠲。”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聊斋志异 马介甫》村人执以告郡,罚锾烦苛。严复《原强》:“其自由平等以观之,其捐忌讳,去烦苛,决壅蔽,人人得其意。” |
烦渴 | fán’kě | 烦躁干渴。元 无名氏《谢金吾 第二折》:“一来是鞍马上困倦,二来是腹内烦渴。”明 刘基《苦斋记》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
烦懑 | fánmèn | ①亦作“烦满”。中医谓内热郁结之症。《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②泛指烦闷愁恼。 汉 庄忌《哀时命》:“幽独转而不寐兮,惟烦懑而盈匈。” 明 李贽《复邓石阳书》:“惟此一件人生大事未能明了,心下时时烦懑。” 清 唐甄《潜书·悦入》:“不悦则尝怀烦懑,多见不平,多见非理,色不和,言不顺。” |
烦挠 | fánnáo | ①杂乱,繁杂。《文子·上义》:“求货者争难得以为寳,詆文者逐烦挠以为急。”②烦扰,干扰。《晋书·武帝纪》:“二千石长吏不能勤恤人隐,而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浊,烦挠百姓。”宋 范仲淹《与陈水部书》:“彼此当路守任,疲于烦挠,惟勉旃自爱。” |
烦恼 | fánnǎo | ①烦闷苦恼。自寻烦恼。宋 时彦《青门饮 寄宠人》:“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②烦扰。《荡寇志》那伙鸟男女来烦恼南旺营。 |
烦壤 | fánrǎng | 谓秽杂之物。《庄子·达生》:“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成玄英疏:“门户内粪壤之中,其间有鬼,名曰雷霆。”一说,烦扰。章炳麟解故:“烦壤即烦孃。説文:‘孃,烦扰也。’” |
烦扰 | fánrǎo | ①杂乱;纷扰。②搅扰;干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晋书 武帝纪》上惟祖考清简之旨,所徙陵十里内居人,动为烦扰,一切停之。③因受搅扰而心烦。 |
烦冗 | fánrǒng | ①谓文章烦琐冗长。《文献通考·经籍十九》:“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②谓事务或心情繁杂。清 李渔《蜃中楼·煮海》:“料此时汗透酥胸,轻罗扇摇不定,芳心烦冗。” |
烦辱 | fánrǔ | ①繁杂卑贱。《周礼·秋官·司隶》:“邦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晋书·孝愍帝纪总论》:“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成妇道。”②指繁杂卑贱之事。宋 叶适《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豫算有无,乃具衣食。” |
烦数 | fánshù | 频繁;繁复。《汉书 王莽传下》数改钱货,征发烦数,军旅骚动,四夷并侵。《汉书·刑法志》:“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徵发烦数,百姓贫耗。”《北史·柳彧传》:“人君出令,诫在烦数。”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三调乐)但比他乐特为烦数耳。” |
烦琐 | fánsuǒ | ①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②烦扰。别为小事去烦琐他。《封神演义 第四十三回》吾因为国事烦琐,先王托孤之重,何日能脱却烦恼,静坐蒲团,参玄悟妙。 |
烦猥 | fánwěi | 繁杂琐碎。《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在所监司,已为烦猥,兼有内使,扰乱其中,一民十吏,何以堪命?” 《资治通鉴 魏纪六》时战 国多事,公务烦猥…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读王氏论衡,其烦猥琐屑之状,溢乎楮素之间。” 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公每谓诸史中,无如宋史烦猥,欲删润之,以成一代之书。” |
烦文缛礼 | fánwén rù lǐ | 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朱子语类》卷二四:“秦之所谓损益,亦见得周末许多烦文缛礼如此,故直要损其太过,益其欠处,只是损益得太甚。”明·唐顺之《赠宜兴令冯少虚序》烦文缛礼之疲其形,惕谗畏谴之斗其心。 |
烦细 | fánxì | 繁杂琐碎。《世说新语·政事》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南朝梁 刘孝标注:安每以厚德化物,去其烦细。宋 范仲淹《推委臣下论》圣帝明王,常精于求贤……宜乎屏烦细而广询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金主(完颜雍)谓宰臣曰:“朕尝恐重敛以困吾民,自今诸路差科之烦细者,亦具以闻。”清 方苞《序》旧史所载,事之烦细,及立文不当者,孔子削而正之,可也。 |
烦兴 | fánxīng | 不断发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时众役烦兴,军旅不息。”明 归有光《与吴刑部维京书》:“虽谤讟烦兴,而公论犹有八九。” |
烦絮 | fánxù | 杂乱不清。明·施耐庵《水浒》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赵员外重修文殊院》:话休絮烦。鲁达自此以后在这赵员外庄上住了五七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在屏风后,都听得了,不必烦絮。”清·李渔《奈何天·形变》:“他话休烦絮。” |
烦喧 | fánxuān | ①吵闹;嘈杂。 明 唐顺之《赠吴山人归自京师》诗:“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 ②杂乱喧嚣。指尘世。《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
烦言碎辞 | fányánsuìcí |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汉书·刘歆传》:“分文析字,烦言碎辞。”《醒世姻缘》第九十八回:周相公说得话也甚多,写不了这些烦言碎辞,大约与寄姐说的相同。 |
烦忧 | fányōu | 麻烦和忧患。烦恼忧愁。王充《论衡·超奇》:“州郡有忧,能治章上奏,解理结烦,使州郡连事,有如唐子高、谷子云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南朝齐 王融《敬重正法篇颂》:“翼善开贤敷教义,照蒙啟惑涤烦忧。”唐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金 元好问《西园诗》:“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戴望舒《静夜诗》:“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 |
烦郁 | fányù | ①愁闷抑郁。宋 曾巩《诸庙谢雨文》得雨应时,泽润焦枯,荡除烦郁。曹禺《雷雨 第二幕》蘩漪的脸更显得苍白,她在极力压制自己的烦郁。②浓密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唐 刘良注:“漨浡,烦郁之状。” |
烦冤 | fányuān | ①烦躁愤懑。《楚辞·九章·思美人》:“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王逸注:“忠谋盘紆,气盈胷也。”《晋书 愍帝纪》“朕以冲昧,纂承洪绪,未能枭夷凶逆,奉迎梓宫,枕戈烦冤,肝心抽裂。”南朝宋 鲍照《松柏篇》:“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唐 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宋 沉括《梦溪笔谈·权智》:“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我国暨突厥、印度、波斯诸国之妇女,其烦冤紆抑,不待言矣。”②屈折盘旋。文选·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閒,堀堁扬尘,勃鬱烦冤,衝孔袭门。”李善注:“勃鬱烦冤,风迴旋之貌。”邹阳《几赋》:“高树凌云,蟠紆烦冤。”③中医谓中气郁结。《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飱泄食减腹支满,体重烦冤抑气升。”注:“烦冤者,谓中气抑鬱不伸故也。” |
烦躁不安 | fánzàobùān | 是指情绪异常,患者自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心神不定。高热、心情不好、焦虑等均会引发烦躁不安。 |
薠 | fán |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莎而比莎大的草。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登白薠兮聘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