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 | àn | 昏黑:黯淡。黯然。黯黯。黯黑。形容心情忧郁。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黯兮惨悴,风悲日曛。宋 范仲淹《苏幕遮词》:“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宋 周邦彦《瑞龙吟 词》:“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清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
黯闇 | àn'’ān | 暗昧不明。宋 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然自昔抱不羣之材者,多为小人之所忌嫉;或中之以黯闇,或指之为党与,或诬之以大恶,或摘之以细故。”宋 叶适《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公争议曰:‘顷寿皇(宋孝宗)崩……精忠巨节,怫郁黯闇,何以示后世。’” |
黯黯 | àn’àn | ①光线昏暗;颜色发黑。陈琳《游览诗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南朝梁 江淹《哀千里赋》:“水黯黯兮莲叶动,山苍苍兮树色红。”唐 王昌龄《塞下曲》:“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宋 王安石《望淮口诗》:“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寒梦惊醒,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车已停住,听着窗外轻轻的一阵一阵雪花簌簌的飞转。”②隐藏不露,不显扬。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陈上美》:“文称功业黯黯,则未若腐草之有萤也。”明 归有光《戴楚望集 序》:“故黯黯以居,未敢列於当世儒者之林。”清 戴名世《再上韩宗伯书》:“田有身在卑贱,有言不信,故不得不黯黯以居,默默以处。”③沮丧忧愁貌。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唐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宋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宋 苏轼《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清 洪昇《长生殿·得信》:“黯黯愁难释,绵绵病转成。”冰心《寄小读者十五》:“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 |
黯淡 | àndàn | ①阴沉;昏暗。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②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
黯淡无光 | àndànwúguāng | 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昏暗不明亮。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瓴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杆儿了。”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四章:但是这个电报却又引起了张勋的不愉快,因为,他的十三省盟主地位因此而黯淡无光。 |
黯黮 | àndàn | ①昏暗不明,天黑。《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索儿走锺离,帝追至黯黮而还。②蒙昧;胡涂。③比喻政治腐败黑暗。④幽厉,凄切。⑤古地名。 |
黯晦消沉 | ànhuìxiāochén | 指湮没消失。蒋智由《中国之武士道 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
黯然 | ànrán | ①阴暗的样子:黯然无光。工地上千万盏电灯光芒四射,连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②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黯然泪下。神色黯然。南北朝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聊斋志异 画皮》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
黯然不语 黯然无语 | ànránbùyǔ ànránwúyǔ | 沉默的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的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黯然黯然:阴暗的样子。没有话语;没有话说。无语:没有话语;没有话说。 沉默的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的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无法表达心中的情绪 |
黯然魂销 | ànránhúnxiāo |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清 李渔《闲情偶寄 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
黯然伤神 黯然无神 | ànránshāngshén ànránwúshén |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情绪低沉,心神忧伤。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
黯然神伤 黯然伤神 | Ànránshénshāng ànránshāngshén |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从维煕《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这个满脸胡须的中年人,扫头看见了船尾妇妇,黯然神伤的目光突然发亮了。 |
黯然失色 黯然无色 | ànránshīsè ànránwúsè | 黯然:发黑的样子。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如。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邓宁《红色故乡随笔》阳光孤零零地落在街心上,也觉黯然无色。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
黯然无光 | ànránwúguāng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
黯然销魂 | ànránxiāohún | 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郭枫《且饮一杯寂寞》“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冥色里,离情别绪,黯然销魂!唐·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言黯然魂将离散者,唯别而然也。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毙。今别而散,明恨深也。” |
犴 | àn I | ①狴犴:见“狴”。②犴狱:古代乡亭的牢狱,引申为狱讼之事。亦作“岸狱”。参见“狱犴”。《聊斋志异 成仙》周(生)曰:“身系重犴,如鸟在笼;虽有弱弟,止足供囚饭耳。” II.hān驼鹿。 |
犴狱 | ànyù | ①牢狱。唐 柳宗元《吊屈原文》:“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明史·刑法志三》:“朝列清班,暮幽犴狱,刚心壮气,销折殆尽。”②指冤狱。《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先帝(宋神宗赵顼)讲求法度,爱物仁民,而搢绅之间,不能推原本意,或妄生边事,或连起犴狱,久乃知弊。清 刘大櫆《姚南青五十寿序》:“石农先生,其曾王父官大司寇,於犴狱多所平反,积阴德於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