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罸 | fá |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罚款。罚球。惩罚。罚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
罚不当罪 | fábùdāngzuì | 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宋.张孝祥《徼驳成闵按劾部将奏》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
罚不责众 | fábùzézhòng |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
罚一劝百 | fáyīquànbǎi |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宋 欧阳修《新唐书》臣知已事不诤,然异时或有此比,要须有司论报,罚一劝百,孰不甘心。 |
罚疑从去 | fáyicóngqù | 罚: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说文》疑:惑也。从:随行,跟随。去:除掉,减掉。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
罚愿 | fáyuàn | 是指发愿。发愿,佛教用语。谓普度众生的广大愿心。后亦泛指许下愿心。元 关汉卿《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明 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文贵对天来罚愿,对天罚愿与妻身。”《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出山罚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