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 dìng | ①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断定。规定。鉴定。②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③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定。④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定。宋 朱熹《大学·第一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⑤确凿,必然的:必定。镇定。⑥预先约妥:定计。定情。定货。定做。⑦文言,止息;停止。《诗经·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宋 张先《青门引词》:“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⑧确定,确实。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⑨姓。 |
定策 | dìngcè | ①亦作“定册”。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晋书文帝纪》高贵乡公(曹髦)之立也,以参定策,进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户。②决定方略或策略。③既定的政策方略。 |
定鼎 | dìngdǐng | ①定国都。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来九鼎,为传国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乃以今年十月乙卯朔,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定鼎燕京,仍建有天下之号曰大清,纪元顺治。明 宋濂《阅江楼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②比喻得天下、奠定帝業。明 凌濛初《紅拂記 楔子》俺姓楊名素。身為名將,職任元戎。曾佐文皇定鼎。 |
定分 | dìngfēn | 宿命论谓人事均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称为“定分”。《资治通鉴 宋纪十》(顾)觊之常以为:“人禀命有定分,非智力可移,唯应恭己守道;而暗者不达,妄意侥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晋 欧阳建《临终诗》:“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观。穷达有定分,慷慨復何难!”《宋书·顾顗之传》:“顗之常谓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鸟生八九子》:“言寿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叹前后也。” |
定更 | dìnggēng | 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好逑传第十一回》:“约他今晚定更时分,在后花园门口一会。”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却说有一晚,彩云刚与这位太太在维良园看完了戏,独自回来,已在定更时候,坐着一辆华丽的轿式双马车…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八》:“已到定更时分了,纪怀仁走进屋来。” |
定功 | dìnggōng | ①建立功业。《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 陆机《高祖功臣颂》:“奋戈东城,禽项定功。”晋 干宝《晋纪总论》:“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紂,犹正其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②评功,论功。《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
定规 | dìngguī | ①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矩;成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帝(宋孝宗)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且不可,况谋国而无定规乎?”《红楼梦 第十四回》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②肯定,一定。巴金《窗下》我爹要晓得你还常常来,他定规要想办法对付你。沙汀《淘金记 十二》他认为事情是定规会失败的。 |
定国 | dìngguó | 安定国家。《左传·襄公十年》:“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礼记·大学》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南齐书·王僧虔传》:“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天纬地,武则拨乱定国。” 宋 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秦笃辉《平书·文艺上》:“瑄又谓本诚敬无欺之心,至上下交孚而后能格心定国。 瑄坐视于忠肃之奇寃而不救,格心救国何在?” |
定国安邦 | dìngguóānbāng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那时是意气风发,生机勃勃,龙骧虎步,总认为学富力强即可定国安邦。” |
定居 | dìngjū | 使在一个地方固定居住下来。使难民在农场定居落户。定居于北京的德国人。《诗·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定例 | dìnglì | 常规,一定的、例行的规矩、规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
定乱 | dìngluàn | 平定祸乱。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唐 柳宗元《愈膏肓赋》:“非药曷以愈疾?非兵胡以定乱?”《杨家将 第十回》延德曰:“事不偶然,我父子有王佐之才,定乱之武,何所归而不厚哉?”明 张凤翼《红拂记·张娘心许》:“扶危定乱真吾愿。” |
定倾 | dìngqīng | 使危险的局势或即将倾覆的国家转为稳定。汉·桓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则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晋书 元帝纪》社稷时难,则戚籓定其倾。 |
定倾扶危 | dìngqīngfúwēi | 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
定时炸弹 | dìngshízhàdàn |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张平《抉择》:“无疑就是一个掉进你家里的有着超强杀伤力的定时炸弹。” |
定势 | dìngshì | 固定的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确定的形势。《后汉书 刘表传》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 |
定数 | dìngshù | ①规定数额,计定数量。《荀子·正名》: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②指天命。气数。与变数相连,数理学家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世的祸福皆由天命或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决定。宋 范成大《河豚叹》: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聊斋志异 酆都御史》尊官曰,“定数何可逃也!”遂检一卷示公,上注云:“某月日,某以内身归阴。”公览之,战栗如濯冰水。《聊斋志异 双灯》魏(运旺)惊叩其故,女曰:“姻缘自有定数,何待说也。”《聊斋志异 钟生》论前定数,君当横折; 今孝德感神,已有解星入命,固当无恙。《红楼梦 第一一八回》:宝钗点头微笑道:‘功名自有定数,中与不中,倒也不在用功的迟早。’ |
定心丸 | dìngxīnwán | 一种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药。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绪的话语或做法。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宝钗也不理他,暗叫袭人快把定心丸给他吃了,慢慢的开导他。”《通俗常言疏证》卷三引明 江盈科《雪涛小说》:“知足知止之言,真是定心丸子,不可一日不服。” |
定省 | dìngxǐng | 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qìng,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汉书·杜周传》:“(陛下)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晋书·王坦之传》:“ 孝宗太后 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琅邪王餘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晋书·习凿齿传》:“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悵极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楚州孝子徐积)事母尽孝,朝夕冠带定省。宋 杨万里《罗氏万卷楼记》:“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斋。”《聊斋志异 韦公子》乃以次子之子,送诣其家,使定省之。月余果死。 |
定于一尊 | dìngyúyīzūn |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今世名为崇孔氏,黜绝异学,而定于一尊。” |
定制 | dìngzhì | ①确定做法和制度。唐 柳宗元《梓人传》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②为自己量身定做或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
啶 | dìng | 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臭味。 |
碇 | dìng | ①石锚或岸边系绳用的石墩。下碇(停船)。起碇(开船)。《三国演义》至操寨边,瑜命下碇石。又如:碇石(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碇铁(系船于碇石的铁索);下碇。任何一种像锚那样用来把船固定在一个地方的东西(如石头或水泥块)。②动词。船停泊,下碇。苏轼《东坡志林》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碇泊:碇泊在岸边的渔船有五六十艘。 |
腚 | dìng | 屁股。如:光腚。 |
锭 | dìng | ①纺车或纺纱机上绕纱的机件:锭子。纱锭。②金属或药物等制成的块状物:金锭。银锭。钢锭。③量词,用于金银锭及墨:一锭金。④古代蒸食物的有足的器具。 |