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

短时间:尔。然。顷。俄见。《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七》唯有西域,俄复内属。《资治通鉴 晋纪八》俄知其诈,相与诛(皇甫)昌。《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是岁,分交州置广州,俄复旧。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六》既而(韩)世忠为敌所围,乃按甲不动,俄麾其众曰:视吾马首所向。奋戈一跃,已溃围而出,不遗一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有四人往林中设伏,金兵既入,强弩俄发。

俄而

é’ér

亦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鄴,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晋书 文帝纪》(诸葛)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俄而(樊)世入言事,坚谓(王)猛曰:“吾欲以杨璧尚主,璧何如人也?”“是岁,有大风从西南来,俄而晦冥,恆星皆见。”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唐 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綣繾,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蠣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茅盾《子夜 四》:“一缕黑烟也从宏昌当的更楼边冲上天空,俄而红光一亮,火头就从浓烟中窜出来。”《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俄且

éqiě

即将,不久将要。荀子·荣辱》:“告之示之,靡之儇之,鈆之重之,则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僴也,愚者俄且知也。”

俄顷/俄倾

éqǐng

片刻,一会儿。《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宋 杨万里《昭君怨》:“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瑞澂/澄以闻,诏嘉其弭患初萌,定乱俄顷,命就擒获诸人严鞫,并缉逃亡。

俄延

éyán

延缓,耽搁。元 杨梓《霍光鬼谏 第一折》:“休那里俄延岁月,打捱时光。”《水浒传 第八回》:“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郭沫若《访日杂咏·别须和田》:“寄语贤主人,奋起莫俄延。”

é

嵋:山名,在中国四川省。亦作“峨眉”。②高:峨峨冠博带。巍。嵯。可表示戴高高的帽子。南朝齐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明 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参见“峨冠”。

峨峨/峩峨

éé

高貌。晋 徐干《室思》:“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盛壮,盛美。 苏轼《李思训画 长江绝岛图》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峨峨汤汤

éétāngtāng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峨峨洋洋

ééyángyáng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宋·苏轼《山坡阤行》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于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峨冠

éguān

亦作"峩冠"。高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六》峨冠于于,而每见大夫之乏使。元 无名氏《渔樵记 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妆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魏学洢《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聊斋志异 柳秀才》(沂令)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

峨冠博带

éguānbódài

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后来人们引用“峨冠博带”(高帽阔带)比喻穿着礼服。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峨嵋/峨眉

éméi

①峨嵋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唐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絶峨眉巅。” 白居易《长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又山东、河南、安徽、福建、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安徽《当涂县志》:据牛渚绝壁,大江西来,天门两山(即东西梁山)对立,望之若峨眉然。

é

①女子姿容美好:眉。娥娥(美好的样子)。②美女:娇。宫

娥眉

éméi

细长而弯的美丽的双眉  漂亮的女人,美女。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娥眉秀目

éméixiùmù

美女的细长和弯曲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朱熹释“蛾”为“蚕蛾”;《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洪兴祖补注引师古云:“蛾眉,形若蚕蛾眉也。”蒋骥注:“蛾眉,眉之纤曲如蛾也。”虽然据王先谦说,三家诗“蛾作娥”,但今只存毛诗,而且就“螓首”与“蛾眉”对举言,似也以作“蛾”为是。只要读过这些典籍的人,恐怕很难容易接受“蛾眉”这样一个词形的废止。唐·李白《怨情》:“美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娥皇女英

éhuángnǚyīng

娥皇、女英:传说唐尧的两个女儿,均嫁给虞舜为妻。比喻姊妹同夫。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于是尧妻之二女。”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当日娥皇女英,又何曾听得他分过彼此。”

é I.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子。飞扑火。②蛾眉。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绿。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聊斋志异 连城》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II.古同“”。

蛾儿

éér

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蛾绿

élǜ

①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颜料。亦借指墨。唐 颜师古《大业拾遗记》:“絳仙(吴絳仙)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緑。”宋 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时闻五斛赐蛾緑,不惜千金求獭髓。”②借指女子的眉毛。宋 姜夔《疏影词》:“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緑。”清 陈维崧《东风齐着力·花朝词》:“春困初浓,春愁难妥,又是花朝。虾鬚半轴,蛾緑不曾描。”③借指黛色的山。唐 李贺《兰香神女庙诗》:“幽篁画新粉,蛾緑横晓门。”宋 王易简《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词》:“因君凝竚,依约吴山,半痕蛾緑。”④一种淡黄绿色。陈炜谟《狼筅将军》:“无数的纸条:腥红,豹黄,蛾绿,蟹青,鸦蓝,鹭白,乌黑各种颜色,代表自由,平等,正义、人道,勇敢,冒险,进取各种精神。”

蛾眉

éméi

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美女的代称。宋 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词》:“长门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妬。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③指蛾眉月。④喻指远山。⑤指飞蛾。⑥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和蛾眉而得名。宋 韩元吉有《霜天晓角 题彩石蛾眉亭》词。

蛾眉倒蹙

凤眼圆睁

éméidàocù

fèngyǎnyuánzhēng

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蛾眉皓齿

éméihàochǐ

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72回:“后跟一位少妇,蛾眉皓齿,杏眼桃腮,手帕缠头。”

蛾眉曼睩

éméimànlù

曼睩:明亮转动的眼睛。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战国楚 屈原《楚辞 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清 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蛾眉曼睩分明在,孤负琴心已十年。”

蛾眉螓首

éméiqínshǒu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明·孙仁孺《东郭记·为人也》此时宫嫔在前,蛾眉螓首,巧笑倩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