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说到朱温即朱全忠在京都洛阳掌控了唐昭宗李晔,一直觉得昭宗有英武之气,恐怕宫中产生变故,想要另立幼君,以谋求禅让取代,于是,朱全忠派遣判官李振到洛阳,与枢密使蒋玄晖及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原名李彦威)、右龙武统军氏叔琮等谋划于密室。

904年8月11日,昭宗在何皇后殿内,蒋玄晖选择龙武牙官史太等一百人,在夜里敲击宫门。昭宗酒醉卧床,急忙起来,穿着单衣绕柱逃跑,史太追上把他即刻杀死。12日,蒋玄晖假造诏令,称昭仪李渐荣和昭宗夫人裴贞谋杀了昭宗,应该立辉王,昭宗九子李祚为皇太子,更名李柷,代理军国政事。又假传皇后令,十三岁李柷于灵柩前即位,宫中一片恐惧气氛,不敢哭出声来。

 

朱温立十三岁李柷为帝便于掌控.jpeg

朱温立十三岁为帝便于掌控

 朱全忠听到朱友恭等杀死昭宗的消息,假装震惊,放声大哭,表演淋漓尽致,扑倒在地说:“奴才们害死我了,让我千秋万代蒙受恶名!”9月3日,朱全忠到达东都洛阳,伏在昭宗的灵柩上涕泪横流。又进见昭宣帝,自陈杀死昭宗不是自己的心意,请求讨伐乱臣贼子。接着将朱友恭贬为崖州司马,恢复原姓名李彦威,氏叔琮贬为白州司马,不久就将两只替罪羊赐令自尽。李柷将已为梁王的朱全忠加授相国,总百揆。李柷故后,世称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公元905年6月,朱全忠在亲信李振和朝廷宰相柳璨的鼓动下,将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12月,朱全忠杀人灭口,借故处死头号替罪羊蒋玄晖,让宣徽院使蒋殷诬陷蒋玄晖尝私侍太后,遣蒋殷弑太后于积善宫,并废黜太后为庶人。不久,宰相柳璨亦被贬赐死,其弟兄也被全部处死。朱全忠已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了。

907年2月开始,经过一番假意的推辞,梁王朱全忠于三月初接受了哀帝的“禅位”,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3月4日,梁王朱全忠登金祥殿,接受唐室文武百官称臣。从618年3月李渊即唐朝皇帝位于长安,到907年也是3月哀帝李柷禅让,延续了整整289年的唐王朝宣告灭亡。

 

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jpeg

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

 唐末天下大乱,朝廷失去权威,皇帝只是傀儡,节度使互相残杀,刺史州事随便被赶走,出现了一群乱世英雄,跃跃欲试,大家都做起了皇帝梦。除了黄巢在长安当了三年皇帝,还有杭州临安人董昌,河南蔡州人秦宗权也都过了一把皇帝瘾。

董昌向朝廷请求进封越王未果,大为不满,属下为满足他的贪欲,劝他称帝。895年2月,董昌据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他的部下钱镠首先反对,率兵三万直抵越州城下,将董昌围困。尽管董昌求人支援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董昌只得除去帝号,布衣出城,在押至杭州的途中被杀,其家三百余人也同时被族,还包括“大越罗平”的大官小吏一百多人。

883年,黄巢退出关中,入河南。秦宗权迎战,为起义军所败,遂降黄巢。后称帝于蔡州(河南汝南),国号大齐,以示继承黄巢之传统。秦宗权大封亲信,建立起自己的小朝廷,并分兵攻取了陕州(今三门峡市西)、洛州(今洛阳)、郑州等20余州,一时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集团。887年朱全忠指挥四镇军马,在汴州城北郊的边孝村向秦宗权发起进攻,大破秦军,杀两万余人,秦宗权乘夜逃跑。经此一战,秦宗权实力大损,只得归缩回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888年,朱全忠集中力量围攻蔡州。经过长达数月的围困作战,十二月,秦宗权被朱全忠部将执送汴州。889年初,朱全忠又将其槛送京师。唐昭宗受俘之后,命令京兆尹孙揆将其斩首。

皇帝不是好当的,朱温的条件确实好于黄巢、董昌和秦宗权,因为他把唐廷的皇帝废了。但是,众多军阀能够向他北面称臣吗?除了前篇叙述过的李克用、李茂贞两大势力集团以外,还有淮南杨行密,两浙的钱镠蜀王王建,他们都是实力雄厚的乱世枭雄。经验云:“势侔则衅生”,意思是说“势均力敌就要生出事端”。这些人物相互忌惮,互不服气,天下岂能罢休安定。

淮南杨行密,庐州合肥人,幼时丧父,家庭贫困。874年―879年,江淮造反群起,杨行密因参加造反被抓获。他胆大有种,斩下军吏的首级,趁此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占据庐州。占地即为王,883年,唐朝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后来杨行密打败淮南都知兵马使毕师铎进入扬州,后又围困并进入宣州。

889年,唐朝拜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派部下进攻浙西,攻取苏州、常州、润州;891年,攻取滁州、和州;892年,攻取楚州;同年8月,唐朝拜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又派田頵等人四出攻掠,自淮河以南、长江以东各州都被攻下。为了共同对付朱全忠,杨行密联合李克用部下李承嗣山東兗州节度使朱瑾击败了朱温。901年,杨行密派李神福攻浙江钱镠,战于临安,大败钱镠军,擒获钱镠的将领顾全武而归。905年11月,南吴国的第一帝杨行密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其长子杨渥继立,作为南吴国的第二帝继续与朱温对抗。

 

南吴太祖杨行密.jpeg

南吴太祖杨行密

杭州临安人钱镠消灭了在两浙称帝的董昌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节度使、中书令,并赐铁券。902年,钱镠被封为越王。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吴越官员都劝钱镠不要接受梁朝册封,也有部下认为应兴兵讨伐朱温。钱镠觉得条件还不成熟,暂时不想和朱温直接对抗,于是接受梁朝册封,目的是为了积蓄力量寻找做孙权称霸江南的机会,后来成为吴越国的开国国君。

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jpeg

 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

 王建,河南许州舞阳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后到忠武军从军。881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击退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王建是都头之一。

884年王建领刺史,后入蜀,面见唐僖宗,被宦官田令孜收为养子。唐僖宗将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885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命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宿卫宫中。不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联合河东军进犯长安,唐僖宗逃往陕西凤翔。886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负责保护玉玺。逃亡途中,山中栈道被烧毁,王建拉着僖宗的马,冒着烟火突围而出。在休息时,唐僖宗枕着王建的腿睡着了,睡醒后,又将自己的御衣赐给王建。

田令孜担任西川(今四川中西部的一部分)监军,王建因为是其养子,被外放为利州刺史。900年,王建兼任中书令,东川、信武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赐爵琅琊王。901年,王建被改封为西平王。902年,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归降王建,王建终于得以兼并山南西道

903年,王建夺取(今重庆奉节东)、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庆忠县)和万州(今重庆万县)。不久,王建进爵蜀王西川诸将劝节度使王建乘李茂贞衰弱的机会,攻取凤翔。节度判官冯涓认为大梁朱全忠、晋阳李克用两虎相争,势不两立,如果朱全忠、李克用的两支军队合而为一,发兵攻蜀,诸葛亮再生,也是不能抵挡的。凤翔是蜀的屏障,不如与李茂贞和睦亲善。不久,朱温弑唐昭宗,立唐哀帝,并迁都洛阳。但王建仍使用唐朝的天复年号,并在成都设立行台,自行任命官员。906年,王建取归州(今湖北归县),占有三峡之地,一直与朱温的汴梁政权对抗,后来成为前蜀的开国皇帝。

 

从%22贼王八%22到前蜀的开国皇帝.jpeg

"贼王八"到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

以上叙述的仅是众多乱世军阀的典型人物,当时的整个中国南北大分裂,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皇帝簇生的五代十国大动乱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