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 | dùn | ①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马上意识到)②叩,跺:顿首再拜。《聊斋志异 念秧》吴亦启户出,顿大怒詈。③处理,设置:安顿。整顿。④疲乏:困顿。劳顿。《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续资治通鉴宋纪五十六》(杨)察勤于吏职,痈方作,犹入对,商榷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⑤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⑥次:三顿饭。⑦古同"钝",不锋利。注:冒顿单于中冒顿读音为mòdú。西汉·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⑧倒下,跌倒。《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庶几兵力不顿,可以万全。⑨姓。 | ||
顿踣 | dùnbó | ①跌倒。《后汉书·陈忠传》:“老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僕从,人数百匹,顿陪呼嗟,莫不叩心。”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②引申为困顿。金 元好问《中州集·溪南诗老辛愿》:“迫以飢冻,又不得不与世接。其枯槁憔悴,流离顿踣,往往见之于诗。” | ||
顿次 | dùncì | 指驻扎。《金史·陈规传》:“及率之应敌,在途则前后乱行,顿次则排门择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以此责其畏法死事,岂不难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辽主谕有司:“先期行幸顿次,必高立标识,令民勿犯。此闻低置其标于深草中,利民误入,因之取财。自今有复然者,以死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然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chún,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 | ||
顿挫 | dùncuò | ①疾病于其早期阶段即停止发展。感冒的顿挫。②噪音的一般或特殊的节奏变换。③(语调、音律等)停顿转折。抑扬顿挫地说。④挫折。常遭顿挫。⑤节奏明朗。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 | ||
顿挫抑扬 | dùncuòyìyáng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鲁迅《集外集 序言》但这是当时的风气,要激昂慷慨,顿挫抑扬,才能被称为好文章。 | ||
顿递 | dùndì | 置备酒食邮驿以供军用谓之顿递。《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元年》:"李克用牒河东,称奉诏将兵五万讨黄巢,令具顿递,郑从谠闭城以备之。"胡三省注:"缘道设酒食以供军为顿,置邮驿为递。"《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三》(宋高宗)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钱伯言为枢密直学士,充巡幸提点钱粮顿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帝发建康,遣户部侍郎叶份先按视顿递。" | ||
顿伏 | dùnfú | 犹跌倒。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二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 《资治通鉴 晋纪一》吴主大会群臣,(王)蕃沈醉顿伏。唐 卢照邻《五悲·悲才难》:“虽有晏婴、子产,将顿伏於閭巷。” | ||
顿腹之言 | dùnfùzhīyán | 犹言肺腑之言。《金瓶梅词话 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 ||
顿纲振纪 | dùn’gāngzhènjì |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 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 ||
顿撼 | dùnhàn | 摇动颠簸。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狞飙搅空衢,天地与顿撼。"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顿撼,摇撼也。言狞飙之起,天地亦且摇动也。"宋 秦观《与苏黄州简》:"但虑道途顿撼,起居饮食之失常,是以西乡悯悯,有儿女之怀,殆不能自克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庚午,帝发道中,望几筵轝辇在前,恐趣行顿撼,驻马久之。" | ||
顿积 | dùnjī | 犹留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敌践荆襄,士马溃失,诸郡月运钱粮,请下湖广总所具实来上,按月督趣,通前顿积,以备收复招募之用。清 胡式钰《语窦》顿,留顿也,顿积也。沈约撰《宋书》,书宋世祖(孝武)、太宗(明帝)诸鄙渎事,齐主曰:“孝武事迹不容顿,尔我昔经事明帝,可思讳恶之义。” | ||
顿具 | dùnjù | 指摆设的器具。《隋书·张衡传》:“江都丞王世充又奏(张)衡频减顿具。” | ||
顿绝 | dùnjué | 顿然断绝。《周书·韦夐传》:“朝脯奠食,於事弥烦,吾不能顿絶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西游记第三十回》他(白马)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作龙,驾起乌云,直上九霄空里观看。 | ||
顿开茅塞 | dùnkāimáosè | 顿:立刻。茅塞:被茅草塞住。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也作“茅塞顿开”。《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顿开茅塞。参见“茅塞顿开”。 | ||
顿口无言 | dùnkǒuwúyán |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这件事不要来问我,你去同你令爱小姐商量。冒得官听了,顿口无言。” | ||
顿口拙腮 | dùnkǒuzhuōsāi |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 ||
顿落 | dùnluò | 犹跌落。《水浒传第一○九回》只见一条血颡光连肉,顿落金鍪在马边。《花月痕第十三回》:“剑秋一见面,也怪釆秋,言道:‘愉园声价,从此顿落了。’” | ||
顿仆 | dùnpú | 犹跌倒。陆贾《新语·本行》:“及閔周室之衰微,礼义之不行也,厄挫顿仆,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顿仆,颠倒而僵仆也。”即死亡。《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新唐书·李渤传》:“时敬宗晏朝紫宸,入閤,帝久不出,羣臣立屏外,至顿仆。” 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緑婴在母旁,展足傚之,顿仆而啼。” | ||
顿丘 | dùnqiū | 顿丘,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
顿辱 | dùnrǔ | 谓揪头顿地使受辱。《汉书·贾谊传》:“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北齐书·孝昭元后传》:“始渡汾桥,武成闻后有奇药,追索之不得,使阉人就车顿辱。”《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嵩(长孙嵩)固争之,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命武士顿辱之。”胡三省注:“顿辱,捽其首使顿地以辱之。” | ||
顿颡 | dùnsǎng |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国语·吴语》:“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及於难至,然后顿顙,虽有智者,又不能图。”《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众皆顿颡曰:“死生唯命!”明 沉德符《野获编·司道·监司创势家》:“长公为郡伯者,日扶服顿顙於邑令,禾郡为谚曰:‘有眼不曾见,太守跪知县。’” | ||
顿舍 | dùnshè | ①停留止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汉书·李广传》:“而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 颜师古注:“顿,止也。舍,息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戎主吹角为号,众即顿舍,环绕穹庐,以近及远。《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詔诸军就顿”元胡三省注:“顿者,军行顿舍之地。”②宿舍,住所。《陈书·宣帝纪》:“臺遣镇监一人,共刺史、津主分明检押,给地赋田,各立顿舍。”《宋史·真宗纪一》:“乙未詔:幸河北,所次顿舍给用,毋泛及州县。” | ||
顿首 | dùnshǒu | ①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史记 吕太后本纪》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毕)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臣(陈)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②书信结尾常用作谦辞。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③谓整理头发。 | ||
顿首再拜 | dùnshǒuzàibài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宋·王安石《与王宣书徽》:“新正,伏冀为国自重。某顿首再拜。” | ||
顿学累功 | dùnxuélěigōng |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
顿足 | dùnzú | 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唐 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女握手哽咽,顿足不能出声。”刘半农《扬鞭集·学徒苦》:“呱呱儿啼,主妇震怒,拍案顿足,辱及学徒父母!” | ||
顿足不前 | dùnzúbùqián | 停顿下来不前进。她顿足不前,害怕有人从中作梗。 | ||
顿足捶胸 | dùnzúchuíxiōng | 见“捶胸顿足”,捶:敲打。顿:跺。用拳敲打胸部,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或懊悔的样子。元·无名氏《白兔记》第十四折:“他那里醉朦胧语言都不省,只获得顿足捶胸也,短叹长吁千万声。”新闻播出后,全球舆论哗然,无数的企业老板顿足捶胸嚎啕大哭。 | ||
顿足失色 | dùnzúshīsè |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 ||
炖 | dùn | ①煨煮食品使烂:炖肉。清炖鸡。这块老牛肉炖了三小时还没烂。②把茶或酒盛在碗里,再把碗放在水里加热:炖酒。炖药。 | ||
砘 | dùn | 耩完地之后用来轧地的农具,用石头做成:砘子。砘车(用畜力牵引的轧地农具)。用砘子轧地:砘地。 | ||
钝 | dùn | ①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钝。成败利钝。《聊斋志异 庚娘》刀钝铁不可入,启户而奔。②笨,不灵活:钝滞(a.迟钝呆滞;b.不锋利)。迟钝。愚钝。拙嘴钝舌。《聊斋志异 冥宁》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少顷,使来拜识。 | ||
钝弊 | dùnbì | 亦作“钝獘”。①残破不锋利。桓宽《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新唐书·突厥传序》:“战士离落,兵甲钝弊。” ②疲惫。《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 ||
钝兵 | dùnbīng | ①粗劣破败的兵器。借指疲弱的军队。《战国策·楚策二》:“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战国策·赵策二》:“今寡君有微甲钝兵,军於澠池,愿渡河踰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②兵器破败。借指士卒疲惫。《孙子兵法 作战篇》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
钝学 | dùnxué | 谓天资虽愚笨,但能刻苦学习。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
钝拙 | dùnzhuō | 笨拙,愚笨。言语钝拙。生性钝拙。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 | ||
沌 | dùn I. | ①混hùn沌: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②沌沌:a.水势汹涌的样子;b.浑沌无知的样子。II. 参见zhuàn。 | ||
沌沌 | dùndùn | 愚昧无知貌。《老子·第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昬。”河上公注:“无所分别。”《管子·枢言》:“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抟)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郭沫若等集校:“丁士涵云:沌沌亦圆转之意……沫若案:均为韵语,不仅圆与门韵、丝与治韵,句首之沌沌与豚豚、纷纷亦相为韵。”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圣王之治,以事功销祸乱,以道德销事功,逆而泯之,不顺而放之,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是谓反本复始之治。” | ||
囤 | dùn I. | 用竹篾、荆条等编织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存放粮食等农产品的器物:粮囤。大囤满,小囤流。II.tún储存,积存粮食货物:囤积(积聚贮存)。囤集。囤聚。囤积居奇(指投机商人大量购存货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