ēn

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恩赐。恩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开恩。


恩爱

ēn’ài

亲热,夫妻之间的亲热和情爱,也指深厚的感情。唐 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恩爱夫妻

ēn‘àifūqī

恩:亲爱。指相亲相爱的夫妻。汉 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1回:“恩爱夫妻抛弃,孝慈父子分离。”


恩不放债

ēnbùfàngzhai

对亲人不宜放债。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恩宠

ēnchǒng

恩惠与宠爱。《汉书 王莽传》公卿大夫多称之者,上乃加恩宠,置使家,中黄门十日一赐餐。


恩仇

ēnchóu

恩情和仇怨。生死恩仇录。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恩贷

ēndài

施恩宽宥。多用于帝王。《汉书·王欣传》今复斩一欣,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晋书 武帝纪》“每陈事出付主者,多从深刻,乃云恩贷当由主上,是何言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忠义之士,奋身效命,有司略不加省,弃职者顾以恩贷,死事者反不见录。


恩德

ēndé

恩惠,恩情,恩义。宋 欧阳修《纵囚论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恩德如山

ēndérúshān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你对我恩德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恩典ēndiǎn

古典文学中是指从神或是人而来的各种礼物,或吸引人注意的美事,甚至包括人所羡慕的特性。亦指帝王按定制给予臣子的恩赐和礼遇。也泛指恩惠。《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只是夫人随身侍婢还来不齐,既蒙恩典,愿得尽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二回》题本上去,亏得皇上的恩典,没有交部。


断义绝

恩断意绝

ēnduànyìjué

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恩爱爱

ēnēnàiài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高阳《胡雪岩全传 平步青云》上册:“这面恩恩爱爱,那面凄凄凉凉,日久天长,一定会有气淘。”


恩恩相报

ēnēnxiāngbào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恩恩相报何时了,就此打止吧。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恩恩怨怨

ēnēnyuànyuàn

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金玉舟《赵匡胤》第一章:“这将相之间的恩恩怨怨,还是尽量和解为妙。”


恩分

ēnfēn

恩情;情分。《魏书·符坚传》:“朕於卿恩分如何,而於一朝忽为此变?” 唐 李白《行路难诗》:“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恩府

ēnfǔ

指恩地,师门。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 卷下》以恩地为恩府,始於唐马戴。戴大中初为掌书记於太原李司空幕,以正言被斥,贬朗州龙阳尉。戴著书,自痛“不得尽忠於恩府,而动天下之浮”。宋 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荆阃吕武忠文德,平时事公谨,书缄往来,必称恩府,而自书为门下使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徐)晞稷至,以恩府称(李)全,恩堂称(杨)妙真。


恩高义厚

ēn’gāoyìhòu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恩顾

ēn’gù

谓尊长所给予的关心照顾。《周书·艺术传·姚最》:“宣帝嗣位…… 最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旧唐书·萧嵩传》:“露布至,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官一子,恩顾第一。”宋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感蒙泰山恩顾,可知是好!”郭沫若《高渐离第二幕》:“吓吓吓,所以还要请十八皇子恩顾恩顾啦。”


恩纪

ēnjì

犹恩情。《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先主至京(口)见权,绸缪恩纪。


恩将仇报

ēnjiāngchóubào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恩将恩报

ēnjiāngēnbào

为人有恩惠于我,我定当用恩惠去报答他。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风。《西游记》附录:“龙王叫将尸抬来,放在面前,仔细一看道:‘此人正是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谋死?常言道:恩将恩报。我今日须索救他性命,以报日前之恩。’”

恩结

ēnjié

谓以恩惠相待。《后汉书·吴祐延笃等传赞》:“吴翁温爱,义干刚烈。延史字人,风和恩结。”《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慕容垂,燕之戚属,世雄东夏,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咸有奉戴之意。《晋书·周谟传》:“臣亡兄顗 ……重蒙宠授,忝位师傅,得与陛下揖让抗礼,恩结特隆。”


恩眷ēnjuàn

指皇帝的恩宠眷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七回:“只愿儿子们托老太太的福,过了些时,都邀了恩眷,那时竞竞业业的治起家来,以续前愆。”


恩绝义断

ēnjuéyìduàn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恩科

ēn’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雍正十三年九月庚申,开乡会试恩科。《清史稿卷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颁赦诏,开恩科。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0篇》(曾国藩)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居于湘乡会馆,科举之路一波三折。


恩赉

ēnlài

恩赐。《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真宗不欲违其意,俟其还,优加恩赉。明 张四维《双烈记·宠赐》臣妾过蒙恩赉,不胜荣幸。《清史稿·诸王传一·傅喇塔》(兴兆)袭辅国公,事高宗 ……屡荷恩赉。《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其自王公以下,中外臣僚,并加恩赉。


恩礼

ēnlǐ

旧谓尊上对下的礼遇。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慕容)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符坚)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宋 欧阳修《归田录 卷一》真宗好文,初待大年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渐衰。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四十七回》孟明荐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并有贤德,国中称为“三良”。公皆拜为大夫,恩礼甚厚。清 吴敏树《先考行状》府君待诸孤弟,尤有恩礼。《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朕崇尚德教,蠲涤烦苛,大小诸臣,咸被恩礼。


恩荣

ēnróng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晋书·苻坚载记上》蒙陛下恩荣,内侍帷幄,出总戎旅。南朝宋 谢灵运《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唐 白居易《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恩荣并济

ēnróngbìngjì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恩若再生

ēnruòzàishēng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恩山义海

ēnshānyìhǎi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晓得胡生命在旦夕,到底没有好的日子了,两人恩山义海,要做到头夫妻。”


恩赏

ēnshǎng

朝廷的赏赐。《后汉书·彭宠传》:“又自以与耿况俱有重功,而恩赏并薄,数遣使要诱况。”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恩赏不节,赋歛无度,人情惨怨。”(宋高宗)下诏曰:所有三月六日赦书应干恩赏等事,令有司疾速施行。《红楼梦 第五三回》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


恩赦ēnshè

指帝王登极等大庆时,下诏赦免罪犯。《清史稿·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别。历朝登极、升祔、册迁皇后、皇上五旬以上万寿、皇太后六旬以上万寿及武功克捷之类,例有恩赦……恩赦死罪以上俱免,恩旨则死罪已下递减。”


恩深爱重

ēnshēnàizhòng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京剧《白蛇传》第16场:“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夫妻重聚。”


恩深法驰

ēnshēnfǎchí

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恩深似海

ēnshēnsìhǎi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恩深义重

ēnshēnyìzhòng

指恩惠、情义极为深重的意思。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陈大郎思想蹉跎了多时生意,要得还乡。夜来与妇人说知,两下恩深义重,各不相舍。”


恩甚怨生

ēnshènyuànshēng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不必过多施恩给他,小心会恩甚怨生。《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


恩施

ēnshī

①施恩,恩赐。《史记·儒林列传》:“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汉书·王莽传上》:“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后汉书·桓帝纪》:“州郡检查,务崇恩施,以康我民。”唐 薛用弱《集异记·丁岩》:“虎於陷中,踊跃盘旋,如荷恩施。”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词》:“革命百年成与败,自由岂是恩施得?”②指恩惠。《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


恩数

ēnshù

指朝廷赐予的封号等级。宋 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今又俯临葬礼,尚阙褒封,祭奠之间,志述之际,乏兹恩数。”《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五》近降指挥,以司马光等各加追贬,其首尾附会之人,亦稍夺其所得恩数。(so宋高宗赵构)诏:“苏轼追复端明殿学士,尽还合得恩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稍出一语,斥而去之,不异奴隶,皆褫其职名,阁其恩数,犹庶官云。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今参知政事恩数比门下中书侍郎,在尚书右丞之上。”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或纂修功多,及书成,以事故去,则不沾恩数。”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同是冢臣恩数异,伤心非复定陵年。”


恩同父母

ēntóngfùmǔ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


恩同山岳

ēntóngshānyuè

犹“恩重如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恩同再生

恩同再造

ēntóngzàishēng

ēntóngzàizào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白安道:“小人主人待小人如同骨肉,实在是恩同再造。”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五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恩威并济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恩威并重

恩威并著

ēnwēibìngjì

ēnwēibìngxíng

ēnwēibìngyòng

ēnwēibìngzhòng

ēnwēibìngzhuó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宋·周密《齐东野语·文庄论安丙矫诏》为朝廷计,宜先赦其矫诏之罪,然后赏其斩曦之功,则恩威并用,折冲万里之外矣。宋·洪迈《容斋续笔·下第再试》:“上怒斩之,同保九辈永不得赴举。恩威并行,至于如此。”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陈白尘、贾霁《宋景诗》十九:我一向倒是恩威并重,以德服人的。


恩渥

ēnwò

谓帝王给予的恩泽。《后汉书·蔡邕传》:“臣被蒙恩渥,数见访逮。”《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魏)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 张固 《幽闲鼓吹·潘炎》:“潘炎侍郎,德宗时为翰林学士,恩渥极异。”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序》:“吾以布衣起家至方伯,承两朝恩渥,不可胜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忠佞异议》:“执笏弹冠,相庆处九重恩渥。


恩信

ēnxìn

①恩德信义。《汉书 王莽传中》西域诸国以莽积失恩信,焉耆先畔,杀都护但钦。②犹宠信。


恩义

ēnyì

恩情道义。汉《古诗 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恩谊

ēnyì

恩德情谊。《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此行一则感老爷昔日恩谊,二则见公子穷途孤弱,故护送前来。《明史 卷十一 景帝》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清 姚鼐《章母黄太恭人墓志铭》祀先人,周亲旧,应宾客,皆有恩谊。


恩意

ēnyì

情意,恩情。《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郑玄注:“聘义所谓时赐无常数,由恩意也。”《汉书 王莽传》于是莽人人延问,致密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唐 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好乐后进,及门接引,皆有恩意。”明 宋濂《东轩集 序》:“与人交,煦煦有恩意,君子贤之。”


恩荫

ēnyìn

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得到恩惠,受到荫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恩有重报

ēnyǒuzhòngbào

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恩逾慈母

ēnyúcímǔ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恩遇

ēnyù

指优惠的待遇。唐 高适《燕歌行》:“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


恩怨

ēnyuàn

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仇恨。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清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恩怨分明

ēnyuànfēnmíng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太多情况下,我们做不到恩怨分明,因为有利益的牵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恩怨了了

ēnyuànliǎoliǎo

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恩泽

ēnzé

恩:感恩、恩赐。泽:水源、润泽。恩泽:恩惠赏赐。恩泽比喻恩德及人,像雨露滋润草木。旧时常用以称皇帝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汉书 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汉书 王莽传》太后秉统数年,恩泽洋溢,和气四塞,绝域殊俗,靡不慕义。三国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唐·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三十一》故追复观文殿学士赵鼎,特与致仕恩泽四名。


恩诏ēnzhào

帝王降恩的诏书。晋 羊祜《让开府表》:“臣伏闻恩詔,拔臣使同台司。”《南史·王藻传》:“若恩詔难降,披请不申,便当刊肤剪髮,投山窜海。”《水浒传第八十二回》一封恩诏出明光,共喜怀柔迈汉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卜子修如奉恩詔一般,才敢把第二条腿拿了进来,顺手关上车门。”


恩重丘山

ēnzhòngqiūshān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恩重如山

ēnzhòngrúshān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谢不尽。


恩重泰山

ēnzhòngtàishān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恩主

ēnzhǔ

指对人有恩德的领主、财主、业主、地主施主等。《聊斋志异 花姑子》此非他,是吾恩主。婆子不能行步,可唤花姑子来酾酒。


ēn

工业上从分馏煤焦油所得蒽油馏分中用结晶法分出粗蒽,再经升华提纯。高纯度蒽可用作闪烁计数器的闪烁剂


ēn瘦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杂志》“奀,人瘦弱也”。也引申为人名用字。陈残云《香飘四季第二章》瘦的叫林奀,比盛伯稍为年轻,人们唤他“奀叔”,一个诚实的老蕉农。

èn

(用手)按:摁门铃。摁喇叭。摁图钉。用手按压:摁扣。摁钉。摁电铃。


éng I.

表示疑问。嗯?你怎么不说话啦?你说什么?嗯?II. ěng 表示不以为然或出乎意料。嗯,没有那么严重吧!嗯,怎么会呢!III. èng表示应诺。嗯,就照你说的办。(在电话中)嗯,嗯,你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