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 | fān | 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帆樯。帆板。 |
帆楫 | fānjí | 亦作“帆檝”。船帆和桨。多泛指船只。唐 陆龟蒙《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之二:“帆檝衣裳尽钓徒,往来踪迹遍三吴 。”清 阮元《河间》诗:“尘世那有常闲身,水催帆楫车催轮。”清 马建忠《铁道论》:“大川之梁,则施转枢以便往来之帆楫。”《聊斋志异 竹青》居数月,女以舟送之,不用帆楫,飘然自行。 |
帆樯 | fānqiáng | 船上挂帆的杆子,借指船只。船桅,桅杆。帆樯林立。可借指帆船。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韦昭《吴书》:“和之长沙,行过芜湖,有鹊巢于帆樯。”唐 白居易《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五十五回》:“望著隔江的山色,岚翠鲜明;那江中来往的船只,帆樯历历可数。”清 章静宜《京口作》诗:“楚蜀帆樯千里集,金银山寺两峯开。” 《聊斋志异 竹青》见乌友群集,相将俱去,分集帆樯。 |
帆席 | fānxí | 船帆。旧时船帆或以席为之,故称。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綃,挂帆席。”李善注:“刘熙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唐 李商隐《访秋诗》:“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容斋三笔·缚鸡行》引宋 李德远《东西船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
犿 | fān I. | 连犿:宛转,随和。《庄子·天下》“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II. huān古同“獾”。 |
颿 | fān | 疾速。如:颿风(疾风);颿颿(急速前进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楼船举颿而过肆。《注》舟船之颿,本用此字,今别作帆。周伯琦曰:马疾步也,从马风会意,借为舟颿字。又《崔豹·古今注》曹子贞马名惊颿,言疾如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