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①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②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③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冻解冰释

dòngjiěbīngshì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朱子全书 中庸》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

冻雷

dòngléi

指春天的雷。因天气未暖,还没解冻,故称。宋 欧阳修《戏答元珍诗》:“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冻馁

dòngněi

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孟子·尽心上》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明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dòng

①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②动词,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九》(韩世忠)尝中毒矢洞骨,则以强弩拔之,十指仅全,四不能动,身被金疮如刻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铁布衫法》: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③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5篇》皇太极给吴三桂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殊可惜耳。”④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察其奸

dòngcháqíjiān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他能洞察其奸,不会上当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洞察秋毫

dòngcháqiūháo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余华《契诃夫的等待》:“这就是她的爱情,明智的、洞察秋毫的和丰富宽广的爱情。”

洞察一切

dòngcháyīqiè

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洞敞

dòngchǎng

敞开。 司空图《成均讽》:“绣轴争奔,兰堂洞敞。”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舁归其家。至则门洞敞,家荒荒如败寺。”

洞澈

洞彻

dòngchè

①透明,清澈。②十分明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道士展其袖…… 尚窥之,中大如屋。伏身入,则光明洞彻,宽若厅堂。” ③虚空貌;通敞貌。④通晓,透彻了解。通达事理,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浑融,使《中庸》、《大学》、《语》、《孟》之书,本末洞澈,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⑤形容为人光明磊落。

洞达

dòngdá

①通晓;透彻;胸襟开阔磊落;理解得很透彻;看得很清楚。洞达人情世故。班固《西都赋》街衢洞达,闾阎且千。《论衡·知实》思虑洞达。《明史卷七 成祖三》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畅通无阻。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洞洞属属

dòngdòngshǔshǔ

恭敬谨慎貌。《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不胜,如将失之。”《汉书·谷永传》:“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属属,小心畏忌。” 清 魏源《曾子章句序》:“圣门洒扫应对,可以精义入神,况洞洞属属执玉奉盈者乎?”

洞房

dòngfang

深邃的内室。白居易《伤宅》: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老残游记》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谚语。旧指新婚大喜和科举得中,是人生最得意的事。唐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洪深《少奶奶的扇子 第二幕:“二十年以前,男女总要在入洞房以后,才说到爱情。”

洞房花烛


dòngfánghuāzhú

形容结婚的景象,现多指新婚。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洞房花烛之夜,两新人原是旧相知,又多是吃惊吃吓,哭哭啼啼,死边过的,竟得团圆,其乐不可名状

洞分


dòngfēn


清楚地分开。《宋史·赵普传》:“贤愚洞分,玉石殊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冬,十月,壬午,(潘)佑复上疏曰:“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李煜)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



洞观

dòngguān

①清澈见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②透彻地了解,深入地观察。明 方孝孺《畸亭记》宗哲居于斯亭,笑歌自乐,洞观千古。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四十三回》大夫身为正卿,当洞观万里。如此大事,尚然不知,要你则甚!③道观。宋 秦观《雨中花慢 词》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

洞贯


dòngguàn


穿透。《三国志·志·鲁肃传》“瑜之东渡,因与同行”裴松之注引三国吴 韦曜《吴书》:“(鲁肃)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通晓,透彻了解。《后汉书》:“岑晊字公孝,高才绝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 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洞壑


dònghè

深谷。班固《西都赋》:“超洞壑,越峻崖。”三国魏 曹植《七启》:“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壑,对芳林。”清 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上捫星辰若有路,下临洞壑疑无蹊。”唐 元结《贼退示官吏》:“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洞穴。旧指仙人所居之处。唐 沉佺期《岳馆诗》:“洞壑仙人馆,孤峯玉女臺。”唐 宋之问《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诗》:“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洞监

dòngjiān

明察;透彻了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夫宫庭屋漏之邃,起居动作之微,一念方萌,天已洞监。

洞见古今

dòngjiàngǔjīn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洞见症结

dòngjiànzhèngjié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洞鉴废兴

dòngjiànfèixīng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代兴盛衰败情况。《魏书·李顺传》:“卿往复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不克以不?”

洞开

dòngkāi

①敞开。班固 西都赋:“闺房周通,门闥洞开。”《资治通鉴 唐纪七》既而(李)元吉使壮士夜刺(尉迟)敬德,敬德知之,洞开重门,安卧不动,刺客屡至其庭,终不敢入。唐 柳宗元《祭杨凭詹事文》:“公禀间气,心灵洞开。翱翔自得,谁屑羣猜?”吴组缃《山洪二四》:“祠堂的黑色栅门洞开着,里面隐约传出些声音。”②解开,消释。唐 元稹zhěn《上门下裴相公书》:“荡涤痕累,洞开嫌疑,弃仇如振尘,爱士如救馁。” 

洞蛮dòngmán

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说岳全传第七十二回》你等洞蛮,为何不遵王化,擅敢兴兵,来犯天朝?《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南中洞蛮作乱。”清 李渔《风筝误·梦骇》:“今日圣主临轩策士,出的题目是问洞蛮犯顺该抚该勦的机宜。”

洞门

dòngmén

中国园林的园墙常设洞门。洞门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月亮门、月洞门;还可作成六角、八角、长方、葫芦、蕉叶等不同形状。其作用不仅引导游览、沟通空间,本身又成为园林中的装饰。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唐 王维《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洞辟

dòngpì

①大开。《三辅旧事》:“十二门三涂洞辟。”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顾生》:“(顾生)合眼时辄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辟。” ②透辟。 清 魏源《<定盦文录>序》:“君愦於外事,而文字窔奥洞辟,自成宇宙,其金水内景者欤!” ③穿透、打开。郭沫若《集外·我的作诗的经过》:“在那个时期我在思想上是倾向着泛神论的,在少年时所爱读的《庄子》里面发现出了洞辟一切的光辉。”

洞然

dòngrán

①贯通貌。穿透貌。清楚明了貌。心地坦白磊落貌。圣心洞然。《资治通鉴 唐纪八》(李世民)曰:“朕于卿(长孙无忌)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②深深的样子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③通亮貌。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若观火

dòngruòguānhuǒ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小说《玄门八脉》柳少阳此刻气运神聚于对手洞若观火,觑得此人刀前掌后知他又想故技重施。

洞若烛照

dòngruòzhúzhào

就象在黑暗的洞里有烛光一样,亮堂、明了。形容一切都明明白白,跟蜡烛在眼前照射一样,清清楚楚,丝毫不乱。

洞天

dòngtiān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别有天地,现在借指引人入胜的境地。别有洞天。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洞天福地

dòngtiānfúdì

同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明 无名氏《白兔记》第二十一出:“红线丝缠,绣褥花裀,洞天福地,这好事今朝重见。”

洞庭

dòngtíng

①广阔的庭院。②湖名。即洞庭湖。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唐 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宋 戴复古《柳梢青 岳阳楼》:“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明 徐正卿《在武昌作》:“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③湖名。太湖的别名。④山名。在江苏省太湖中。

洞微

dòngwēi

洞察微小而深奥的道理。《晋书 文帝纪》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归命,作籓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参见“通幽洞微”。

洞悉底蕴

dòngxīdǐyùn

洞悉:清楚地知道;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同“洞见底蕴”。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清·钱泳:“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洞箫

dòngxiāo

箫,吹孔气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又称洞箫,以竹制作。古代的箫以竹管编排而成,称为排箫。排箫以蜡蜜封底,无封底者称洞箫。后称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箫之无底者。”宋 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元 仇远《宿集庆寺诗》:“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聊斋志异 田子成》一夕,舣舟江岸,闻洞萧声,抑扬可听。

洞霄宫

dòngxiāogōng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的大涤山中峰下大涤洞旁。创建于汉武帝时,唐代弘道元年(683年)奉敕建天柱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奉敕改名洞霄宫,宋南渡后,常以去位之宰执大臣提举洞霄宫。《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六》 蔡卞落职,提举洞霄宫,太平州居住。注:宋朝廷常以去位之宰辅大臣提举洞霄宫。

洞疑

dòngyí

恐惧。洞,通“恫”。《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杀隐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祸。”《后汉书·冯衍传下》:“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洞幽察微

dòngyōucháwēi

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他对事物有洞幽察微的本事。

洞照

dòngzhào

明察。明照。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英英文若,灵鉴洞照,应变知微,探赜赏要。《旧唐书·李德裕传》陛下至圣至明,细微洞照。《宋书·符瑞志下》黄晖洞照,宇宙开朗。《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馆东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尔而灭。明 张纶《林泉随笔》明霄洞照,安行无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帝(宋孝宗)曰:“(汉)武帝可谓洞照事情。”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二九章》张大经赶快说:“敬轩将军所言学生苦衷,洞照肺腑。”

洞中

dòngzhōng

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四年》:"弩发辄洞中,贼势稍屈。"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关提军善识炮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

洞烛其奸

dòngzhúqíjiān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明史·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洞主dòngzhǔ

①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它讲的是古代一个勇敢的青年猎手和一个美丽姑娘的故事,他们互相热爱着,却受到凶恶的洞主抢婚迫害。”②唐宋时对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或院长。地以洞名者或称洞主。③神话中众仙领袖。《镜花缘 第四回》牧丹仙子道:“此旨限期又迫,偏偏洞主又无下落,这却怎好?”

dòng摇动:“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参见“抇挏gǔdòng“。古同“恫”,恐惧。方言,自上掷下。章炳麟《新方言》福州谓自上掷下曰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