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 | àn | ①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②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明·刘基《苦斋记》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③高傲:岸忽(傲慢)。傲岸。④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⑤古同“犴”,乡间牢狱。 |
岸谷 | àngǔ | ①高深的山谷。唐 罗隐《汉江上作》诗:“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②高傲。前蜀 贯休《宝禅师见访》诗:“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③形容人严肃刚正。《宋史·赵普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岸然 | ànrán | 严正或高傲貌。道貌岸然。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四》:“侂胄未信,谒忠定以探其意, 忠定岸然不交一谈。” 《聊斋志异 五通》一夜,有丈夫岸然自外入,按剑四顾, 婢媪尽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谈笑间,忽一伟丈夫岸然自外入,鹘睛荧荧,其貌狞丑。” |
岸然道貌 | ànrándàomào | 指严肃的神态。又“道貌岸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清·邹容《革命军》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
岸帻 | anzé | 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孔融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復与足下岸幘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幘笑咏,无异常日。”《资治通鉴 晋纪十四》(刘)隗至,百官迎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唐 白居易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当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宋 陈与义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聊斋志异 侯静山》叟起曰:“大仙至矣。” 群从叟岸帻出迎。郭沫若颂武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幘嘆雄哉!”“ |
岸芷汀兰 | ànzhǐtīnglán | 岸:河岸;芷:白芷,一种香草;汀:水边平地;兰:兰草,一种香草。北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