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ó

①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词夺理。②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③冲开:夺门而出。④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⑤晃动:光彩夺目。⑥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⑦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夺服


duófú

谓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桓焉传》逾年,诏使者赐牛酒,夺服,即拜光禄大夫,迁太常。《新唐书·张俭传》时俭以母丧,夺服为使者抚纳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大奸嗜权,巧营夺服;陛下奋独断而罢退之,是矣。

夺眶而出


duókuàngérchū

形容泪水迅速的流出来。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那忍住了半天的酸泪夺眶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夺门


duómén

破门﹐奋力冲开门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夺门而入。《明史.英宗后纪》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等以兵迎英宗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英宗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

夺门而出


duóménérchū

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夺其谈经

duóqítánjīng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夺气


duóqì


挫伤锐气;丧失勇气。《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张辽)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段)文鸯力竭被执,城内夺气。《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桓)温使故赵将李述徇赵、魏,(悉罗)腾又与虎贲中郎将染干津击斩之;温军夺气。《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七》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宋书 本纪武帝上》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 斩其大帅姚盛。《梁书·曹景宗传》:“景宗等器甲精新,军仪甚盛,魏人望之夺气。”唐 独孤及为江东节度使奏破馀姚草贼龚厉捷书表:“贼众夺气,不知所守。”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军士夺气,望风解体。

夺情


duóqíng

①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陈书 卷二十七 姚察传》修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四》时有官居丧者,往往夺情起复。《儒林外史 第七回》官小,与夺情之例不合。这夺情,须是宰辅或九卿班上的官。或作“夺礼”。②违背情理。如:“倘有夺情之举,易激起公愤。”《明史 卷二十 神宗一》(万历五年)冬十月乙巳,以论张居正夺情,杖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罢黜谪戍有差。

夺人

duórén

①犹损人。《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初刻拍案惊奇 卷四》某官性诡谲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帝(宋孝宗)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恭俭者修身之本,朕尝以此语东宫也。②犹动人。《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今若夺人沮众,何必交州讨贼,问罪之师,即回有所指矣。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 序》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夺人的力量。参见“先声夺人”。

夺人所好

duórénsuǒhào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夺胎换骨

duótāihuàngǔ

夺别人之胎以转生;换己之凡骨为仙骨。本道家语。后比喻学习前人文学艺术的立意和技巧以创新。也比喻重新做人。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 换骨夺胎法》引黄庭坚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清 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诗:安知夺胎换骨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

夺职

duózhí

削职;免职。宋 沈括《梦溪续笔谈》独三司使李谘夺职,谪洪州。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文公谥议》寻以论者诋为伪学夺职,而公亦继以下世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知建宁府吴潜夺职,以台谏论之也。《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以塔齐布署湖南提督,曾国藩夺职剿贼。

夺宗

duózōng

《汉书·梅福传》:“诸侯夺宗,圣庶夺适。”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夺宗,始封之君尊为诸侯,则夺其旧为宗子之事也。”后称夺取嫡长子地位为“夺宗”。《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隋书·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duó I.

①丈量;计算。《孟子·梁惠王上》:“度,然后知长短。”《新唐书·辛替否传》:“今计仓廪,度府库,百僚共给,万事用度,臣恐不能卒岁。”明归庄《题福源寺罗汉松》诗:“大二十围高难度,攫拏天际如虬龙。”②推测;估计。忖度;测度;度空儿。参见“以己度人“。《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度不能脱。”汉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宋 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某窃自度,守一州尚不足以胜任,任有大于一州者,固知其不胜也。”③图谋,谋划。引申为设计。《史记 孝武本纪》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国语·晋语四》:“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重之以周邵毕荣,亿宁百神,而柔和万民。”韦昭注:“度,亦谋也。”④投,装填。《诗·大雅·绵》:“度之薨薨,筑之登登。”郑玄笺:“度,犹投也。”⑤通“剫”。砍木;削治木料。《诗·鲁颂·閟宫》:“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马瑞辰通释:“度者,剫之省借。”《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杨伯峻注:“度音踱(入声),《尔雅·释器》郭璞注引作‘剫’,治木谓之剫。”⑥用同“庹”。成人两臂左右平伸的长度。《红楼梦 第一○五回》:“倭缎三十二度,洋呢三十度。”清黄生《义府·冥通记》:“度,待落切。今人以横展两臂为一度。”⑦按曲谱唱。《聊斋志异 凤阳士人》士人笑曰:“卿为我度一曲,即当饮。” II.参见dù。

度长絜大

duóchángxiédà

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帝(赵光义)曰:“卿(陈恕)等清而不通,专守绳墨,终不能为国家度长絜大,剖烦析滞。”

度德量力

duódéliànglì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第三十一回》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个不留神,误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度德量力,退了下来。

度己以绳

duójǐyǐshéng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度义

duó

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duó

慢慢地走:方步。去。

踱来踱去

duóláiduóqù

指慢慢地走来走去,来回走动。《红楼梦.第三七回》:宝玉背著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